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钻石公园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是1951年南非的钻石大王戴·比尔斯为了使自己的产品快速融入中国市场所使用的广告词。也是因为这句广告词的出现,奠定了钻石在爱情中的地位。 凭借着钻石本身所拥有的坚硬材质,可以在爱情中象征着永恒的它成为了每一个女孩子心中的梦想。同样,钻石以其纯净的外表,也寓意着纯洁的爱情。 就是因为各方面的影响,使得钻石一直以来备受青睐,这也导致钻石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但是在美国,你可以花费仅仅6美元便可以获得一颗钻石,倘若你运气好的话,甚至可以获得一颗超过5克拉的大钻石。 地下的宝藏 故事还得从20世纪初期说起,1906年, 在美国的阿肯色州,有一位名叫约翰·哈德逊的农民。 本来约翰的生活平平淡淡,而且因为自己家里尚有一亩三分地,所以即便其生活再贫苦,也有些可以养活自己一家的资本。 钻石 而且自19世纪以来,美国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业化进程,所以约翰生活的年代在当时被称为美国的进步时期,其生活也在逐步稳定。 但是后来,因为约翰在种地时意外的发现了一颗散发着光芒的石头,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他便选择拿着它去城里鉴定。 这一鉴定,约翰才知道这是钻石。随着鉴定结果的产生,约翰家土地发现钻石的消息在美国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其也成为了美国社会中闪耀的明星。 有地质学家听闻这件事情后,便来到了约翰的土地上进行研究。 经过研究发现,原来这片土地出现钻石的原因竟然是在9500万年前这里是一个火山通道。因此一些被雪藏在地底的钻石因为地壳运动的原因被送上了地表,这也是为什么约翰可以发现钻石的原因。 在研究结果出来后,美国各地的游客纷纷前往此地来寻找钻石,也因为这样,本来长势十分良好的庄稼被践踏的一塌糊涂。 其实约翰本来是对这些游客有所管教的,但随着游客越来越多,约翰慢慢感到无能为力,只能任由他们践踏。 在泥土中寻找钻石的游客 但是一直这么逃避下去不是办法,而且因为是自己州的土地,州内的领导班子最终一商量,决定将这块地买下来。 就这样,在1927年的时候,这块地开始归州区管辖,但是这样并没有解决游客在这里私自挖掘的问题。经过商量之后,州区直接决定在这里建立公园,直接对外开放经营。 只要你选择花费6美元(36左右人民币),那你便可以在公园内寻找散落各地的钻石,并且找到后你可以选择带走,也可以选择卖给公园。 这一举措的实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游客肆意挖掘的现状,也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挖掘出埋藏在土地中钻石的效率。 为了保证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公园内每月都会进行一次泥土翻新,将所有的土壤全部重新打乱。这也极大的提高了游客挖掘出钻石的机会,让这个有限的公园出现了无限的可能。 钻石史话 虽然这种以建立公园来控制游客行为的方式有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这依旧抵挡不住人们对钻石的热爱。 捡到钻石的游客 中国是自1951年'钻石恒久远 一颗永流传'广告语传入后才掀起的追求钻石的浪潮,但是欧美等国家却在20世纪初期已经对其有着强烈的追求了。 究其原因,还得从钻石本身说起。 钻石,一种共同拥有着高硬度与高脆性的宝石,是全球70亿人民心中公认的'宝石之王'。 自古以来,钻石因为其稀缺性与高颜值备受追捧。而且钻石因为其高硬度的特性,据传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钻石就被作为装饰来使用。 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在古印度(当时被称为天竺)的淘金者在河中发现了钻石,这也是钻石有史以来最早的记录。 同样因为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印度自公元前8世纪至18世纪,一直是钻石唯一的产地。像一些有名的饰品如光明之山、大莫卧儿均产自印度。 印度的钻石 但印度自发现钻石以来,虽然其出名的钻石挺多,但因为产量小的缘故,在近期的印度逐渐退出了发掘的舞台。 1725年,巴西在国家境内发现了一座钻石矿,至此巴西逐渐取代印度成为了当时全球钻石的最重要产地。 1867年,南非发现了大量的砂矿床,经过严密的考证调查之后南非也发现了一座钻石矿,同期南非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钻石生产国,其产量亦达到世界前列。 1905年,南非发现了一座世界上最大的钻石矿,同样在这里面,也挖掘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颗钻石——库里南钻石,其重量为3106克拉(约1.2斤)。 南非拥有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钻石矿,澳大利亚却拥有全世界最大的钻石产量。 在南非发现钻石的一百多年后,1979年澳大利亚也发现了一座钻石矿。到了1986年,因为澳大利亚不间断的开采,其金刚石产量已经居于世界首位,其中阿盖尔矿床的储备量更是达到了5.5亿克拉之多。 印度的钻石 虽然钻石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开采力度大,但是最终可以被称为'宝石'的却是屈指可数。 一方面是因为钻石本身质量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因为钻石切工的选择。 在中国古代,因为钻石自身硬度过大的问题,一般的切割很难改变钻石的形状。所以中国古代的钻石大抵是以天然形状或者以十分明显的切割为主。 到了16世纪,人们发明了玫瑰状切磨。他们选择从坚硬钻石的两端入手,底部削平,顶部被磨成带有几段小三角的拱形。 这种新颖模式的创新提高了钻石对于光芒的反射程度,钻石的审美意义才被人们重视起来。 到了18世纪,明亮式切磨的出现为钻石提供了更为靓丽的反射弧,钻石因此一跃成为西方王室与贵族眼中的瑰宝,西方上流社会掀起了一股购买钻石的热潮。 而当时的中国,因为切割手艺的进步,宫廷开始对钻石开始珍视起来,但中国的钻石一般都是以戒指为主。 南非金伯利钻石矿 在中国的民间,因为各类因素的影响,钻石反而没有很强烈的需要。毕竟对于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能吃饱饭已经是最大的奢求了。 贵乎稀有,万里挑一 与中国不同的是,西方世界在获得钻石之后,并没有选择将其戴在手上,而是将他们戴在了国王的王冠之上。 相传在第一届世博会上,当时的英国宫廷获得了一颗来自印度的钻石。他们在展览完后便选择对其进行打磨,然后镶嵌到了圣爱德华王冠之上。 后来因为钻石太大,使得圣爱德华王冠过于沉重,所以王冠最终还是展示的作用更多,但这也足以表明西方国家对钻石的喜爱。 相传在美国还有一个名叫'康-金丝雀'的钻石,因为其纯洁无暇的外观与无可挑剔的形状,使得浑身上下闪烁着黄色光芒的它备受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喜欢。 玫瑰状切割(左上)与明亮式切割(右下) 以至于在克林顿的两次就职典礼上,希拉里都选择佩戴那枚钻石来彰显自己的美丽,由此可见钻石在西方人眼中的地位。 而有趣的是,这枚'雀'恰巧出土在约翰家的土地,也就是现在的美国'钻石公园'中。 2015年的时候,也就是在'康-金丝雀'被发现之后不久,一位来自科罗拉多的居民欧卡逊在该公园游玩的的时候发现了一颗大钻石。后来经过鉴定才知道这枚钻石有着8.25克拉(1.65 克)之重,随即这枚钻石被取名为'世界语'。 2017年,一位阿肯色州的少年在公园中游玩的时候发现了一颗重达7.44克拉的大钻石,并将其命名为'超人之星'。 康-金丝 据公园公布的信息显示,迄今为止公园已经出土了近30000颗钻石,其中超过1克拉的更是有700颗之多。而且仅仅6美元的门票钱,对于平常的百姓来说并没有很昂贵,所以多年来这里探索的人络绎不绝。 而尽管公园内部规定除了铲子外,不允许游客外带助力与探查工具,但还有许多钻石会被人们挖走。从开放公园到今天,钻石公园内至少损失了上亿元的资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