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036】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李荣福作品

 早6点半 2021-03-19

兄弟同行  

李荣福(山西)

我和大哥亲为兄弟,又巧为同行。

大哥是上世纪7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的,我是82年登上讲台的,教龄相差了6年。大哥虽然没教过我,但对我的学业盯得很紧,动不动一顿训斥。我应聘当教师,也是大哥极力主张的,中途几次试图改行,也因大哥阻挠而流产。

大哥把自己的职业看得很神圣,对学生的要求极为严格,甚至严厉,但爱心也是真诚的,他所带的班级,要做到纪律第一、令出禁止,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出操时齐刷刷一人不缺,学生之间很少发生打架斗殴,他会因为一道题没做对把学生训哭,会因为女生擦脂抹粉而大发雷霆。学生们都有点怕他,想必在私下里也没少骂过他。但有人若欺负了他的学生,那算倒了八辈子霉。大哥的工资并不高,自己平时花钱很节俭,不抽烟、不喝酒,一辆自行车能骑十几年,破了胎自己补,再热的天也没见他买过一支雪糕,可他遇上困难的学生,却很慷慨,垫学费、买文具、买饭票,从没二话。平时,教师灶上的饭相对好一点,有学生病了不想吃学生灶上的大锅饭,他就打上自己的饭和学生换着吃。有的学生走上社会后,手头紧了会找他借钱,他想方设法满足。大哥教书特认真,向来唯恐落后,再差的学生,即使学生本人和家长自认了,坦言“俺就是混张毕业证就行了”,大哥也不死心、不撒手,哪怕多教他认一个字也算。大哥在过三个村,最后调在镇中学,许多陌生学生和家长,每每在巧合下“认识”了我:你是李老师的弟弟啊。嘿,我蹭了大哥的光!

都说是职业使然,教师的社交圈子较小,大哥也不例外,很少与其他行业的人深交细谈,但一聊起学生来,那算打在了大哥的手心上,立马进入话题、滔滔不绝,这个考上了中专,那个考上了师范,谁在村里成了能人,一个一个如数家珍,尽显自豪。大哥钟爱他的事业,讲台一站就是30多年,班主任当了20多年。而我呢,才30多岁就离开了教学第一线,从事学校行政管理工作,在别人看来,弟弟比哥哥“出息”多了,“成功”多了。大哥在学校担任一个年级主任,原则第一,过于认真,因为一个签到、教案、学生纪律,没少得罪过人,校长面前都答应了“下不为例”,在他那里不一定过了关。我都觉得不好意思,常常在背后给人说好话,请人家谅解他。我还不止一次劝过大哥,岁数不对了,身体又不好,不要死脑筋,工作么,差不离就行了,多点少点好点差点,谁还计较你呢?有些事校长都睁只眼闭只眼的,你何必非得当赖人?大哥虽不反驳我,却连一声也没嗯过。我说这话他不待反驳,也不待听,左耳朵进去,右耳朵就跑了。

当时,我们还都住在村里。老家一年一度庙会,过庙会有个习俗,要置办几桌酒席请客。我招待的是单位的领导同事、下属学校的头头脑脑,场面热闹;大哥家也宾客盈门,屋里院外好几桌,熙熙攘攘,客人是谁呢?都是他教过的毕了业的学生!一个个推杯换盏,无拘无束,仿佛大哥的家就是他们的家,大哥就是他们的大哥!大哥居中招呼,春风满面,少见的谈笑风生挥洒自如。逢年过节,大哥家很是热闹,一发发学生你方离去我登门,有的是携妻带子举家出动来拜年。听说,这些“老学生们”,有的还是请大哥穿针引线喜结连理的呢。学生们庆典啦、聚会啦、红白喜事啦,大哥都是贵宾,小俩口之间闹点别扭,也抹着两行泪跑来找大哥评理劝和。许多学生回忆起当年师生同吃一锅饭、同喝一杯水的往事,都是一片深情。前几年,大哥卧病在床不能自理,四五十岁的的老学生们反倒跑得更勤。大哥和学生们的关系,那是个铁呀,谁见谁羡慕。

好几回了,妻子问我:“都是老师,都教书几十年了,怎么大哥家的学生常来常往,我就不见有一个学生上门看过你呢?”典型的哪把茶壶不开提哪把!这个问题窘得我张口结舌答不上来。

2020年10月12日,患病不起的大哥,去世了。跑前忙后,都是学生们的身影。他们在灵堂前一起追忆,都是大哥满满的好,一米七八的中年汉子了泪流满面。在葬礼上,数十名学生几次集体长跪,哭送他们敬爱的老师,师生情深,竟至于斯,场面十分感人,对一位普通老师来说,这也就是所能享到的最隆重的告别仪式了吧,大哥,受之无愧,我替他感到欣慰……

【作者简介】李荣福,男,57岁,教师,山西省平定县冠山联校工作。从教30多年,珍爱职业,热爱文学,偶有散文、评论、诗歌等小作品见于地方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