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复习阶段, 总会收到一些孩子写给我的信。 只是这次不是孩子直接递给我的, 而是写在我给孩子们最后的错题精选试题上。 我选择了其中两张。 从这两封信中,我想到了三点。 1.真正的教育,是源于对自我的教育。 很多时候, 老师对于考试也好,各种常规也好, 强调无数遍这很重要。 但是有多少孩子是愿意真正接受内化的。 或许大部分是停留在我们觉得很重要的层面。 对于孩子,可能是无感的。 所以像这样的能够自己表达出来的 就是一种内化的方式 孩子只有自己意识到了, 才会试着表达出来, 表达出来还不够, 还要给老师看看, 这样就具备公开承诺效应了。 不怕被别人看, 因为不管别人看不看, 反正自己是那样意识到的,那样做的。 2.不必事事皆有回音。 我一直觉得,对学生所有做的事情。 一方面来自于职业属性中的约定俗成, 还有一方面来自于自我探索的边界拓展。 正如时常鼓励学生, 那就是做为一个老师必须要做的。 而例如持续不断的探索各种教学模式, 也是自我提升,自我探索的要求。 而这些事情,如果每次做,都在追求所谓的效果,回馈。需要学生一定要有反应。觉得好像做了一些辛苦的事情,学生最好有反应。 那么事情本身也不会长久。 所以,我我就想,凡事不问结果,只管去做。 可能会有一些回音。那是副产品。 没有回音,实属正常。因为追求回音,并非初衷。 3.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事情。 信中孩子有提到,喜欢我的网课。也就是,我的线上授课,这个孩子是期待的。 回归线下教学之后,我们的网课,并没有结束。我还是每周一次,直播讲解周末作业。 信息化教学,一直是我喜欢的事情,也是我擅长的事情,我愿意花费更多时间与精力。 我自己的专业成长,也是伴随着自己喜欢的事情的。 我也希望把这些喜欢的事情,变成孩子喜欢我的教学的吸引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