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聪明的中年人,往往懂得“150定律”

 布衣粗食68 2021-03-18

01

什么是“150定律”?

也就是著名的“邓巴数字”,由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该定律根据猿猴的智力与社交网络推断出: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四舍五入大约是150人。

人这一生,可以遇到几百万人,甚至上千万人。可是,真正认识的人,顶多就是几千人,能够记住的,也就几十个人,能够陪你一程的人,也就是几个人吧。

我们总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可是认真想一想,朋友真的不多。人到中年,如果你混得不好,也许一个真心朋友都没有,朋友多了,也不见得有用。

聪明的中年人,往往懂得“150定律”:朋友不在乎数量,只在乎质量。

02

人到中年,圈子里拥有“150”个人,就够了。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很累,不得不逼着自己去工作,和别人打交道。因此,这个年龄段的人,认识的人也特别多,交往的人也特别多。

看看你的手机里,联系人有几百个,也是常事;微信朋友几百个,也是情有可原的。一些做微商的人,应该有几千个微信好友吧。

陈果说:“社交是非常廉价的,有价值但不高。”

认识一个人很简单,你和他聊几句,互相自我介绍,一起吃一顿饭,就算是认识了。可是,认识之后,还能够常联系吗?

如果不是因为工作关系或者利益交换关系,估计你都很少和别人联系。一些手机里的人,一年都不会打一个电话;一些微信好友,一年也就是发一两条信息,还是在过节的时候,采用了“群发”模式。

150定律指出:人们可能拥有150名好友,甚至更多社交网站的"好友",但只维持与现实生活中大约150个人的“内部圈子”。而“内部圈子”好友在此理论中指一年至少联系一次的人。

如果一年到头,也不会联系一次的人,那么就是“可有可无”的人,几乎可以和他断绝关系了。

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面对面聊天。朋友说:“最近,把很多没有用的联系人,都删掉了。数来数去,就剩下几十个人了。”

我真的佩服朋友的勇气,居然“下得了手”。一些沉静多年的联系人,我都舍不得删掉,就是换了手机,也会把联系人复制过来。

我想,要是谁突然有事,需要联系我,或者我有事了,需要联系对方呢?

那些混得好的中年人,学会了“断舍离”。俗话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联系的人太多了,反而人与人的关系不亲切了。

如果你能够用好“150”个亲戚朋友,那么你真的需要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起码大家碍于面子,还是会帮你的。

聪明的人,还可以把“150”个重要联系人,当成“种子”,可以在需要更多人的帮忙的时候,依靠他们汇聚人气。

03

人到中年,无用的社交,不如一个人的独处。

中年人,如果不拒绝应酬的话,估计每天都有应酬。特别是一些身居高位的人,总有一些低层次的人,想要巴结你。请客吃饭,就是巴结一个人的最好方式。

应该参加各种应酬,你手机里的联系人,会迅速增多,微信好友,也会增多。

“朋友满天下,知己有几人?”

多数的社交场合,都是虚伪的,大家在一起吃吃喝喝,说着阿谀奉承的话。喝醉了,就说胡话。如果大家都没有喝醉,就是你一个喝醉了,等饭局散了,你只能一个人在大街上摇摇晃晃走路,并没有人管你。

聪明的中年人,不会去吃吃喝喝的场所,他的时间用来奋斗,而不是吃饭喝酒。吹捧的话,说再多,也改变不了事实。实干,才能出成绩。

还有一些无用的微信群,如果你不喜欢热闹,那就屏蔽吧,或者干脆退出去。

当你还对某个人、某个圈子抱有希望的时候,你往往舍不得和对方断交。如果有一天,你忽然联系他,或者在圈子里“冒个泡”,大家都把你当成了陌生人,你就识趣了,就义无反顾地断交、退群了。

人到中年,最难得的是“安静”。一个人静心思考,一个人静心读书,多回家吃饭,陪伴家人。

很多社交场合,多你一个不多,少你一个不少。与其给别人的排场“凑数”,如果留下时间去奋斗。

04

人到中年,想要混得好,最好的依靠是自己。

如果你身边比较熟悉的人,恰好就是“150”个,那么你可以依靠这些人,让自己越混越好吗?

答案是,不一定。因为熟悉的人,不等于是人生的贵人。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就是“互相利用”。

当你有利用价值的时候,身边的人会和你建立更牢固的人脉关系。如果你自己不优秀,不管你身边有多少人,都是一种“松散型”的人脉关系,大家都在静观其变,看看你以后有没有利用价值。

人这一生,也就几十年的光阴,你真的不必去认识太多的人,那些擦肩而过的人,你根本就不要在乎;那些看不起你的人,也不要介意;愿意和你交往的人,你也要“挑三拣四”,选择优秀的人,做真心的朋友。

做人,最后还得靠实力说话,没有人帮忙,就自己帮助自己。不让自己失望,才会有希望。

你的人脉圈,真的不必再大。“少而精”的圈子,才会让我们真正拥有好的人脉。

人与人交往,遇见归遇见,不要太较真,如果彼此都不在乎,那就算了,以后别联系了。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