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枚名叫“稳定性”的定时炸弹

 小飞学长 2021-03-18

一头又饥又渴的驴刚好站在距离食物和水一样远的地方,由于在先喝水还是先吃草这两个选择间难以抉择,最后它不可避免地死于饥渴。

你可能会觉得这就是头笨驴,如果它随便往水或食物的方向推进一步,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这是个假想实验,由中世纪的哲学家让·布里丹引入的,所以也被成为“布里丹之驴”。除了复杂的哲学理论,布里丹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引入了思维实验。

这个实验意味着,当某些系统陷入危险的僵局,只有随机性才可以解救它们,给它们自由。

这里引出一个词——随机性

什么是随机性呢?是指各种事件表现出来的不确定性。它是一个数学中的一个重要词汇,特别是在统计学中无处不在。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的人总是按时回家,而有的人则没有一个固定的时间。

举个例子,孩子每天下午4:30放学,估计到家时间半小时,也就是每次回来的时间都差不多是固定的。倘若有一天,到了五点半都还没见着人,在家等待的这个人就开始了胡思乱想。

同样的,如果你的爱人每天晚上都会准时回家,倘若某一天大晚上才回甚至是彻夜未回,打电话也没人接听,在家等待的你是不是很着急。

反之,倘若后者每天回来的时间都没有一个准信,或者回与不回都很随意,那么一晚上没回来你也不会有什么担心的。

从上面两段的对比中,我们又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词——稳定性

大家都知道,稳定性与随机性是一对反义词。

但是,与平常不同的是,我们今天要跳出数学上的统计,从另外的视角来看稳定性和随机性。这或许可以算是十几年的数学理论的一点生活化。

从人类的发展来看,人类的祖先在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已经慢慢把一种叫「喜欢稳定」的注入其中,并又通过基因遗传给后代。

想想那个时候,人类面临的不仅有气候的变化无常,还得想方设法应对毒蛇猛兽,生活的稳定对于他们来说,往往成了一种奢侈。他们对稳定的渴望,对于随机不确定的恐惧,两者之间的极化越来越大。以致后来的人性中,常常就有这一种。

这不好吗?当然不是,对于稳定性的追求本身就是顺人性的。但与之相反的,对于随机性的恐惧,同样深深地刻在人性的基因中。

假如你是从职场退下来养育孩子的全职宝妈,那么三四年乃至五六年之后,当你觉得自己应该重新进入职场时,你可能会惊讶:天啦,都发生了什么?

是的,外面的环境日新月异,当你的重心由工作转向孩子后,你就不可能或者说没有精力去关心职场上的那些事了。等你再次「复出」的时候,你会惊讶变化如此之大,而此时的你——不敢了。

你会担心自己不能胜任,不知道自己还能胜任什么类型的工作,你会担心自己跟不上公司的年轻人(虽然你也很年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当了宝妈的女性难以回到职场的原因。

但是,这时往往就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另一半一直在外面,他的见识,思维的方式都在「与时俱进」。他可能就会觉得和你——无话可说。

当然,无话可说是表象,真正的问题是两个人之间没有了「共识」,也即是你的身上不再有吸引人的「新鲜感」。于是这样那样的矛盾就开始激化升级,有的甚至闹得不欢而散。

请读者朋友注意的是,我在这里只是想探讨稳定性和随机性的问题,分析这个案例的原因是觉得在我们身边很常见。除此之外,这个案例本身也对我们有着很重要的含义。

两个人要想长久地生活在一起,那至少得有共识的基础。

也就是说,懂对方。不断地学习、探讨,保持思想上的新鲜感,有着精神上的「交互」。

这不仅是对于伴侣,对于朋友来说,同样适用。

好了,回到前面所说的随机性和稳定性上来,我们追求的稳定性,在某种程度上往往就成了我们前进的束缚。比如让思维禁锢、僵化。这样的人也就不敢尝试新鲜的东西,更不敢离开自己熟悉的领域。比如说几十年之前的「下海」,很多敢的人都富有了。

随机性呢?可以让你更加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意外之事。

如果你已经习惯了不按时回家的他,那么你就不会在到点的时候无比焦虑的担心,这样不仅对于自己的身体有好处,更是对于生活中的一些随机事件,同样能保持很好的应对状态。

因此,在最后,我们可以这样得出结论:稳定性,可能就是一枚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的「定时炸弹」。

相反地,你可以尝试着喜欢上随机性,或许它更可能让你的生活少些涟漪。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