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面于正:我就是要“烦”人

 金砖财经 2021-03-18

“于正好像变了,收敛了部分强势的锋芒,又好像没变,还是那个交织着矛盾的于正。”
提到于正,想到的第一个词是什么?编剧,制片人。
再往下铺开来,是自信、轻慢、狂妄,娱乐圈里知名的厚脸皮。
这些,都是他的标签。
他实在是太有特色:直言快语,不爽就怼,又红又烂,隔三岔五喜提热搜。
网友们还总是语带嘲讽的称呼于正为“于麻麻”,而这样的热搜仿佛也验证了大家的看法。但是,任网上吵翻天,剧照样拍,明星照样捧,金牌编剧大旗不倒。

“死丫头”根本没在怕的。然而,于正,真的什么都不怕?
当《仅三天可见》啃上于正这块硬骨头,当热搜出现“姜思达说于正烦人”,当把于正无所畏惧的面具一一撕下来时,更全面的看待于正,或许就会发现,他可能跟大家想象中的那个他,并不完全一样。
    
1 · 狂人编剧,于正
于正知不知道自己烦人? 
“烦人”这个标签的来源,往往是因为于正的“狂”
关于他“口出狂言”的语录,在网上一搜一大把。最著名的一些包括并不限于:“这一代的中国明星应该都是我捧红的吧”、“我一直觉得我的服化道是全中国最牛的”、“我的东西一直很精致,我是改变了中国电视剧命运的人,我的每个作品都是精品”等等。
就连这一期《仅三天可见》的标题都很符合大家对于正的印象——“我这么好,一定很多人看我不爽”。但如果抛开先入为主的抵触情绪,于正的确是拥有不少值得“狂”的底气!
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41岁的于正,看似是整天稀里糊涂在网络上“胡言乱语”的“死丫头”,实则是十分通透的且有能力的成年人。
什么是通透?就是明白与透彻。
他看淡生死与名利,就像他说的那样,既然每个人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那他为何要将死提前呢?所以他从不会想着去了断自己,而是更加努力工作,实现自我价值。
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有名有利,于正可不是幸运的人,但不可否认他是有业务能力的人。

从作品上看,于正从业20年,仅自制剧就有48部,且大部分作品因其本人思路清奇、眼光独到、推陈出新而热度不俗,也捧出了不少如杨幂、冯绍峰、袁姗姗、赵丽颖、吴谨言等一大批新人,还让林心如、陈乔恩、秦岚、聂远等人的事业重新焕发了第二春。
宫廷剧作为于正创作的主战场,题材的创新从架空穿越到描画史实,人物形象从天真烂漫到正义腹黑,每一部都体现了欢娱影视出品不同寻常的网感,这种网感,不是企图摸透网友们喜好,而是引领新风潮的能力。
《大清后宫》写于于正的25岁,成就了后《金枝欲孽》时代内陆宫廷剧的高光。28岁创作《美人心计》不仅让他“变得非常红”,更因剧作中采用台湾早期偶像的搭配,引领了之后台湾艺人回归热浪潮。
《延禧攻略》中反套路的“天生脾气暴不好惹”的黑莲花女主魏璎珞,用全新定义的“爽剧”帮助当下年轻人消解生活中的负面情绪,于正及团队对剧中道具和人物服装发饰的把控,还引起了古装剧服化道与调色新一轮的潮流与追捧,成为2018年Google年度搜索剧王,这恐怕将是国产剧集相当长时间内都难以企及的成绩。
工作领域的于正,还是个不折不扣的“工作狂”。他写剧本能写到累瘫在桌子上睡一天,会给演员讲戏累到晕倒。即使是在姜思达跟访的过程中,于正也不断地在和工作人员交流、收发微信,谈来谈去的都是工作。
同时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有他的“控制欲”。于正并不回避自己“好为人师”的特点,他有着强烈的观点输出欲,更试图掌控着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只要进组,所有的一切都一定是于正在“一言堂”。他对演员的要求就是“要听话”,甚至还会训斥合作方“不要惯着演员”。
这样的“控制狂”贯彻在于正工作的方方面面,他更会为了贯彻自己的风格与美学不惜代价——他自掏腰包30万把《美人心计》中不合心意的宫殿地板全部换掉;《藏心术》时因为对一场新婚戏的布景不满,他宁可换掉美工不惜废掉已经拍好了的十几场戏。
不管是“工作狂”还是“控制狂”,一切的源头就是于正内心的“偏执狂”:他觉得自己还在不断与世界对抗,一旦被说他不行,他就偏要做给别人看。

入行最初师从行内的名导演,但因为觉得自己屡被打压,于正干脆自立门户成立了编剧工作室,成为了圈内态度最强势的编剧之一。他甚至会因为网友们嘲笑他胖,发狠在人近中年时一口气瘦了下来!
拥有强烈自我意识的人,往往会与世界展开激烈的对抗,越是被说“不行”,就会越是想要方方面面都争一口气。而面对争议的“不妥协”,也正是这反抗的一部分。于正在节目上承认那个总是面对媒体和网友们“口出狂言”的“他”,其实也不是真正的他——
“那只是我为了要跟这个世界做出反抗,要表达自我时,摆出的非常冲的说话口气。”
    
2 · 叛逆少年,于正
“《演技派》这个节目,就是希望还原真实的演艺圈生态”。
于正在个人微博和节目中多次强调《演技派》与同期播出的其他演技类综艺不同,这是他和欢娱影视首次操刀综艺。在节目首期开头更是放话,“这是我第一档综艺,也是最好的一档综艺”。
事实上,确实挺不一样的。
“以后上综艺也可以追剧了”,这是弹幕中很多网友对这档节目的评价。之所以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观众不仅能看到演员们的竞争,也能看到一出出精彩的短剧,从而让大家能更清晰地看出演员之间能力的差别。
“演得好就加戏,演的不好就杀青了。”于正这样描述节目的残酷和对演员的要求,这句话其实就是真实的演艺圈。

于正的叛逆体现在,在整个影视圈流量、资本和一线演员为大的环境下,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和话语权,并逐渐打造出了欢娱影视这个在影视剧投资、制作、海内外发行、艺人经纪、宣传等为一体的公司品牌。
而上帝在创造于正时,都添加了些什么?如果单纯的从网络上获取认知,人们觉得,这些“佐料”中可能包括了以下元素:爱哗众取宠、爱撕哔、戏精、爱多嘴多舌。
关于作品,曾抄袭琼瑶一事已成定论,除此之外,他还爱在剧本中“融梗”,把所有观众可能会喜欢的元素都添加进去,哪怕这些桥段和构架并不是自己原创的。
但跳出这些成见之外,我们也需要看到一些其他的部分:从不盲目跟风,甚至会试图去引领一些风潮;一再的强调着年轻人要努力、要奋斗、要实现自我的价值;叛逆地和争议声对着干,对所有“你不行”的回应方式都是“晒成绩单”。
如果有两个药丸,红色药丸能让全世界的人感觉到幸福,但时间只有一天,蓝色药丸能让他的作品获得所有人的高度认同,包括他自己。于正会选择哪一个?
于正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能让全世界人感到幸福”。他说,如果能做到这一点,不管全世界的人会不会记得他,都会觉得自己的一生是值得的。
或许,于正并不只是表面上看起来那样,40岁了还仿佛住在宫斗剧里,他骨子里仍然带着某种文人式的执拗,试图在不改变自己的同时也让世界听到他的声音。就好比如今,于正在节目中依然会骄傲地说,自己的剧本从来都是一稿过,绝对不接受不专业人士的任何意见,只有他想改才能改,这是他从业20年的坚持。
但是谁都模仿不来于正,他的作品有着自己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收视保证。从这个角度来谈,于正可能比当下的很多人更保持着初心,活得更像个少年。
那些不屑于提于正的人,其实都想成为于正。
    
· 结语
于正在自己构筑的铜墙铁壁里,寻找安全。他用“绝对真理”来确认自己,一套无坚不摧的方法论无差别应对众生。
他想摒掉一切视线,只遵循自己的规则。可是,他的本能又让他无法不在乎这个世界。迷茫的于正,攀着他人生的大山,一爬就是四十年。
如果要问终点在哪,他会笑着说,没有终点。被骂得多狠,摔得多惨,都要继续往前。只有必须不断地奔跑,才能保证他一直在最顶尖、最新潮、最被人喜欢的地方。
或许他是在害怕,停下脚步之后,世界轰然崩塌……

文:姜雪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