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认识及设计细节

 快乐英平 2021-03-19

1、养老需求


全国每6人中就有一名老年人,到2040年将是3:1

国家统计局2019年末发布的人口数据,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12.6%。

图片

老年人患病率高于普通人群,对医疗服务依赖性更强,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事关百姓福祉。

我国养老体系发展趋势,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尤其是以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为主要发展方向。而养老机构就是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机构。

2、医养结合的认识


医养结合的政策支持

2015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卫计委、民政部、发改委、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等九部委《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五大重点工作方向:

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合作机制
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
鼓励医疗机构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
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
推动医疗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

2016年4月11日,卫计委、民政部公布《医养结合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共计36项,未来医养结合将更健全。


医养结合的认识

医院是一个为病人、医护人员提供诊疗活动的场所,通过医疗设施,对患者提供咨询、治疗、预防等服务。构建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医养结合”就是指通过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相结合,实现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有机融合,为老年人提供专业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活动。是服务特定人群的医疗类项目,有其自身特点,不能简单用建设医院的思路建设老龄机构。

图片

“医”是基础,“养”是核心

“医”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养”包括的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利用“医养一体化”的发展模式,集医疗、康复、养生、养老等为一体,把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首要位置,将养老机构和医院的功能相结合,把生活照料和康复关怀融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

医养模式:

1.以医为主,通常以医院为依托,面向刚需老人提供专业照护功能。

2.以养为主,通常以养老社区/公寓为依托,配套二级及以下医院,满足社区老人日常看病和急救的需求。

3.医养并重,通常包括一个持续护理的社区以及一家以康复、老年病等为特色的三级专科医院。两者功能互补,并具备较好的转诊机制。

3、医养设计的细节


老年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活动能力降低或受限,在进行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空间设计需做到如下几点:

一.总平面

医养结合式养老在提供医疗保障的前提下,注重“养”与“医”的结合,主要针对大病康复期、易复发病患者等无法在传统养老模式中得到良好照料的老人,尤其是适合家中无人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

养老设施一般包括生活居住用房、医疗保健用房、公共活动用房、管理辅助服务用房,需按功能关系进行合理布局。明确动静分区,减少干扰。

图片

二.适老设计(坐、立、行、浴)

养老设施应以人为本,以尊重和关爱老年人为理念,遵循安全、卫生、适用、经济的原则,保证老年人基本生活质量,并按养老设施的服务功能、规模等进行分类分级设计。

关键词:高改低、小改大、冷改暖

老人对于所接触物品的表面材质温度较为敏感,尤其在冬季,材质温和的木质家具更加亲人。老年人的体力及平衡性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座椅的选择不宜过软、过高,同时应轻便易挪动。

关键词:高改低、小改大、冷改暖

老人对于所接触物品的表面材质温度较为敏感,尤其在冬季,材质温和的木质家具更加亲人。老年人的体力及平衡性都有大幅度的下降,座椅的选择不宜过软、过高,同时应轻便易挪动。

关键词:消除垂直型高低差

*垂直型高低差的基本尺寸

“5”:可判定为无垂直型高低差的上限(在实际生活中发生绊倒事故的可能性很低);

“20mm”:护理轮椅可以通过的上限(自行式轮椅可以跨过的高度);

“180”:能够步行的老年人不费力地通过的高度;

“250”:能够步行的老年人能通过的高度上限(但需要借助扶手)

关键词:便捷、安全,考虑介助和失能老人的使用

卫生间是老年人使用频率很高,且容易发生意外的空间之一,设计时应予以高度重视。,选用推拉门、外开门或折叠门,并设有透光窗及从外部可开启的装置,不应使用内开门,卧室到卫生间的距离应便捷

三.无障碍设计、生活便利设计等

病房是老年人休息、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设计时,要预留一定的活动空间,还要考虑到应急和减少互相干扰等情况。进门不宜设狭窄的拐角确保可以为轮椅转圈留出足够空间。

床头应设床头灯及紧急呼叫器,保证老人躺在床上伸手可及。老人床旁应设较高的台面供老人撑扶,兼具储藏功能(如书桌、床头柜等),要有较大的台面,以能放置水杯、眼镜、药品、台灯等物品;宜设置明格或抽屉,供存放随时拿取的物品,并便于老人看清、翻找内部物品。

生活服务用房的设置既能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又照顾到了老人在情感方面的需求;小型的便利店、理发店、老年人产品展示柜不仅让老人以及来访者生活购物更为方便,同时也为护理员与老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在交流之中,护理员不仅能够了解每位老人喜爱的商品,还能借机关心他们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必要的帮助;而老人的交流愿望能在这里得到充分的满足,他人的关心和尊重会给老人带来一整天的快乐。

案例说明

以北京北坞嘉园养老照料中心项目为例,定位医养结合示范项目。针对自理型老人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运动,到针对刚需老人的专业护理,以及急救进行不同分区。

A楼为居住生活区,活动用餐、康复、洗浴设备用房均设置在地下一层,健康、轻度失能人群设置在一层;二层则以失能失智老人为主。

B楼为医疗服务区,设置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驿站、养生餐厅等。

图片

居住用房

养老院每间卧室床位数不应大于4床;失智老年人的每间卧室床位数不应大于4床并宜进行分隔。针对不同阶段划分设置特殊护理单元,避免混住带来的一定冲突和管理上的不便。

图片

日照、通风需求

阳光作为自然的一个要素,它总是和清新的空气、树叶的芬芳等美好事物联系在一起,老年人对光线的依赖性的很大的。从生理来说,接触自然光线不仅可以杀菌,还能够促进钙离子的吸收;从心理来说,阳光可以让老年人更接近大自然,改善抑郁情绪。

老年人独自外出容易迷失,外出时一般需要其他人的随同看护。而养老设施中,一名护理人员往往同时要护理多个老人,难以集体将老人们带到户外活动。因此,只有当家人来访时才能带老人外出“透透气”。创造适合的光环境,让空间变得有归属感,使空间变得生动,这对老年人的生理与心理健康无疑是有益的。

图片图片

单元社交活动空间内部设置一定的露台或者阳光房,
自然采光、内部的空间互动与外部空间的缓和连接
使得老年人可以在护理人员看护下接近阳光、接近大自然

活动、护理空间合理规划

护理单元规模不宜过大,单元规模过大造成护理动线过长的问题。一方面,护理人员从护理站到老人房间距离过远,服务效率低;另一方面,失智老人由于认知能力衰退,需要护理人员更加密切的关注与照料。走廊过长使得护理人员难以及时关注到单元中各位老人的动态和需求。

图片每个护理单元均设置护士站,护士站位置应明显易找,并宜适当居中
护理单元的功能

护理站与康复区及活动用餐区设置在一起,在满足老人交流、休闲娱乐需求的同时也便于护理站人员的护理服务。

服务台设计同时设有高位和低位两种形式,兼顾站立者和乘轮椅者不同使用需求。护理站设有普通洗手台和供乘坐轮椅老人使用的洗手台,便于护理人员和老人使用,老人不必走到公共卫生间或者回到自己的房间就能够满足洗手的需求。

图片

色彩与标识设计

老年人由于认知能力、记忆力下降,空间定向能力随之减弱;清楚的方向性和明确的标志系统,能为老年人提供活动上的方便。

图片沿老人通行路径设置明显、连续的标识和引导系统,方便老年人使用

风格上沉稳庄重的装饰风格与老年人的年龄特点匹配,但过于沉闷的色调并不适合视力能力有所退化的老年人,也不利于营造有活力的空间氛围。

为营造温馨、舒适、明亮的居住环境,整个空间多以木纹、暖色为主,局部采用浅绿色调和视觉,营造出家庭般的生活环境,使生活在养老设施中的老年人也能够像居住在自己的家中一样感到放松、有安全感。

文章部分来源禾心设计;作者:安惠勇  万阳;嘉年乐整理报道【整理摘编:时英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