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凤胎均成名校博士,儿子26岁做教授破解世界难题:爸爸的这4个做法最值得借鉴!

 跟我学小古文 2021-03-19

最近,“26岁中科院教授陈杲(gǎo)攻克复微分几何世界难题”的消息刷爆了热搜。


☝新华社评论:他在爱因斯坦和杨振宁间架起“新桥”

虽然才26岁,但陈杲的人生履历已十分精彩:


2008年,就读中科大少年班;
2012年,前往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秀雄教授;
2017年,历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后,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助理教授;
2021年,加盟中国科大几何与物理研究中心。

年仅14岁就进入了中科大少年班,读博期间在陈秀雄教授的指导下,成功解决了霍金提出的“引力瞬子”的问题。

虽然是一名年轻的特任教授,但陈杲早已在世界级平台上公开发表了9篇论文。


▲陈杲博士(左)与沃尔夫奖得主沙利文教授合影

有网友羡慕道:这才是学霸中的学神,天才中的战斗机!也再次让我们感受到了,什么叫做“世界的参差”……

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有一位同样“硬核”的龙凤胎姐姐陈杳(对,名字也是龙凤胎),16岁考入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20岁获得三所世界名校全额奖学金攻读博士。

一门双博士,家庭教育真的很逆天了。

他们的老爸陈钱林先生也真是一位教育专家,还是一位校长爸爸。据他说,姐弟俩小时候他很淡定的,孩子从来没有去过培训班,也不刻意追求是否得奖。上学后作业自主选择,没参加晚自修,读高中时都有9小时睡眠(嗅到了一丝凡尔赛的气息)

▲陈杲的父亲陈钱林,任广东顺德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浙江义乌碧桂园实验学校(筹)总校长。出版《教育的本质》、《家教对了,孩子就一定行!》等专著。

但是,这并不等于陈爸在子女教育上没下功夫。事实上,陈爸认为家庭教育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现在的求学竞争压力很大,父母们更容易迷失期中,不得要领。所以,只有抓住最核心的素养,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他自己家庭教育的核心思想,就是六个字:

自律、自学、自立

这六个字看上去真特别朴素,但当小古文君细细读完他的演讲稿时,简直肃然起敬!这位校长爸爸是真有思想,真有办法。小古文君总结出最重要的四点,干货满满,大家看是不是这个理!

-01-

家有家规,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一个人要想融入社会,必须遵守规则。

小古文君最喜欢陈爸的一点就是,他从不跟风,一定是自己把各种教育理念吃透想明白,融汇贯通后才来实施。比如有些教育者喜欢跟形势,说什么孩子的教育要“释放天性”。陈爸认为这是错误的。天性中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对真善美的天性要弘扬,而对假恶丑的天性必须靠规则给予遏制。

所以,家庭教育不是释放孩子的天性,而是尊重天性。要把道德、法律规范及社会真善美的规则,通过家规的形式,对孩子强化教育。

很多家长说,家规我们也有啊,我们也会用啊!但陈爸用家规时,还有几个让小古文君特别关注的地方:

1.明明白白。家规,要让孩子听懂是什么意思。

像那种“少看电视”“要有礼貌”“尊重长辈”等含糊其辞的规则是不行的。陈爸定的家规清晰到什么程度呢?

“可以查资料、收发电邮、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可以看科学类网站、作文类网站、新闻类网站,但不能看无关的内容;一般一次不能超过半小时;单独一人不能上网。”(小学阶段上网的家规)

“每天18:00-18:30可以看电视,其它时间未经父母同意都不能看。”(禁止看电视的家规)

2.动态生成。陈爸家的家规都是在生活中动态形成的。所以家规不像“规定”,更像“约定”。

比如他孩子2岁多的时候,分葡萄吃吵架了。他就来帮孩子分葡萄干:先从女儿这儿拿一些吃掉,儿子的多了,女儿不肯;又从儿子那儿拿一些吃掉,女儿的多了,儿子不肯;最后两人的葡萄干都被他吃光了,这下都哭了。

他借机教育:不相让的双方最终都会有损失,就有了“吃零食要相让”的家规。

小古文君相信,这条家规孩子一定会遵守,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一句话,而是他们亲身经历的一个教训。怎样让孩子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这就是范本。

3.民主讨论。很多家长以为家规就是家长给孩子制定规矩,孩子只有被迫听从,这是错误的。

陈爸的家规大多是民主协商而来。比如,好几次孩子在楼梯上摔倒,他们就讨论了走楼梯时如何讲安全,有了“走楼梯时要互相提醒讲安全”的家规。再比如,俩孩子总要吵架,陈爸想这是孩子的天性,吵吵哭哭没关系,但不能伤及身体,有了“可以吵架、不能打架”的家规。

你想,“可以吵架,不能打架”也能算家规?不是很可笑吗?但这种朴素的表达,恰恰是陈爸尊重孩子的表现,也体现了自律的核心。而且因为获得了孩子的认可,也相对好执行。

-02-

奖励的时候,让孩子“有福同享”

家规有了,还要保证执行的效果,这就需要奖励和惩罚措施。陈爸自然也有,叫“100个好”评价:表现好,加几个“好”;表现不好,减几个“好”;达到“100个好”时,满足两个孩子的一个合理要求,或吃些喜欢的食品,或买些喜欢的东西。

咦,这不是类似于“小红花榜”吗?太常见了!不过小古文君还是发现了陈爸做法中独特的一面:

1.在加减“好”时,和孩子一起分析。

让孩子自己说说应该加减几个“好”,想方设法让“他律”化为“自律”。

2.让两个孩子“有福同享”。

现在的二娃家庭问题太多了,一旦使用这种奖励系统,两个孩子就容易暗搓搓变成竞争状态。陈爸家其实也一样:

女儿喜欢与儿子比谁的“好”多。因儿子从小数学有天赋,在外界受的表扬多,陈爸一般会悄悄偏向女儿一点,让女儿的“好”比儿子多一点。在这一点上,儿子居然没意见!因为姐姐达到“100个好”,奖励时同样有他的份,他乐得让姐姐多几个“好”。

这一点让小古文君怒赞!教育家洛克说,最好的奖励是给孩子荣誉感。怎么增强荣誉感呢?比如姐姐达到“100个好”了,陈爸奖励两个人都吃炸鸡。那么获得“100个好”的姐姐就会特别自豪,因为是靠她,弟弟才有炸鸡吃!这种跟着姐有肉吃的感觉爽爆了有没有!

3.每一个自律的孩子身后,都有一个自律的父母。

“100个好”的评价持续了多久呢?

整整8年。这对两个孩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陈杲和姐姐成年后,还会对陈爸开玩笑说,“什么时候有100个好 ?”这说明评价带给孩子的是幸福童年的美好回忆。

陈爸的坚持不禁让小古文君想起了前段时间,“跟我学小古文”公众号发起的“寒假伴读30天”活动。每天,“为你读小古文”团队的老师们都会给孩子们朗读一篇小古文,讲讲怎么读,为什么这么读,不着痕迹地就把小古文的意思理解也说清楚了。

很多家长参与到了这个活动中,每天在“小古文家长交流群”里上传自家孩子的朗读视频、朗读音频,哪怕当中经历了春节假期,也不曾落下。爸爸妈妈们都怀着谦虚的心,在做中学,在群里交流经验:

“不要急,慢慢读顺了,再重复读几遍熟了就顺了,先培养兴趣……”

“做孩子的分析,让孩子教你拼读,孩子的兴趣会更浓厚的。”

“能坚持者都是优秀之人。”

“有目标才能更有动力……”

爸爸妈妈们互相鼓励,透出的是对家庭教育的认真和对孩子学习规律的尊重。

打卡结束的那天,大家都在群里高兴地庆祝,感谢老师的付出。而“小古文”课程的首创者朱文君老师却说:坚持到底的孩子背后,是高度自律的家长。

看来,任何学习都是一样的,都需要坚持,都需要自律。换句话说,任何成就的取得,可能就从一个小小的坚持开始。

“小古文伴读”的讲解音频现在依然可以播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收听:小古文公益伴读30天活动,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

-03-

重视自学,孩子有不写作业的自由

让孩子在家自学,不必做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是陈爸最大胆、最“出格”的教育探索。

儿子陈杲从小学开始跳级,从初中开始,上午上学,下午就回家自学了,14岁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而女儿陈杳从初中开始逐渐不再做老师布置的统一作业,高一时上午到校下午在家自学,高二一周到校隔周在家自学,后来考上了南方科技大学首届教改实验班。

▲陈杲中学时的照片

不过,过程也并非一帆风顺,“神童”往往是我们注重结果而非过程的代名词。当时,初中作业变多,女儿陈杳有一次一边写作业,一边哭,还把写好的作业扔到地上。陈爸于是和老师协商,让女儿少做统一的作业。结果,女儿的成绩“蹭蹭蹭”往下掉!

怎么办呢?难道自己的决定错了吗?陈爸那一个纠结啊。但他最终选择了坚持自学,大概是出于对女儿的信任和对教育规律的信心吧——让孩子在家自学,他不是乱来的。最核心的经验之一,是制订作息时间表。

大家都知道,做计划容易,执行难啊!为啥姐弟俩的“计划表”就能执行起来呢?陈爸是这样做的:

1.必须制订作息时间表,这是硬性要求。在陈爸看来,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必须严格要求。他会讲清楚作息时间的重要性,明确告诉孩子要认真执行。

2.至于作息时间表到底怎么样,那是孩子自己的事。陈爸会参谋,但仅仅是参谋而已,最终由孩子自己定。如果不好执行,随时都可以改。比如,孩子说早上6:00起床,8:00-9:00阅读,10:00-11:00锻炼身体……我都说行。过段时间,孩子说早上6:00起床太早,那就改嘛,直到孩子自己满意为止。

这一点真的绝。原来,时间表不是为了“逼”孩子,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更有掌控感。当他感到真的拥有这些时间时,他才会对自己负责。

3.凡制订了作息时间表,就要严格执行。严格到什么程度?在陈爸家,学习时间玩游戏是犯错误,玩游戏时间在学习也是犯错误!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从小养成作息习惯,该休息时就休息,该锻炼时就锻炼,该学习时就学习。规定学习时间到了,学什么?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这样无形中就引导孩子自学。

当然,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我们未必能全盘复制陈爸的做法,但可以借鉴理念。我们不一定要让孩子回家自学,但是可以有意识地培养他的自学能力。

比如,孩子学习小古文的时候,大家最容易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去帮他解释字词,去抠字眼。比如解释“鸦本不善鸣”这一句:“鸦”是什么意思,“狐”是什么意思,“本不善鸣”的“善”是什么意思……

千万千万不能这样!否则,孩子再也不要学习古文了!不妨换个角度,孩子遇到不懂的地方,家长不要直接告诉答案,但是可以出出主意:

你自己上网百度试试?

你去查一下字典啊?

你想想以前的课文里,是不是也有这个字?

你联系上下文的意思,猜一猜?

总之,要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朱文君老师编写的小古文书里,往往只给出必要的注释,一些孩子自己能想办法理解的部分,会变成拓展习题,引导孩子自己去探索。

甚至,有些特别简单的小古文没有给出译文。你看《小学生小古文100课》的第一课《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吾后行。”这么简单的话还需要译文吗?书上巧妙引导孩子去联想生活中放风筝的场景,让孩子自己猜猜“汝”和“吾”的意思。因为,别人给的只能是知识,自己学会的才是本事啊!

▲朱文君老师编著的小古文书,点击图片扫描二维码,可查看详情并购买

-04-

家庭教育不等于上培训班,

核心素养才重要

“自律,自学,自立”的核心在于“自”,追求的是让孩子有独立的人格。陈爸发现,现在的家庭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大人太强势。喜欢说“你给我……”,为什么不用:“孩子,你说呢?”

人生的路要让孩子自己走。孩子的成长正如爬山,我们大人给他指出来,从哪一条山路走比较好,这是宏观上的扶。孩子走路摔倒了,我们把他扶起来,这是微观上的扶。但是,扶的目的是为了放。如果怕孩子辛苦,抱着他,走到山顶,即使走得最快,有什么意义呢?

▲陈杲(右)与同学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 陈钱林供图

做家庭教育,不是跟着感觉走,不是送孩子上培训班、让孩子参加各类比赛这么简单,要紧紧抓住关系孩子一生幸福的核心素养。

怎么辨别核心素养?陈爸分享了一个好方法——把教育“拉长”。就是别光看眼前,而是多想想,当孩子长到30岁、50岁、70岁时,到底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让你焦虑的这比赛、那比赛,真有那么重要吗?

小时候弹钢琴得奖了,一般会被认为是好孩子;但到了50岁,会不会弹钢琴,真的那么重要吗?有的孩子跳高得奖了,会被认为比别人好;但到了30岁,会不会跳高真的差别那么大吗?这样一想,你会发现这些技能比赛,并不是核心素养。

反而是钢琴考级背后那份对艺术的热爱,跳高背后的健身习惯,比钢琴技能和跳高成绩本身更重要。拉长到70岁,一个人热爱艺术,他的精神生活品质会更高;一个人坚持健身,他的健康更有保障。

所以,体育的本质,不是上节体育课、开个运动会这么简单,难点在于关注孩子是否形成自觉健身的习惯;艺术教育不是让孩子技能如何拔尖,而是让他一辈子热爱艺术,退休后在公园里唱歌、拉二胡、吹笛子,其他人都说难听,但本人却陶醉其中,这才是艺术教育的最高境界。

好的教育是相通的!“小古文”课程的首创者朱文君老师也常说:什么是读小古文最好的成果呀?就是这孩子读得不好,理解得也不能让你满意,但是他还是兴致勃勃地读,这就是家长最了不起的功劳。

是啊,因为这代表着孩子对语言的热爱,对自己文化的认同啊。再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他读得这么开心,这么投入,假以时日,还会没有进步吗?

小古文君相信,如果我们让孩子拥有了“自律、自学、自立”的能力和品质,每个孩子都能成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