分享

姜小鹏:以贴近人的音乐与世界对话

 金砖财经 2021-03-18

《礼记·乐记》中有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古往今来,作曲家从生活体验中获得灵感从而产生写作的动机,然后又抓住动机进行扩展延伸,创造出作品的雏形。姜小鹏把此种创作方式标榜成唯心主义,并通过对西方现代音乐的潜心研习,多年来始终致力于尝试以现代音乐的观念和技法赋予中国民族音乐新生命,素有“东方音乐的马可波罗”之雅号,是一个真正与世界对话的中国作曲家!

音乐的本质
01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理论认为: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主观反映的结果。因此,作为艺术组成部分之一的音乐,也必然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某种主观反映,还表现在人类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也同样基于社会实践过程。

事实也正是这样:如果一个人脱离了社会生活实践,就难以对音乐有正确的感知和丰富的表现。总之,音乐是一种有特定思想内容的音响形象,同时也是一种社会生活的审美性的主观反映。

于姜小鹏而言:“音乐的本质是要具有合理性,即符合人的精神;另一方面,音乐是表现情欲的介质。”

音乐作为人类的天性,就人的细胞“负责”音乐的那一部分组织而言,如同人类的欲望感、满足感……不会有人怀疑人类个体之间的食欲、情欲是完全一样的,毕竟达官贵人和市井小人对于山珍海味都会津津乐道、流连忘返。但是,古往今来中国的文字库里只有食欲、情欲等却唯独没有关于用音乐去表现欲望的词组,聆听欲也应当算是人类的基本欲望之一。

能让贝多芬感动的音乐也一定能感动普通人。前提是,这音乐必须正确。姜小鹏所理解的正确是:必须和人的生理细胞相吻合,并表现人的精神。

从这个观点引伸开去,他表示:“怎么判断音乐?我认为可以把音乐分为记得住和记不住两种。所谓记得住就是需要这个音乐是符合人的审美结构,简单来说,足以让人感动和记住的音乐,皆可称其是伟大的音乐。”

东方音乐的马可波罗
02

姜小鹏的音乐充满着两种不同的品质——诗人气质和英雄主义。

他的祖辈远涉重洋去加拿大定居,而他却从小在杭州西子湖畔长大,无论是祖籍地之一的温哥华,还是生长地杭州都是人杰地灵之名城。人称神童的他从小学琴、学画而风范儒雅,为后来充满诗人气质的音乐,奠定了良好基础。从本质上讲,姜小鹏是个诗人,可他最崇拜音乐家不是诗人肖邦,而是贝多芬,他追求贝多芬有着深邃灵魂的英雄主义精神,将完美、伟大、平凡而坚定的人格,深藏在用简单音符而构筑的宏大结构之中。

此外,对于西方作曲家贝多芬,姜小鹏补充说:“他的音乐在结构上是非常具有合理性的,知道音乐应该如何去发展,需要展示的特点是什么,这就是中国音乐需要借鉴的地方。”

他表示:“因为我是个民族主义者,当我看到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人都能哼出很多本国小调时,正如贝多芬的《欢乐颂》。而中国除了在重要赛事上播放国歌外,包括《黄河》在内的中国旋律,几乎没有多少人知道。除发现这一现象外,姜小鹏还将这问责于自身,认为是他们这些艺术家没有把属于中国的旋律演绎出来。

只要有听众,音乐的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这是时代的产物。谈到此处,他表示之所以会被中国的民族音乐所吸引,是因为中国的民族音乐绝对拿得出手。姜小鹏还补充解释:“我是想要通过西方熟悉的、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根据西方对人的听觉概念所习惯的方法,运用管弦乐的手法,重新演绎和包装中国的民族音乐,然后再用诸如贝多芬的技术去做音乐动机的展开。最终事实也证明,姜小鹏当年依此种音乐形式创作的作品一经发出,就在美国古典音乐排行榜连续占据了首位。

此时,他情不自控开始哼起旋律,并回答我们对“东方音乐的马可波罗”这一雅号由来的好奇。姜小鹏首先用“过奖了”三个字来回应获得这个雅号的感受。其次他讲:“马可波罗主要是把中国的饮食文化、生活文化等带到西方,而我只是起到一个传播交流的作用,推动中国的音乐走出去。”

不得不说,在文艺商品化的今天,市场上充斥着各种粗制滥造的文化商品,我们也开始向去菜市场买菜一样去消费文化。实际上,商业化并没有为文化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繁荣,要在文化商品化的大趋势中坚持原有的信念也变得难上加难。

但在姜小鹏的音乐中,始终能感受到简单就是美的深厚涵养,他认为:艺术上的简单=完美,即是人类的平凡=伟大,伟人产生于平凡人之中,完美体现在简单之上,而这一切,都是表现人类灵魂的音乐所不可或缺。而伟大的音乐必定让人铭记,音乐的伟大由听者判定。

“音乐,必定要有灵魂”姜小鹏如是说:有灵魂的音乐才能体现人类与生俱来的英雄主义气质。

回归本体走向融合
03

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流行音乐则是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音乐,以“雅俗共赏”通称。

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在于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而流行音乐是属于一种有着广泛听众极具吸引力的音乐,不像古典音乐让人产生崇高的美感,却同样让人着迷。

对于音乐形态未来的走势,姜小鹏概括为一句话:回归本体,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会从跨界不断走向融合。

而这种独特见解与其早年经历密不可分,早在90年初,姜小鹏就与香港雨果等唱片合作,创作了大量优秀融合作品,如“香港古典CD(HMV)销量榜第一位的专辑《飘雪》”、“香港雨果唱片第一张被大量盗版的New age唱片《变》”等,他认为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的融合就是她这辈子要做的事。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音乐形态亦是如此。姜小鹏表示:“我相信,未来因为有我们这些人的努力,对于中国旋律的不断探索与创新,会吸引更多人加入进来。而随着社会发展,由于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各有其优点,将来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融合点,使它们走到一起。听众亦然,不会在界限得如现在这般分明。总之,中国音乐的未来发展,必呈融合大势。”

文:姜雪环

来源:LeaderClu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