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金榜题名时,此人连中六元,人称六元状元,乾隆写诗盛赞

 昵称RpawSp7W 2021-03-18

老苏州人都知道人民路沧浪亭北的三元坊,以前这里还有座高大雄伟的花岗石牌坊,现在牌坊已拆除,这是为钱棨而建立的,钱棨是清代人,他曾连中“三元”,是中国历史上两个"六元状元"之一,六元即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均为第一名。

钱棨,原名起,后来因与唐代诗人钱起同名,遂改为现名“棨”,字振威,字振威,号湘舲,江苏省苏州府长洲县人,他出生于书香门第,他的曾祖父钱中谐顺治时,曾中进士,康熙时,被授予翰林院编修,参加过纂修《明史》,著有《中吴文献》六十册,《三吴水利》三卷,崇祀乡贤祠;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颇有学问的读书人。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钱棨从小就研习八股文,专心举子业,十分刻苦用功,夜里读书常常到五更天,然而,多次参加童试,却都落榜,苦心人,天不负,乾隆三十一年,在钱棨28岁时,他终于以县、府、院试三个第一考上秀才,人称“小三元”。

但是接着参加乡试,却又是连连失利,六进考场,六次落榜,可他毫不气馁,在乾隆四十四年,钱棨乡试又考中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钱棨参加会试,又夺得会试第一名——会元;接下来的殿试,又摘得状元桂冠,成了连中三元的状元。

钱棨考秀才时夺得“小三元”,加上考进士夺得的“三元”,共计六个第一,合称“六元”,因此,人称“六元状元”,他是清代科举史上第一人,也是中国科举史上第二个夺得六个第一的状元,第一个夺得六个第一的是明朝的黄观。

钱棨的殿试对策非常好,得到乾隆的盛赞与欣赏,乾隆亲自在钱棨的试卷上写了“第一甲第一名”六个鲜艳的朱色大字,并赋《三元诗》曰:“龙虎传胪唱,太和晓日暾,国朝经百载,春榜得三元。文运风云壮,清时礼乐藩。载资咨申四义,敷奏近千言。讵止求端楷,所期进谠论。王曾如何继,违弼我心存。”

满朝官员也纷纷写诗作文以纪此事,一时轰动朝野,举国欢庆,曾是钱棨乡试主考官的翁方纲,以伯乐自任,发起三元喜宴,一人曾连作《三元花歌》、《三元喜宴》诗四首,翁方纲还特地将这些祝贺诗收集起来,汇编成《三元诗集》,并付梓传世。

钱棨曾任翰林院修撰,乾隆五十一年,任顺天乡试同考官;乾隆五十二年,上书房行走,侍教皇子。当时和珅权倾朝野,欲将钱棨网罗入其门下,被钱棨断然拒绝,后因此遭和珅诬告,乾隆以为其旷职,大怒,交部议革职留任。

乾隆五十八年,任右赞善;乾隆五十九年,出任广东乡试副主考官;乾隆六十年,升中允、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嘉庆帝即位后,钱棨被任为历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嘉庆四年卒于云南任上,葬于苏州府吴县胥口镇香山,状元石韫玉曾为他撰写墓志铭。

钱棨一生主要致力于学政方面,后来在云南任上积劳成疾,因病逝世。钱棨独身在任,恪尽职守,督办考试取士公平,为国家选拔了不少良才,云南总督富纲上奏称赞他“拔取公平、与论翕服”。

钱棨能诗善文,有《湘舲诗稿》,《江苏诗征》录其七律二首,风格沉着雄迈,可惜诗文大多散佚;又善书法,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又学“二王,书体韵美流畅,严谨中见变化,匀称中见跌宕,毫无馆阁之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