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游记散文】万发金:《冬日里,一路春意的跋涉》⑦游南普陀寺

 阿拉善文学 2021-03-19

原创作者:万发金

图文编辑:阿拉善文化艺术传媒

【游记散文】
《冬日里,一路春意的跋涉》

⑦《游南普陀寺》

厦门,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金门湾内。远远望去,厦门这个负有“海上花园”盛名的海上之城,似乎在万顷碧波的水里荡漾。几道宽阔的跨海大桥从陆地延伸入海中之城厦门市,我们的车子就是从这宽阔的弧形大桥驰入了海上明珠的厦门市。进入厦门市区,随处可见的棕榈树,无拘无束的阳光,带有海腥味的空气,干净整洁的街道,掩映于浓荫里的高楼大厦,这个海滨城市充满了活力而富有浪漫气息。

厦门市区东南方向的五老峰下,是一座建于唐代的著名古刹,这就是南普陀寺。南普陀寺北面依靠着秀丽的山峰,对面是澄清的海港,可谓是“背山面水”的绝佳之地。到了南普陀寺,门前已经是人流如织,香气弥漫。南普陀寺的正门是天王殿,白底的朱红楹联写在每根殿外的廊柱上,甚至墙面上。进入天王殿内,依着山势,依次建有大雄宝殿、大悲殿、藏经楼等。藏经楼内贮藏有佛教经典、宋制铜钟、明制瓷观音等珍贵文物。每一个殿内香客盈门,烟雾缭绕;天南海北的男男女女来此烧香敬佛,带着一种真诚的心祈祷观音保佑家人平安,那种至虔至诚的样子令人感叹不已!

天王殿外是一个巨大的四方水池,叫放生池。池内微风吹皱,在轻轻摇荡的水面上长满了荷叶,灰黑色的水鸟自由地游弋、觅食。水池南面依次等距离地矗立着不同的佛家小塔楼,东西两边两座高几十米的佛塔遥遥呼应。放生池的四面是浓密的绿荫,椰树与榕树相间。佛塔、绿荫、庙宇,还有人影,全部倒影在水面上,形成了满池波摇动的画面。

放生池南面,一座巍峨高大的建筑耸立在阳光里,通体的西式建筑,只是戴着红帽的中式屋脊。导游讲,那是厦门大学的办公楼。厦门大学的创建者就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陈嘉庚,爱国华侨领袖,曾长期旅居新加坡,早年参加同盟会,是孙中山先生革命活动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从事橡胶业,热心兴办文化教育公益事业,二、三十年代先后创办了很多学校,包括中小学和师范、水产、航海、农林、商科等学校,厦门大学创办于1921年,这是他的卓越之作。陈嘉庚先生虽然常常西装革履,但忘不了头戴一顶中式的礼帽。为了纪念陈嘉庚捐资助学的壮举,厦门大学的办公楼就建设成了这中西合璧的样式,这象征性的建筑也预示着厦门大学立足本土、放眼世界的办学理念。

游览了南普陀寺,我们又去胡里山炮台参观。一路上,厦门大学屹立在山坡上的各式建筑物高高低低,有仿古的飞燕琉璃屋顶,有近代的西式建筑,它们渐近又渐远,构成了一道道美不胜收的风景,更留给我们对这座高等学府的崇拜。

 
威武胡里山炮台


厦门是一座水上之城,厦门人向大海要道,把高高的立交桥修筑在沿岸的水里。我们的车行在高速路上,身下是波涛荡漾的大海,远处是迷蒙的雾气,我们就像是在海上凌空飞驰一般。

胡里山炮台修建于清光绪二十年,由半地堡式、半城垣式构成一道坚固的城堡防线,被赞誉为“天南钥匙,八闽门户”。我们来到胡里山炮台,由一汀深深的胡同走进,尽头是一面石砌的高墙,奔泻的水柱从石墙的龙头喷出,院内一棵榕树高大茂密。从北小门进入了炮台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处阅练场,场地北三分之二的地方,建有一座两层楼房的兵营,西式建筑,楼顶高高挂在龙旗。

我们正巧赶上一队“清兵”在操练。他们身穿黄衣战袍,头戴黄缨制帽,手拿龙旗,在威武的操练;还有一列红衣武士,手持器械,他们可能是红衣大炮的炮手吧!四周挤满了观看的游客。操练完毕,他们沿着石阶列队向后山开进,我们纷纷跟随,要看个究竟。

山上,高高的了望台上,半空飘扬着无色青龙旗,称作“江南第一旗”。在龙旗飘扬的了望台前面开阔的场地上,平整的展示着几十门古炮,虽然锈迹斑斑,却不减当年威风。红衣大炮发射场,也是龙旗飘扬,黄盔黄甲的队伍挥舞龙旗,守护在四围;红衣炮手经过了一番演练,装弹、瞄准、发射,一声震耳的轰鸣,几乎是震天动地巨响。

我们从这一排排的古炮旁走过,摸扶着它们铁锈的身躯,心中萌发着满腔的威严之慨;登上红衣大炮炮台,刚刚“发射”过的大炮,威风而静默。这是一座英雄的炮台,大炮发射台下面,开辟了一间击沉日舰史料馆。在抗战时期,这座炮台曾经击沉了一艘日军的兵舰,它用满腔的怒火捍卫了民族的尊严。
从阅练场两侧高处走过,东南方向,又是一座古炮台,这就是有名的世界古炮王28生生克虏佰大炮炮台,也称东炮台。在碉堡式发射场,一座仿古28生克虏佰大炮安放着,炮身无比的硕大颀长,真是“炮中之王”!

古炮台四围,到处是绝佳的风景。从大炮发射的方向看去,目光所及,是水天一色的大海。环眼展望,高大的树木浓荫蔽日,将这座城堡包裹得苍翠、秀丽;如果不是这些古炮台的存在,你很难将眼前的锦绣风光与当年的炮火纷飞相提并论。
远离战争,期盼和平,是人类生存永恒的主题与期盼

万发,中学高级教师、语文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内蒙古草原英才、阿拉善英才;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发表教学专著《一路走来》、《行走在生命课堂》,论文发表或获奖50余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