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经验,可能只是自我的觉知

 一线教师丁爸 2021-03-19

这一段时间,看李雪老师的《有限责任家庭》,里面有一个情节,让我印象深刻。

一位学员,听了李雪老师的线下课,就把学到的“爱与自由”的理论,回到家,跟自己的老公讲,但是这位学员的老公听了之后,却非常生气。

理由很简单,这位学员,在跟她老公诉说学到的理论的时候,太强调正确性了,这样一来,反而验证了自己老公原来理论的错误,她老公当然要反抗与质疑。

其实,这种事情,在身边也时有碰到。

一次与同事一起吃饭,同事就说,自己快成为办公室的众矢之的了,原因很简单,因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做得非常好,被领导发现,进而领导把这位同事的做法,在大会上推广,希望以后其他同事的工作要求要像这位同事看齐。

同事说,自从领导在大会上说了自己的做法,办公室其他人总有小声议论,大致意思,就是因为你,我们多做了事情。

包括我自己,我一有什么新的探索,领导看到,就跟我说,好的东西,赶紧拿出来分享,让大家学学你。领导的意图,不难理解,希望给到自己的员工正向的反馈,并且在单位树立典型榜样。这一点,跟我们班主任是一样的,一旦发现班级里面有好人好事,肯定会大肆表扬一番。

反馈、肯定、表扬,没有问题。这是激励的正常手段。

但是千万不能强推,企图改变他人的想法与行动轨迹。个人经验,常常是在一些比较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伴有较强个人色彩。或者说,个人经验与理念,是自我觉知。

所以,我确实在输出大量的个人经验,但是我更多从分享角度切入,至于,他人看了我的经验,想不想要学习,我并不关心,因为这是他人的权利,我做的一些线下讲座,如果大家觉得有启发,那就拿去,没有启发,也是正常的。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下学期开始,如果公开场合表扬班级中的好人好事,只做两点陈述,一是表达好人好事对我这个班主任的触动,也就是谈感受,二是可观陈述事情。最后不加这句话,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哦,希望在我们班级里面看到更多这样的现象。

去分享,并没有错,只是要记住,是否使用的选择权从来不在自己这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