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尘又回流!黄沙漫漫何时休!

 水之源处 2021-03-19

这两天,不少北方的小伙伴早上一睁眼,发现外面的世界又变得黄蒙蒙的——是的,沙尘杀了个回马枪,它又来了!

15日的沙尘暴让人恍然出门忘了牵骆驼,在16日的短暂放晴之后,17日,熟悉的土腥味儿又弥漫在空气中。

中央气象台于17日06时继续发布沙尘暴蓝色预警,预计3月17日08时至18日08时,新疆南疆盆地和东部、内蒙古西部、青海东北部、甘肃、宁夏、陕西中北部、山西、河北中南部、山东西部、河南中西部、湖北中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新疆南疆盆地局地有沙尘暴。

图片

3月15日早晨的北京

通过我们国家的风云四号卫星监测云图可以看到,15日上午,这条土黄色的沙尘带,已经是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北,绵延约3000公里,波及到12个省市区。据气象卫星估算,可视的沙尘区面积约为4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面积约1/20(5%)。

图片

风云四号卫星云图(北京时间:3月15日12时)(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15日下午,随着西北风渐起,沙尘也被携带着继续向南向东推进,波及的区域进一步扩大,一直到16日下午,长江以北的省市区几乎“无一幸免”,沙尘天气的面积超过380万平方公里,不到两天时间覆盖约40%的国土面积,影响区域扩大到17个省市区。

图片

(AQI-空气质量指数,圆点颜色越深,表示沙尘颗粒浓度越大,污染越重)(图片来源:真气网www.aqistudy.cn)

这次沙尘天气波及范围广,强度强,达到了强沙尘暴级别,北方多地PM10峰值浓度超过5000微克/立方米,阵风6~8级,部分地区9~10级,甚至有11~12级。中央气象台将其定义为最近10年中国北方最强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也是一度将沙尘暴预警的等级由蓝色升级到了黄色。

动辄“遮天蔽日”的沙尘天气是如何产生的?

l  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风将地面尘土、沙粒卷入空中,使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沙尘天气是影响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气象部门按照风速大小和水平能见度将沙尘天气分为浮尘、扬沙、沙尘暴、强沙尘暴和特强沙尘暴5类。其中,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风很大,空气肉眼可见很混浊的天气,就是沙尘暴了;当能见度低于500米,空气肉眼可见非常混浊的天气,就被归为强沙尘暴了。那这次的沙尘天气,就是能见度低于500米,风很大,空气很混浊,妥妥的强沙尘暴!

沙尘天气的形成条件

沙尘的形成,一般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沙尘源、大风和不稳定的大气状态。

l  沙尘源是物质条件。影响中国的沙尘源比较固定,主要包括国外和国内两部分,国外主要是蒙古以及哈萨克斯坦的沙漠地带;国内主要是内蒙古的沙地和沙漠以及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所谓“近水楼台”,位于这些沙尘源周边的地区,包括新疆南疆盆地、内蒙古西部和中部、甘肃河西走廊这些地方最容易出现沙尘。

l  大风是动力条件,是尘土、沙粒的携带和运输者。在沙尘源相对稳定的条件下,风力的大小和风向,直接决定了沙尘天气的强度、移动路径(影响区域)、持续时间。

l  不稳定的空气状态则更有利于风力增加、上下垂直强对流的产生,使得更多的沙尘被卷起,并吹得更高。

按照上述三个条件,结合中国北方的气候背景和大量观测结果发现,春季恰恰是最容易出现沙尘的季节,出现沙尘的天数约占全年的80%。

第一:此时植被覆盖量少,地表裸露严重,不能对沙尘起到固定作用;降水也少(“春雨贵如油”);随着天气渐渐回暖,土壤表层干燥疏松,这三条无一例外的都为沙尘源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第二,春季的风力为四季之首(宋英杰《二十四节气志》),其实并不等同于人们意念中的春风,是“吹面不寒杨柳风”,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但也同样可致冷,可致沙尘。第三,“三月天儿孩儿面”,是说春季的天气变化节奏很快,也就是大气层很不稳定,气温往往急升骤降,天气忽冷忽热。

那么本次强沙尘暴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l  此次过程的沙尘主要源于蒙古国。根据风云气象卫星监测显示:13日,蒙古国西部最早出现沙尘天气;14日,蒙古国出现了特强沙尘暴(截至16日中午,已有10人遇难,这轮沙尘暴中失踪的590名牧民已有580人成功获救);15日早晨,我国北方开始出现大范围沙尘天气,之后向东向南发展。

l  这次沙尘天气成因主要有两个方面:

n  一是有利的沙尘源条件

蒙古国和我国西北地区干燥和裸露的地表提供了有利的沙源条件。

干旱:去年入冬以来,蒙古国和我国西北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尤其是近一个月降水普遍偏少50%以上,大部地区少于10毫米甚至无降水,地表基本无积雪覆盖。

偏暖:近期蒙古国和我国西北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5~8℃,加速了无积雪裸露地表扩展,大范围裸露地表为沙尘天气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沙源条件。

l  二是有利的动力条件(强劲的风)。

14日开始,大气环流出现剧烈调整,一个叫做“蒙古气旋”的小霸王“横空出世”,在下面这张地面气压图上,盘踞在中纬度亚欧大陆东部的低压系统就是它,是冷暖空气交锋的共同产物(图中的蓝色线就是冷锋,红色线就是暖锋)。在卫星监测图上,覆盖内蒙古东部到东北一带,形似逗号的广阔云系,就是蒙古气旋本旋了。实际上和沙尘同框出现的蒙古气旋正是本次沙尘天气的幕后推手:

“蒙古气旋”从字面上大致就能看出它的出生地是蒙古国,不过它虽出生于蒙古国或者贝加尔湖附近,但往往是移动到我国东北或华北地区时达到最强,这次也不例外,14日下午到夜间移动到内蒙古境内时达到最强,中心气压为985百帕,我们知道对于一个低压系统,中心气压越低,势力越强。而此时蒙古气旋的身后(西面)还跟着个高压,这一高一低形成了强大的气压差,我们称之为“气压梯度力”,显示在地面气压图上便是很密集的等压线,大风由此产生。大风卷扬起的沙尘随上升气流输送到高空,并在高空和地面偏北大风引导下,“席卷”我国北方。

还有一方面需要提及一下,这场严重的沙尘暴,让一些人开始质疑防护林“不起作用”。其实,防护林只能阻挡本地的扬沙和低层的沙尘天气,对于像这次这种大而强的风场,影响很有限,甚至可以忽略不计。换言之,就是对于这种大风把沙尘卷得很高,经过高空输送,又很厉害的“外国沙”的确无能为力,还是不能一刀切的冤枉了防护林。

图片

地面气压场示意图(北京时间:3月14日20时)(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图片

风云四号卫星云图(北京时间:3月15日12时)(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沙尘天气的危害和防护

沙尘天气时,人们直接接触沙尘的部位如眼、鼻、喉等黏膜组织及皮肤,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刺激症状或过敏反应;沙尘颗粒还可进入人的呼吸道,引起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特殊人群须重点防范。发生沙尘天气时,老年人、儿童、孕妇是易感人群;交警、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牧民等经常在室外活动的人群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应避免户外活动。

沙尘天气,大家应该减少外出活动,尽量留在室内并关闭好门窗。

如果一定要外出,应注意个人防护:

1、佩戴具有防尘、滤尘作用的口罩(N95口罩),避免沙尘对呼吸道的刺激。

2、佩戴防风眼镜,避免风沙对眼睛造成损伤。近视患者不宜佩戴隐形眼镜,以免引起眼部炎症。如若风沙进入眼睛切忌用手搓揉,应尽快用流动的清水冲洗或滴眼药水,如仍有不适应及时就医。

3、佩戴帽子、纱巾等防尘用具,用纱巾包围头部,避免风沙对皮肤、头发、耳朵等造成损伤。

4、穿戴防尘的手套、鞋袜、衣服等,避免风沙对皮肤造成损伤,外衣最好选择便于抖掉灰尘的尼龙面料衣服。

5、外出回来应立即洗手、洗脸,用清水漱口,清理鼻腔;有条件的应该洗浴,并及时更换衣服,保持身体洁净舒适。

居家的防护措施:

1、及时关闭好门窗,必要时可以用胶条密封住门窗,防止沙尘进入室内。

2、采用湿墩布拖地、湿抹布擦拭等湿式清理灰尘的方法,保持室内清洁干净,避免室内尘土四起。

3、可使用加湿器、洒水、种植绿色植物等方法保持适宜的室内空气湿度。

这场多年未见的沙尘暴,除了让大家感慨,我想也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环境治理任务依然很艰巨,在治霾的同时,不可忽略治沙。我们能否通过一些举手之劳和平凡的小事,为环境治理添一份力呢?治沙首先能想到的措施就是植树造林,“3.12植树节”,这个已经被很多人淡忘的仪式和节日,但愿在以后的年日里能被多多的记起并真正的过起来。

作者丨王恩眷 中国气象局华风气象传媒集团

审稿丨李宁 中国气象局高级工程师

文章由腾讯“全民爱科学”团队推出

转载请注明来自科普中国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