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悬解》疟疾——白虎加人参汤,蜀漆散,鳖甲煎丸

 谷山居士 2021-03-19

图片

疟病三

温疟者,其脉如平,身无寒,但热,骨节疼烦,时呕,白虎加桂枝汤主之。

1 温疟者,冬时太阳中风,而后伤于时令之寒,故中风先热,又伤寒闭,营血郁热而内藏也,春夏热发外泄而后寒也,亦以春夏时令而发作,名曰温疟。

温疟者,重点就是因时而作,冬也是因时而春也是因时而作,夏也是因时而作,春时当作而不作,若春时用力劳烦而病作,汗出发泄,则疟病轻也。阳气发泄,邪随汗出,阳泄气衰,则阳陷而虚寒也,故先发则热,热泄则后寒。

2 冬时先伤于风后伤于寒,冬病中风,风泄皮毛,汗出窍开,又伤时令之外闭也。外寒之天气,闭风不泄,郁为内热,冬时之人行收藏之令气,则内郁之风热,随时令之藏,而藏入肾中骨髓也(此就是寒闭皮毛之风热)。冬去春来,风气当令,当风泄皮毛而汗出,髓中之热,当随木气外出。然冬时之表寒未解,故不能自出。内郁之风又因冬时之令而内藏,虽春至风令,因风为寒闭寒藏故风虚当泄不泄,则邪不自出。必借大暑时令之泄,方能泄大寒时令之藏,则汗出邪出。此邪为热,与伤暑之热,其类相同。师又言,或有所用力劳烦,气蒸汗泄,此可助春时之令外泄,汗出则邪出,反正春夏之间(春夏升泄),只要助汗外出,又未必非大暑之时热蒸汗出,但大暑是最后一关,大暑若在不泄,则邪陷也,(邪藏骨髓永能出)。邪出热盛,白虎加桂枝汤。石膏知母,清卫闭肺郁之热燥,桂枝通经解肌,引内藏风热外达而汗泄。

3 此病是冬天感冒发热汗出(中风),又感外寒闭,而风不泄汗不出者,至春夏又发的病,汗出邪出不知此理,春夏发病,则不知治法,误以为温病暑病。此为温疟,分清病理,则见病知源,则知治法,则知预防,一旦学偏学错,一错皆错。

论;温疟至大暑之时,邪藏骨髓而不外发,会不会诱发白血病肾衰等重证,此可以临床观察研究一下,这类重疾的病例,皮毛有没有汗出,就是一个冬时感冒而导致的诸多后病。

大暑之时,阳气发泄,而汗出多,则髓减肉消夏月是人一年之中,最为消瘦的季节,因汗出多,阳泄多。现代人减肥论,汗出多燃烧卡路里。如果伤暑,暑热不解而一直外蒸汗出,必令消烁肌肉也。此即上条,阳气独发,阴气孤绝。

图片

疟病四

疟多寒者,名曰牝疟,蜀漆散主之。

疟论:疟先寒而后热者,夏伤于暑,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

    先寒后热,缘阳为阴束,故闭藏而为寒,阳气鼓发,故郁蒸而为热。阳虚不能遽发,故寒多而热少。阳败而不发,则纯寒而无热。疟多寒者,阴盛而阳虚也,是其寒邪凝瘀,伏于少阳之部。必当去之,蜀漆散,云母除其湿寒,龙骨收其浊瘀,蜀漆排决积滞,以达阳气也。

1 夏伤于暑,先寒而后热,是为瘅疟。先寒而后热,后当热盛而不能盛者,本气之虚而寒多也,当热蒸无寒,反热以时作,故知寒多,故名牝疟。此对比暑病伤热,而脉反弦细迟,也是本虚。

论;邪与少阳,相争而病作,云母,逐少阳经之结寒,伏寒去则疟愈,寒去则阴阳交通,畅通无阻则病愈。(畅通无阻则不生积聚,而不发疟母,此观下条)。云母矿石类,烧火炼则变为金色。此最善去少阳之结寒也,治疟也。

此牝疟,应等同于母疟之义。蜀漆散主之,若是失治,当是下条,疟母之证。牝疟是因寒积,寒积不通,气血积聚,即为疟母。 

夏时伤暑,而后伤秋时之凉,是为疟病。对比冬时太阳中风,后又伤时令之寒,名曰温疟。夏时伤暑,入于寒水,而暑热外蒸,但热无寒者,又为瘅疟。疟多寒者,即为牝疟。 

图片

疟病五

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瘥,当月尽解,如其不瘥,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1 疟病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五日一候,三候为一气,故十五日气候一变,病当愈也。若不愈,在过一气,月尽当解,如其仍然不愈,则邪气盘郁,结为癥瘕,名曰疟母。当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2 里虚而气积,气动而血病,气血积聚,结为癥瘕。气积为瘕,血积为结为瘕,其名曰疟母。疟母者,气血渐积渐聚而变大。  

附方 卷五·外感杂病

《外台》柴胡去半夏加栝蒌根汤

小柴胡汤加减。治疟病发渴者。亦治劳疟。

治疟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服一剂如神。 柴胡桂姜汤

购书加好友,进群加好友

点击在看,感谢分享,读黄元御,学古中医

自学中医,只读黄师,不走弯路,快速入门

自学仲景,只读黄师,四圣一脉,医家准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