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暗号:绿色、三角形。你懂我意思吗?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3-18
前一周,Justin Bieber在ins晒了张自己试鞋的图片。

结果很多粉丝在底下回复,这啥呀??

这双鞋其实是Bottega Veneta去年出的新款。

看不出来很正常,毕竟没有任何logo。要是认出来了,那倒说明:

第一,你可能是Bottega Veneta家的粉丝,第二,你可能是个经常关注时尚的时装精。
△Bottega Veneta 2020秋季广告大片,模特脚上穿的就是这双鞋,名叫Puddle Boots,特色是可生物降解

前年,他们突然靠着一只云朵包杀出时尚圈,这之后又陆续出过好几个爆款,比如你肯定见过的Tire靴,网红们人手一双。

然后就在那以后,突然淡出了“爆款”圈子。
△左:云朵包;右:Tire红底靴

如今就算在网上搜索“Bottega Veneta”这个名字,能找出来的新资讯也寥寥无几。

不是过气了,而是因为他们彻底退网了。

Bottega Veneta关掉了自家所有的社交网络账号,包括ins、推特、微博等等。国内剩公众号还没注销,但也很久不发了。

最初有人猜测这肯定是新的炒作手段,通过搞事情来博眼球。

但对于品牌来说,为了炒作而退网,那风险系数太大。

因为一旦退出就意味着要放弃无法统计的曝光量,事实证明Bottega Veneta这一季新的大秀,因为没有任何宣传的关系,在油管仅仅收获8000多次播放量,而上一季还有27万次。

更匪夷所思的是,不仅不主动宣传,他们还等秀场嘉宾落座以后,把所有人手机都收了,导致整场秀在网上也没有任何明星自发PO图

唯一几张图是蹲守在秀场门口的摄影师自己拍来卖给getty图片库的。
△左为Kanye West和他的女儿North West;右为Rosie Huntington-Whiteley,图片均来自getty图片库

因此,新一季单品的传播率明显比前几季少了很多。

和当年云朵包红遍全网时的情景不同,如今你要穿上一件Bottega Veneta的新款,可能就会出现开篇那种情形:

除了喜欢这牌子的粉丝和时装精们,其他大部分人一概表示这谁啊,不认识。


既然Bottega Veneta经营的依然是门奢侈品生意,不是单纯的艺术,那这背后一定有他们有趣的逻辑。

要搞清楚这看似“自杀式商业行为”的路数,也许可以试着从他们新一季大秀的名字说起:Salon 01。
△Bottega Veneta新一季大秀不在时装周日程里,取名Salon 01

Salon这个词的意思原指名流们家里的会客厅。

它最初被拿来办活动,是法国一个侯爵夫人临时起意想到的,她自己懒得去外面浪费时间和别人社交,但又不想与世隔绝,就在家里的Salon办活动,只邀请和自己在一个频率上的人来谈天说地。
△图为乔芙兰夫人的沙龙,她请人不看财富多少,只看才智和自己是不是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有点像是设置只有粉丝可见的微博,既可以和相投的人交流,也节省了浪费在杠精身上的时间。

所以,“Salon”最早在法国还被引申为名流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被叫做“私密小天地(Ruelle)”。

其实在上世纪初,高级时装品牌也大多是以沙龙的形式私密发布,只邀请一些认可品牌理念的客人来欣赏,大家还能随时和设计师闲聊几句。
△Elsa Schiaparelli举办的私密时装沙龙,在座的是法国诗人Jean Cocteau

只不过后来,时代发展越来越快,品牌们开始把小型发布会改成大型的盛会,邀请全球的媒体一起来欣赏。

再往后,网络媒体又开始流行,每次的ins微博甚至抖音都得安排起来。

这样的好处是奢侈品被越来越多人认可,生意越做越大。
△现在很多人关于奢侈品的消息都是在抖音和Tiktok上刷到的

当然坏处也是有的,设计师们不得不开始照顾各种评论的声音,不断调整自己的路线;而穿衣服的人,也开始顾虑外界的评价,变得没有那么随心所欲。

所以,“Salon”这个词非常形象地点明了Bottega Veneta背后的意图。

不如让奢侈品回到当年的沙龙时代,只聚集起一帮志同道合的人在圈内小范围地被传播讨论就好。
△这场秀是去年10月秘密举办的,但直到事后向媒体发放了资料才被人知道

他们自家的创意总监Daniel Lee在这次的秀后采访里就提到了“安全感”几个字。

这份安全感既来自陌生人之间的互不打扰,也来自被亲密的人,以及三观相近的人所理解的快乐。
△Daniel Lee分享的本季创作灵感,左为:朱迪·福斯特拿着Bottega Veneta的编织包挡住狗仔的追拍; 右为:Peter Lindbergh拍摄的一张描述亲密关系的照片

也许下次你在某个公众场合辨认出另一个和你同样秘密穿着Bottega的人,就会像找到组织似地相视一笑。

大概算是奢侈品在后网络时代的升级玩法了。

不过,究竟什么样的设计才可以让人不用看logo就能一眼认出,甚至还能被文化精英们视作一种身份的认同呢?


01、用符号代替logo

先从简单的来说。

新Bottega虽然没有logo,但有一个象征性的符号:三角形
△如今Bottega Veneta的衣服标签也是个三角形

只要在一件没有任何logo的衣服或配饰上突然发现一个三角形的元素,那没准就是新一代的Bottega Veneta了。

下面这款包叫Point,你可以立刻通过手柄处的三角形来辨认出它的身份,也是这一季的主打款。
△Point手袋的手柄是一个“三角形”

Daniel Lee从来没解释过为什么会用这个符号。

也不必解释。“三角形”本来就是这个世界上最神秘的结构之一,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联想,才契合文化精英们的情趣。

除此以外,新Bottega还有一种象征性的颜色,你可以把它叫做Bottega Green
△Ins粉丝账号@New Bottega晒出在网上看秀的图片,这个绿就是Bottega Green

这一季秀场的背景灯光就是这个颜色,不少单品也用了这个配色。

如果去店里买上一件衣服,你还会收获一只这样绿的购物袋,于是懂行的人隔老远就会知道你买的是Bottega Veneta。
△左:Salon01大秀;右:Bottega Veneta购物袋

为什么选这样的绿,同样地,官方没有出面正式解释过。

因为没解释,粉丝们就脑洞大开地联想起来,比如它很像是希区柯克电影里的经典配色,充满悬念,当然,没人知道真相是什么。
△希区柯克《迷魂记》配色

这种鲜活的绿在生活里没那么常见倒确实是事实。它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宝石,以及鲜艳欲滴的翠绿雨林。

既奢华又环保,还带点野性和自由。
△《VOGUE》韩国版2021年4月刊封面大片,模特抱着猫,穿的是全套Salon 01系列


02、充满安全感的特别设计

想要设计一眼就能被认出,肯定得有特别一些的元素。

但不能是普通印花吉祥物那么直白的特别,得更加抽象些。

比如下面这两件长衫👇

它第一眼会让你联想到什么,睡袍?

它们确实是以睡袍为灵感设计的,所有模特上场前都得裹着这件衣服进行准备。因为这种面料只有在人最放松的时候才会被用到
△Bottega Veneta Salon 01搭配的资料书籍,由Tyrone Lebon负责拍摄

这一季Daniel Lee的所有设计几乎都透着一丝“安全感”,用到了各种家居用品常见的面料。

除了睡袍,还有可以将你温暖包裹住的“毛巾”。

而下面这件套装是不是让人联想到沙发

这也确实是沙发上常用的泡泡珠呢面料,陷在其中就像陷在了自家客厅的沙发里。

甚至还有象征着“安全”的飞机座椅安全带

当然并不是真的安全带,这些安全扣由金属抛光制作,它其实是一只腰包,也可以被当做腰带用在身上。
△Bottega Veneta Salon 01系列,这只包叫Beak

用Daniel Lee的话说,他的目的就是让衣物”既华丽也依然舒服“。


03、沙龙还得有启发性的主题

最初名流们办“Salon”,当然并不是要聚集一堆人来家里闲聊扯淡的。

Salon都得有个具体的主题,精英们来是希望能激发灵感,有所收获的,哪怕只是看看衣服,也该如此。
△1911年,高级定制设计师Paul Poiret为了发布衣服,办了一场Salon,取名为“一千零二夜”,当天所有的衣服都是受《一千零一夜》启发而设计

所以既然新Bottega要让时装秀回到沙龙的形式,当然也得让它达到这个高度,回归传统。

Salon的主题一般得由沙龙主人来定。

Daniel Lee从小就对舞蹈感兴趣,于是Salon 01的主题就被定为了“舞蹈”。这次秀场请的嘉宾里,也有不少是音乐人。
△音乐人Neneh Cherry在Bottega秀场外,她也为这次秀配了背景音乐

他也巧妙地找到了这季衣服和舞蹈之间的关系:

服装和人的动作是产生连接的,而舞蹈因为要展现人体的美感,穿的衣服往往最有讲究。
△Daniel Lee分享的本季灵感来源

一方面,它要随着动作而产生动态的美感。

这季大秀其中一件上衣是由一个个微小的玻璃珠编织而成的,可以想象出在舞池时会有多闪。
△左:Daniel Lee本季灵感来源,纽约Studio 54夜店着装;右:Bottega Veneta Salon 01大秀玻璃珠编织上衣

另一件更特别的是编织串珠长裙👇

英国版《VOGUE》在现场看完秀后,对这件衣服印象最深,因为模特走路时木珠就会随身体摆动并发出清脆的响声。

PS:这些木珠是不是感觉有些眼熟,据说它的灵感来自可以随身体曲线而弯折的汽车坐垫

而另一方面,舞蹈的衣饰还要能适应身体的曲线,做到自由不束缚。

下面这双运动鞋,名叫Climber,灵感来自上世纪经常混迹各种地下锐舞Party的年轻人经常穿的一种鞋型。

它采用特别技术制作,可以让脚像没穿鞋一样轻盈,况且里面还搭配了羊毛制作的内层,直接光脚穿就行。

为了契合这期Salon的“舞蹈”主题,无论是派克风衣,还是衬衫套装,Daniel Lee在每件衣服的设计上几乎用到了弹性面料,搭配随性的版型

只要穿上身以后,就能随着体而动自在舒服。


04、让衣服被直接创作进艺术作品里

如今的时尚圈总喜欢和艺术扯上点关系。毕竟和艺术有了联系的衣服,贵得有收藏价值。

不过,大部分品牌都是以某件艺术作品为灵感来设计衣服。

而Daniel Lee这次开发了一个新的玩法,反过来,以衣服为灵感创作艺术作品。

不是自己创作,而是邀请了真正的艺术家Rosemarie Trockel来合作。
△Rosemarie Trockel

这位艺术家的成名作本来就和衣服有关,名叫Knitted Paintings,顾名思义,就是把针织面料制成画作

她的其中一副针织画就曾在苏富比艺术拍卖行以498万美元的价格成交。

于是这次Daniel Lee在制作衣服时,就提前将不少针织样品寄给了Trockel,由她负责以这些衣服为灵感来创作艺术。

比如刚才提过的泡泡珠呢,就被她设计成了一副针织拼贴画作品。

也就是说,如果这一季你买了件Bottega的毛衫,也许在未来,你就会在某间画廊看见你的包包和衣服。
△左:Bottega Veneta Salon 01系列;右:Rosemarie Trockel以这件针织作品为灵感创作的艺术品

除此以外,其实这一季的不少饰品也是按艺术的标准来制作的。

它们明明镀的是真金白银,却被故意伪装得像是小朋友的玩具👇

Bottega的团队在金银饰品的表面用清漆上了釉,只有透过背面的金,以及镶嵌的钻饰才能看出它并不是真正的玩具。

据说这些颜色灵感来自苹果雪糕之类的童年回忆,可以让人心情愉悦,也算是一个完整的艺术理念了。


05、内行看了才知道价格不菲的针织

看了前面的文章,你大概发现了,这季Bottega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给人感觉温暖的针织。

△甚至连不少Point手袋都是模拟针织的方式编织的

因为Daniel Lee本身是伦敦圣马丁的针织专业毕业的。

没错,圣马丁有一个专业,专攻针织面料。由这点就可以推断出,针织元素看似简单,实际却相当复杂。

这是因为所有针织作品归根结底其实都是由一根线组成。
△《Dazed》韩国版春季刊,模特穿着全套Bottega Veneta Salon 01系列

它的可塑性很强,但想做得好就有很多讲究。

比如Bottega Veneta这季很多针织衫的廓形都是直接用不同针法一气呵成织出来的,它们完全是立体的,就像是一根线制作的雕塑。
△Salon 01系列的针织衫,衣服的廓形用不同针法一气呵成织成

一些时装布料上常见的设计也被改成用针织的形式来表现。

常见的洗车帘式花边,平时只要动动剪刀就好,但如果改成针织面料,想一气呵成制作就没那么容易。

下面这两条仙女碎花裙,并不是印花,是用钩针一点点编织而成。

甚至还有用无数个真实的粉色贝壳代替纱线织成的连衣裙。

凑近欣赏才能发现它全部的美👇

从这点来看,这些衣服倒还有个隐藏的好处:仿货肯定是没有的。

毕竟做工这么复杂,又没有logo,还只有少部分人识货,倒是也确实没有仿的必要了。




虽然关掉社交网络看似一个很新鲜的玩法。

但其实如今Bottega Veneta退网办起“沙龙”的行为,和当年他们设计出编织元素从本质上来说没什么两样

上世纪末,奢侈品圈刚开始流行logo的玩法,大牌们为了好卖,都争先恐后在单品上印着自己的名字。

Bottega Veneta明白在这之中,自然有一批精英是拒绝被捆绑和定义的,于是反其道而行,大胆藏起了自家品牌名,设计出了编织元素,它就像一个暗号,懂的人自然懂,后来大获成功。
△现在的不少云朵包The Pouch还是保留了皮革编织元素

如今二十年过去,当年反对被大牌logo定义的那一类人,如今开始为社交网络上的爆款而头疼,他们不想被其他人的评价和喜好而定义和左右。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Bottega Veneta又选择主动切断自己在社交网络上的连接。

失去了不少流量支撑,不再大量产出爆款的他们又成了一个新的暗号,懂的人才能读懂这份浪漫和不羁。

而不懂的人?愿意花钱穿Bottega的人可能也并不在乎


△去年2月,《纽约时报》采访Daniel Lee后,就把标题取做《打破爆款包的诅咒》。意指设计师只有不把全部精力都花在设计爆款包包上,一个奢侈品牌才可以走得更远。

最后,因为Bottega Veneta已经退出社交网络的关系,好奇想看看他们究竟出了哪些单品的话,可以去他们的官网找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