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大型纪录片养生篇

 ymkst 2021-03-19

《黄帝内经》大型纪录片养生篇1——孤帆远影

【提要】中国老寿星,彭祖的奇妙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另有原因……

黄帝问歧伯,我听说上古之人都能年过百岁而不衰老,但现在的人,五十岁动作就显出衰老,这是时代环境不同呢?还是人们失去了养生之道的缘故呢?歧伯回答说,上古之人,懂得养生之道,效法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制,起居有规律,不妄事操劳,所以形体和精神同时保养得很好,可以尽享天年,度过百岁。今天的人就不这样了,他们把酒当(作普通)饮料,喝醉了(还)行房事,肆欲纵色,耗散了精气,只顾一时快感,违背真正的生活乐趣,起居没有节制,所以五十(岁)便衰老了。这是《黄帝内经》开篇的第一段文字,是《黄帝内经》养生学的精神总纲。其精髓贯穿《黄帝内经》所有的养生论述之中。

这里,我们首先注意到一个问题,即上古之人都可以度过百岁。这对于今天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敏感的话题。神话当中的神仙长生不老自不必说了,凡人能长寿吗?在这方面,中国广大地域的民间传说中,有大量精彩的故事。最奇妙最有趣的当属上古时,一个叫彭祖的人了。

史料记载,彭祖原名叫铿,是上古时期部落首领陆终氏的第三个儿子。相传,彭祖一生经历了尧、舜、夏、商四代。他是中国烹饪的始祖。陶罐发明后,是他第一个想到食物水解法,第一次用陶罐煮野鸡汤,治好了尧帝的顽症,因而被封到彭城。(江苏徐州彭祖祠)他发明了养生长龄之术。为得到彭祖的长寿秘方,殷王多次派人向彭祖索取,都得不到。彭祖把养生的方法著了书,在民间广为传播,急得“欲独占彭祖长寿之术”的殷王下令禁止传播,谁传杀谁。彭祖只能“述而不作”,就是只向群众口述而不再写书。但就是这样,殷王仍不放过他,“欲灭彭祖”。彭祖家族闻讯,只得逃离彭城,四散流亡。

民间还有一说,说彭祖是遗腹子,(四川彭山县彭祖山彭祖祠)三岁时便失去了母亲,长大后又遇外族入侵,流离西域达一百多年,可谓历经磨难,加上丧妻四十九位,失子五十四人,令他“数遭忧患”,一时气血损伤,形容枯焦,恐怕不久于人世,不过此时已到殷商末年,彭祖也767岁了。商王命令采女乘车前往向彭祖询问长生之道,没想到彭祖只是发表了一通人生的感叹,然后匆匆离去,再也不知所终。(四川彭山县彭祖山彭祖墓)七十多年后,又有人在刘沙之国看见他,加起来,彭祖的年龄超过了800岁。据说临死的时候,还有一件事,叫他十分后悔。他后悔平日睡觉枕头垫得过高了,另外,唾沫也吐得过远了,有伤元气。

江苏徐州文化艺术学校校长及巨涛先生:“(彭祖)相传活了八百岁。那么实际上彭祖呢,至于是不是活了八百岁,这个可以考证,不一定活八百岁。人的生命不可能在当时的情况下活八百岁。但是从这个传说中,可以了解一个内容,就是说,彭祖非常注重养人。我们现在讲的房中术也好,讲的五禽戏也好,讲的烹饪也好,相传都是彭祖创立的。无论是五禽戏也好,房中术,还有烹饪,它都与生命有关,与人的身体健康有关。所以大家说彭祖活了八百岁。”

彭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寿星和养生家,先秦古籍中多有记述。关于他的年龄问题,除认为是神话传说外,有学者认为,上古用干支纪日法,一个甲子是60日,按767个甲子计,则四万六千零二十日,即126岁。(四川彭山县彭祖山彭祖墓)若按800个甲子计,则约132岁等等。对彭祖的实际年龄,我们姑且悬置不论。我们注意到,彭祖作为凡人长寿的象征,连圣人孔子都仰慕不已,庄子和葛洪也赞叹其长寿。葛洪在《神仙传》中有这样的记载:

(字幕:少好恬静

       不趋世务

       不营名誉

       不饰车服

       唯以养身治身为事

(葛洪的这一段文字的意思,是说:)彭祖少年时便喜欢恬淡安静,不追逐官场世俗之务,不经营自己的名誉之事,不修饰自己的外表及其它,之从事养生之道的修炼。相传,殷王前后赠给彭祖钱财万金,他都用来救济穷人了,自己一无所留,她心地善良,胸怀豁达,始终保持一种开朗,恬淡的精神状态,这大约正是他健康长寿尽享天年的秘密所在。

《黄帝内经》有一段著名的养生名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的是,(一个人)心内没有(任何)非分之想,(始终保持着)平和安宁(的精神状态),这样(抵御疾病的)真气就会(一直)保持在体内,与人形影不离,“精”与“神”都守于内固于内,病邪就伤害不了人,人就不会生病了。彭祖的实践,与《黄帝内经》的名言十分吻合。

彭祖山,原名仙女山,古称彭亡山,彭女山。海拔608米,垂直高差105米。据说,彭祖晚年与女儿在此生活,死后便安葬在这里了。(四川彭山县彭祖山)穿过“仙山胜景”牌坊,顺999级台阶而上,一路上林木茂盛,青葱滴翠,仿若置身于幽静的仙境之中。据说,彭祖山是一个天然的太极图。彭祖山丘与寿泉山沟组成了阴阳二鱼,而彭祖墓正好在阳鱼的鱼眼之上。作为中国历史上寿辰最长的老寿星,世代受到了尊重和敬仰,人们把膳食术、导引术、房中术等一系列养生之术都归在这位老寿星的名下,从而彭祖成为中华民族长寿文化的代表。彭祖不仅给后人留下了烹饪美味佳肴的手艺,还留下了大量强身健体的锻炼方法。

传说中的老子也极为特别。相传,母亲怀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出来,出生之时,他的头发就已经白了,故称之为老子。传说中的老子活了一百到两百岁,倒是与《史记》记载的年寿相当。有学者考证,老子是彭祖的后裔,是周代的彭祖。(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这个说法奇特而有趣。该说法叙述为:当年彭祖家族流亡后,四散开来,隐姓易名,逃亡至浙闽的称“老彭”。(江苏句容县茅山道院)苏轼有老彭墓诗。流亡到西藏的创立了彭教,流亡到北印度的成为“婆罗门”,即彭民,是瑜伽的先驱。而逃往河南的,则去“彭”改姓老,这就是老子的家族。

从彭祖、老子身上,透露出古代的一个信息,这便是古人强烈的求生求寿愿望。(安徽涡阳老子故里)换言之,他们反映出古代人类对生命的无限渴求。

古籍《山海经》,有学者认为是我国最早的神话集,有学者则反对这种说法,认为是我国最古老的一部巫书。它记载了上古氏族部落的图腾文化,以及大量的地理、药物知识,是我们研究远古部落史,不可多得的一部史料。此外,它还认认真真地记述了一些不死之山,不死之国,不死之药,不死之民和一群不死的巫师。战国时代,燕国、齐国,临海一带的方士,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传说,《史记》记载下来:渤海中有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安期生和鬼谷子说的不死之药都在那里。(山东蓬莱岛)远远望去,三山如云彩一般,快到达的时候,它们又隐于海水之下,真正临近之际,它们又随风而去,始终没有人能接近它们。

《山海经》和战国方士们的故事,恐怕大大刺激了古代人的想象,尤其是刺激了求生欲望更为旺盛的古代帝王们。大概对不死之山,不死之国,不死之民,他们的兴趣不十分大,但对巫师、神仙们手上的不死之药却是垂涎三尺。(山东胶南县夏河城琅琊台)于是有权有势的秦始皇极欲得到不死之药,但是仙山仙国年代久远,通途莫测,神仙又飘忽不定,不知所在,不死之药上哪儿寻呢?

公元前219年,有一个叫徐福(市)的人,上书秦始皇,说海上有三座神山,叫蓬莱、方丈、瀛洲,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可以带童男童女去寻求仙药。秦始皇高兴极了,立即下令大造船只,加紧筹备所需物资。等一切准备就绪后,秦始皇命令徐福扬帆起航,带领童男童女数千人前往求药。(山东胶南县夏河城琅琊山徐福殿)我们无意评价徐福的人品人性,我们只想指出,在这个事件当中,为了徐某人编造出来的不死之药,或许数千个家庭失去了子女,骨肉分离。

徐福入海一去不复返,是一种说法。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即徐福寻求仙药多年耗费了巨大钱财。当然,仙药是求不到的,他担心因此激怒秦始皇而身遭不测,便又编出一套话来说,“本来臣可以拿到蓬莱的仙药,然而日夜被海中的大鲛鱼所阻挠,所以无法上岛取药”等等。总算在秦始皇面前蒙混过关了。

当地村民说:“前面有个什么呢?有个老湾,那里有很多船,西边有个琅琊山。”

“那徐福东渡日本是从哪走的呢?”

“东渡日本啊?”

“上日本去呀。”

“上日本去就是这个老湾启航的。”

另一位老年村民指着前面说:“就是前面那个地方动身的。”

“噢就是从前面那个地方走的。”

“造船也是在这里造的,是不是?”

“他不造船。”

据专家调查,徐福是江苏赣榆县金山乡黎阜村人,徐福入海后最后抵达日本。今天在日本许多地方都留有他的痕迹。日本佐贺郡诸富町浮杯有“徐福上陆地”的标桩,波田须等地有“徐福墓”,熊野浦的墓碑上原刻有“秦徐福之墓”,日本阿须贺神社有“徐福宫”,日本蓬莱山旁原有徐福祠。专家认为,徐福在客观上起到了国际医药交流的作用。秦代,即2200多年前,中国的医药文化已经传到日本,最有影响的便是徐福。相传,徐福通医术,尤精于采药和炼丹,被日本人尊为“司药神”。看来,徐福一去不归的说法比较可信。

徐福走了,秦始皇并不灰心,中国的方士不少,走了徐福还有别人。果然,不久又有燕人卢生,接着诈骗秦始皇。公元前215年,秦始皇登上河北昌黎的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在这里送卢方士下海,前往寻求神仙,求取仙药,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卢生伶牙俐齿,有一肚子的花言巧语,他对秦始皇大肆描绘“真人”形象,水火不能伤害他,他可与天地一样长久,弄得秦始皇羡慕不已,以至自称真人不称朕了。于是,卢生进一步传授获得仙药成为真人的方法。理性已经被长生的幻想湮灭,秦始皇在方士们的鼓噪下,又花巨资在咸阳造宫观二百七十座。

复道、通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塞其间。甚至为了见到或成为所谓真人,秦始皇听从卢生之言,把自己藏起来,不与群臣见面。时间一天天过去了,还是不见仙药的影子。(陕西西安阿房宫遗址)聪明的卢生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秦始皇终于耐不住性子,发火了。他说道,“广招文人方士多人,希望振兴太平,希望求得奇药,今天听说,韩众不通报一声就离去了,徐福等人耗费上万巨资,始终没有得到药,我赐给卢生等人非常丰厚,现在却诽谤我,重点攻击我无德。对在先养的诸生,我派人查问过,有的妖言惑众,搞乱民心。”(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于是秦始皇迁怒于诸生,对方士、儒生进行报复,终导致闻名千古的“焚书坑儒”。

“这么小的时候,你就知道了,你就知道是秦始皇的坑儒谷。”

“这坑儒谷,原来叫洪坑。”

“你把那个介绍看看。”

“这里有个大龟头,这是个大乌龟。这是个龟头,好看的。”

“这是文革时期砸掉的吧?”

“比这还早。”

“呵,这时候来搞的。”

“这个碑是94年才立的。”

“这是94年以后立的碑。”

“原来那个早就不见了。”

我们站在当年秦始皇坑杀四百六十多儒生的坑儒谷,太阳已经西沉,橙色的余晖斜照在这块石碑之上,泛着一种难以言表的暗淡的光芒。当年的血腥,已随两千多年的历史岁月飘散而去。但是,如果我们俯身在这大地之上,仔细倾听,大概还能听见儒生们在死前发出的悲惨呼号。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大劫难。有许多至今我们尚未知晓的珍贵思想、理论和艺术资料,焚毁於熊熊火焰之中。大地在我们的面前沉寂,远处的景物开始朦胧起来。徐福入海一去不返,卢生等人也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便匆匆作古了。这世界上究竟有没有神仙?至少在帝王那里成了解不开的谜。长生不死的欲望,和对仙丹仙药的渴求,仍在帝王以及达官贵人中间蔓延着。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丝毫没有影响君主、帝王、苍生百姓们探求养生秘法,以求长生不老的愿望。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人们手里求神的香火不灭,探寻的目光注视着江河大川,四季果黍,以及漫漫无际的浩瀚苍穹。

《黄帝内经》大型纪录片养生篇2——风雨潇潇说君王

【提要】揭示神秘的炼丹术。唐朝皇帝二十一人,死于金丹的达六人。大文豪韩愈等竟命丧服石。

祈仙台,汉武帝时所建,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祭拜黄帝陵。传说中,黄帝帝最后乘龙升天。(陕西黄陵县黄帝陵)这使得汉武帝羡慕不已。祭拜黄帝后他对属下说,如果我也能像黄帝一样乘龙升天,就是扔下妻子儿女又算得了什么!不过像扔下鞋子一样罢了。为向苍天表示他的心愿,他命人在黄帝陵前修筑了祈仙台,以祈祷上苍能圆满他的愿望。

被人称作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在68岁之前是个神仙狂,追求长生不死的欲望,在他身上表现得超乎寻常。(陕西咸阳茂陵)要长生不死就得有不死的药,而不死之药的获得就必须通过方士。于是,方士们在汉武帝哪里一时成为了俏货。

第一个得到他宠信的方士是李少君。《史记》记载,李少君以长生不死的方子晋见汉武帝,因而得到汉武帝的尊重。李少君说:“臣曾经在海上游玩,不料遇到了神仙安期生,安期生拿枣给臣吃。这种枣大如瓜,实在是罕见。安期生住在蓬莱神山上,合则见人,不合则隐。安期生如一股气体一般,合起来则显出人形,分散开来便无影无踪了。”这倒很象今天所说的外星人。李少君,虽然吃了安期生送的大如瓜的枣,但却没有给他长寿,在他送给汉武帝的长寿方还未显灵的时候,便病死了。汉武帝不说他死,说是“化去”,也就是羽化了。

随后,有齐人少翁以鬼神方献武帝,说是能把已死的前人和其它什么鬼神召来。武帝非常高兴,给他当文成将军,赏赐了不少钱财。于是少翁开始作法,招前人和鬼神前来现身显灵。可是折腾了半天,前人和鬼神硬是不肯出面,不小心被武帝识破了骗局,却招来了杀身之祸。

为了钱财和地位,仍有不怕死的方士继续前来行骗。(陕西咸阳茂陵博物馆)少翁的师兄弟,胶东人栾大也来见武帝,说,臣经常在海上往来,见过安期生等神仙。由于我出身卑贱,地位低下,所以众神仙不肯诚信待臣。臣之师有言,黄金可以炼成,黄河可以堵塞,不死之药可寻,仙人也可以遇见。说着,花言巧语地变了一个小魔术,蒙得武帝大为欢喜。汉武帝任栾大为五利将军,封两千户乐通侯,赐给奴仆千人,甚至将自己的女儿卫长公主嫁给他为妻。一夜之间,栾大由卑微变为显赫,由下贱变为人人对之恭敬地侯爷。可惜好景不长,才几个月的功夫,栾大的骗局就被汉武帝识破,一命呜呼。

汉武帝从元光二年开始召方士,求神仙。(陕西华山西岳庙)后元二年(前87年)才将诸方士全部罢弃,中间经过了四十五年之久。此时,他已经68岁。他感叹地对群臣说:“过去我糊涂,才被一群方士所骗。其实天下哪有什么仙人呢!不过是妖言惑众罢了。人只要节制饮食,有病吃药,就能够减少疾病。养生之道,不过如此而已。”

中国历史上,隋炀帝杨广算是一个最会享乐的皇帝了,一直被后世称作荒淫无度穷奢极欲的暴君。杨广上台的第一年,就决定迁都洛阳。便令人在洛阳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江苏扬州隋炀帝行宫遗址)由于真正的仙山仙药难以寻觅,便索性在洛阳西湖,建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的假山,然后模拟寻仙求药,做起了长生不死的游戏,以满足永保生命的欲望。据记载,三个人工仙岛高一百多尺,岛上亭台楼阁金碧辉煌,又修了16个别院,分别由16个妃子主管。不仅建筑华美,而且花木繁茂,四季如春,珍禽异兽行走其间。这个建筑群的施工,每个月役使劳工达200万人。另外,全国各地的奇材异石源源不断运送洛阳,千里长途络绎不绝,活活累死在路上的劳工不计其数。(江苏扬州隋炀帝墓)为满足隋炀帝一人的长生游戏,几乎付出了一国的代价。

随着帝王们派人去海上寻仙求药,中国的一项神秘技术悄悄展开,并兴盛起来。(古代金丹)神仙吝啬,仙药难以求到,加上同行们屡遭不测,于是方士们痛定思痛,干脆自己动手炼制仙药。于是开始了闻名世界的炼丹术。炼丹炉中的火苗,一时在中华大地的众多地区闪烁着。

《史记》载,秦始皇陵“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陕西西安临潼秦始皇陵)秦始皇陵中的汞异常范围达一万二千平方米。专家测定,墓中汞的厚度约10厘米,即汞的体积达12亿立方厘米,可折合(总重约)一万六千二百五十五点二吨。再以丹砂提练功的比率86.26 %计算,(提炼)陵中汞所需丹砂(总量约)为一万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二三吨。可想当时炼丹的规模之大。

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史学会主任委员,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一时文献研究所研究员,李经纬教授:“关于服石炼丹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医学史上的一大问题,究竟怎么样来正确评价?最初,人们炼丹,他是炼制一些外用的药,比方外科,化脓。我们现在已经很少看见疖子、痈,腿上的脓包,因为现在卫生条件的改善,很少了。但是古代这种疾病很多,因为卫生条件很差,他感染以后就引起脓包。这个时期,大致在《周礼》里边已经有了。也就是说《周礼》的成书,也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在那个时候,人们对这个已经是很重视了。怎么样炼丹呢?都有一些文献记载的。但是后来,魏晋南北朝的一些士大夫,追求长生不老,认为这个金石之药,就和自然界的金石一样是永远不变的,那么人吃了金石之药呢,也可以像自然界一样长生不老。这个当然是比较荒谬的,是不可能的。但是人们当时很迷信的,就和现在吃补药一样。”

专家指出,炼丹术是在服石的基础上产生的。服石和炼丹的区别是,前者所服用的是自然矿物,后者是矿物的人工炼制品。二者在观念上不同,又存在密切联系。矿石什么年代开始作为内服药?现在很难确定。《山海经》、《神农本草经》,以及阜阳出土的医书《万物》,长沙出土的《五十二病方》等等古籍中均有记载。《楚辞》歌曰:

(字幕)

       登昆仑兮食玉英(译文:登昆仑山呵服食玉石的精华)

     与天地兮比寿(译文:可与天地一样长久)

     与日月兮齐光(译文:与日月一样光辉灿烂)

汉代名医淳于意的《诊籍》中,也记述了扁鹊用阴石以治阴病,阳石以治阳病的理论。可见在春秋战国时代,服用石药已经相当普遍,而服石之风至少在达官贵族中间流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服石进入了一个狂热的阶段,士大夫阶层以服石为时尚。当时一种名叫“五石散”,即寒石散的方子,是由钟乳石、硫磺、白石英、紫石英及赤石脂等五种矿物药组成,其余药物还有海蛤、人参、白术、防风、桔梗、桂心、附子、细辛、干姜、栝蒌。专家分析,当时人们服用此矿物药的目的有三个:一是补虚;二是长寿;三是增强性功能。另外,据说还有美容的功能。

著名医学家皇甫谧在《寒石散论》中记述,尚书何晏耽声好色,淫佚过度,以致精神萎顿,身体虚弱,服用寒石散后,精神转好,体力转强。所以京城的上流社会竞相效仿,帝王,官僚,甚至妇女,如王羲之的姐妹,连皇甫谧本人也加入了这个服石的行列。可想而知,结果受害者不计其数。

李经纬教授:“服石之风,大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最盛行。在这个时期它的弊端也暴露的最清楚。当时大家都相信:服石可以长生,可以不老,可以成仙。包括我们的第一步本草书,《神农本草经》里面也有:'轻身延年’。就是你吃了这个药以后,感觉身体很轻松可以延年,有的还讲是长生不老,不老神仙。就是你这个人吃了这个以后,也不老了,就可以成仙了。这个都是在汉代就比较盛行的,到魏晋时期达到顶峰的这样一个习俗。那么这个应该两分法来看。”

葛兆光先生在《道教与中国文化》一书中指出,在千百年的实践与无数枉死的道士的生命中,给后人识别各类无机物的性质提供了经验,尽管他们无意为科学献身,但这种献身毕竟有助于科学。

李经纬教授:“作为化学研究,炼丹是实验研究,这个是对的。火药的发明,就是炼丹的一个副产品。所以这个应该是肯定的,它的一方面。生肌散、白绛丹、红升丹,这些都是外科常用的药,中医叫'煨脓长肉’,就是消灭细菌,帮助肌肉的生长,效果很好。这个在我们孩童的时期都经过的。所以,这一个应该说是中医方面的一大贡献。就是用金石药来治疗疾病。”

面对炼丹术,我们的情感很复杂,因为炼丹术本身就相当复杂。当然,长生不死的仙药没有炼出来,却炼出了世界上最早的化学科技,炼出了人类最早的,用于治病的化学药剂。

李经纬教授:“一,在外科发展用药方面是一大贡献;二,在化学史上是一个很大的贡献。也正因为这样,所以中国的炼丹(术)通过阿拉伯传到欧洲,对欧洲的化学发展应该是由启蒙作用的,这是不可否认的。”

用水银、猪油合剂配制软膏,比欧洲早800多年。用水银制剂作利尿药,比欧洲早1200多年。用水银、锡和银配制的牙齿填充剂,比欧洲早1000年以上。用砒霜配制的治病药方,比欧洲早出1000多年。可惜可叹的是,古代帝王们和多数炼丹的道士,并没有把炼丹术作为一项科学技术,他们一味沿着仙药的歧途,固执而迷茫地走了下去,原本应该出现的辉煌的科学事业,却被神仙的神秘阴雾生生遮盖下去,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人间悲剧。

1965年,在南京象山东晋氏墓中,出土了200多粒丹丸。据化验,主要成分是硫化汞,含硫13 %,含汞60 %1970年,西安南郊出土的唐代窖藏文物中,发现了炼丹器具多件,炼丹原料丹砂7500多克,白石英、紫石英2600多克。

炼丹的主要药物水银、砷、铅等化合物,在炼制时会溶解出强烈的毒性。而其提取物,如硫化汞、氯化汞,作为所谓仙丹的主要成分,则有更大的腐蚀性,是剧毒药物。很明白,这种东西吃下肚去,别说登仙了,就是神仙来救命也会是束手无策的。

到了唐朝,由于统治者崇道信道,且一味追求长生不死,所以炼丹术十分兴盛。举朝上下,服食丹药成风,吃死一个再来一个,不顾死活前赴后继,叫人不可捉摸。

贞观二十三年,即公元649年。(陕西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唐太宗李世民服食方士耶尔娑婆的“仙丹”身亡,葬于昭陵。唐宪宗李纯服食方士柳泌的“仙丹”后,性情变得暴躁易怒,经常诛杀左右官员。于元和十五年,即公元820年,被官员谋杀于寝宫,葬于景陵。唐穆宗李恒服用所谓“神羽”仙丹,于长庆四年,即公元824年中毒身亡,葬于光陵。(陕西礼泉县昭陵博物馆)唐敬宗李湛,企图长生不死,派官员到荆南各地采药,甚至在内宫修山建观,供道士20余人。公元827年被人谋杀在内室,年仅18岁。这个年龄与他的奢望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反差,死后葬庄陵。唐武宗李炎,追求得道成仙,召道士入宫,服食道士所炼的金丹,中毒日深,导致精神错乱,喜怒无常,多日不能说话。(陕西西安大明宫遗址)于会昌六年,即公元846323日死于大明宫,葬于端陵。唐宣宗李忱,曾励精图治,被人誉为“小太宗”。大中十三年,即公元859年,服用所谓长生药中毒,一病不起。于公元860年死亡,葬于贞陵。唐朝皇帝,包括高祖和武则天在内一共21人,竟然有6人死于丹丸,实在令人触目惊心。

帝王尚且如此,文武大臣们便纷纷效仿,中毒身亡的不在少数。(广东潮州市韩文公祠)令人悲哀的是,有些著名的大文人、大诗人也对神仙之说迷信不已,热忱地参加了服食金丹的行列,早早地结束了杰出的生命。韩愈,唐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河南南阳人,唐贞元八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因反对接佛骨之事触怒皇上唐宪宗,贬为潮州刺史。(河南孟州市韩园韩愈墓)不久回朝,官至国子监祭酒,转兵部、吏部侍郎。作为中唐古文运动的旗帜之一,韩愈被后人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文章逻辑严密,笔势纵横,起伏曲折又流畅明快,不愧为一代文学宗师。可叹的是,不知为何,韩愈也服食矿石药物,以至一病难愈。此后又有杰出的诗人元稹、杜牧步其后尘。(河南洛阳白园白居易墓)对此,白居易悲痛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诗句:

               退之(韩愈字)服硫磺,

                  一病讫不痊。

                  微之(元稹字)炼秋石,

                  未老身溘然。

                  杜子得丹诀,

                  终日断腥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