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川阅海的前世今生

 口述宁夏 2021-03-19

《口述宁夏》 讲述宁夏人自己的历史

景色秀美,风光旖旎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银川市金风区,距市中心仅3公里。总面积2667公倾,其中水域面积1466公倾,芦苇面积500公倾,享有“银川之肾”,“城市绿肺”之美誉。

阅海,在2004年前称大西湖,是国营西湖农场的一块湖泊湿地和鱼塘。之所以称大西湖是因为在它的附近还有一个小西湖。现在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是西湖农场在原来的湖泊湿地上撤堰清淤、退塘还湖,修复开发而成的一方风水宝地。

一、大西湖是西湖农场保护最完整的一块湖泊湿地

历史上的银川,曾是良田阡陌,渠道纵横,水网密布的田园式城市。在城市周边湖泊相连,芦苇浩荡,荷花争艳,水鸟嬉戏,构成一幅“稻麦千重浪,芦花飘万家”的风光美景。城北边的大西湖是银川曾号称“七十二连湖”湖泊群中,面积最大、原始地貌保存最完整的一块湿地。

1956年,甘肃省公安厅在大西湖地区建立了西湖劳教农场。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后,该农场归自治区公安厅管理。1968年,变为自治区公检法系统走“五.七道路”的劳动场所(即五.七干校)197012月,交由宁夏农垦局管理,成立了“国营西湖农场”。

西湖农场位于包兰铁路以东,三一支沟两侧,与原贺兰县丰登镇、原银川郊区芦花乡毗邻。

土地总面积29835亩,其中耕地8640亩,林地2505亩,果园330亩,养殖水面6719亩,湖泊湿地7000多亩。有四个农业队及园林队,机耕队,渔业队、塑料编织厂,饲料加工厂,建筑工程队,学校,医院等单位。

2004年,总人口2267人,职工811人。是农垦系统14个国营农场中规模较小,但离银川市区最近的一个农场。

西湖农场,地势低洼,排水不畅,道路狭窄、下雨泥泞,交通不便,进出农场只能绕道走西边的芦花台和东边的丰登村。农业生产条件差,农场的经济收入多靠发展工副业和渔业来弥补。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农场除在自然湖泊放养捕捞鱼虾外,还将部分低洼农田和湿地开挖围成鱼塘,进行人工精养。1985年,建成一亿尾鱼苗孵化基地和800亩精养池。是农垦系统乃至自治区重要的渔业生产基地,不但为银川市民供应了大量的新鲜商品鱼,而且还为全区各渔场提供了一部分优质鱼苗。

2000年后,随着农垦改革步伐的加快,调整后的西湖农场领导班子决定:通过土地置换的方式,将原有承包给个人的养殖水面和鱼塘收回农场统一管理,恢复原始的生态地貌。并请有关设计单位对湖泊湿地进行规划,综合利用,发展“四水产业”,即水产养殖、水禽饲养、水生植物种植、水上观光旅游。

农场根据规划方案,首先将5000亩鱼塘的围堰挖掉,联通水系,扩大湖面。按照农垦局的布暑,将大西湖开发成继沙湖之后的第二个旅游区,为宁夏及银川市民提供一个城市近郊旅游胜地。

二、大西湖湿地公园的开发与建设

2002年514日和16日,《宁夏日报》分别发表了《四二干沟污染了银川的肺》和《西湖农场退耕还湖5000亩》两篇报导。刚调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陈建国读后十分重视,518日约请农垦局长王树林、西湖农场场长胡福秀和《宁夏日报》记者马和亮,在他办公室详细听取了王树林、胡福秀关于四二干沟治理和西湖农场湿地保护、开发情况的汇报,当即决定一同到西湖实地查看。

当陈建国书记看到宽阔清澈的湖面,苍翠欲滴的芦苇,展翅飞翔的水鸟,跃出水面的鱼儿。深情地扬起双手说:“没想到,银川近郊还有这么美丽漂亮的地方,真是难得呀…。我刚到宁夏,是从《宁夏日报》上看到西湖农场识大体、顾大局,退耕还湖5000亩,担当起保护大银川生态平衡卫士的职责,我代表自治区党委和银川市民谢谢西湖农场和全体职工了”。

陈建国对陪同的王树林和胡福秀再三嘱咐,一定要请专家规划好;要与银川市整体规划和银川水系建设结合好;与小西湖连接起来,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西湖建成银川近郊的旅游胜地。

2002年72日,自治区主席马启智专程到西湖农场对万亩湿地保护工程进行视察,对陪同考察的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王正伟、市长郝林海、农垦局长王树林及其他区、市部门同志讲:“西湖芦苇面积这么大,原始生态保存这么完整,在宁夏可以说是独一无二,感谢农垦局保护了这么一方风水宝地”。当得知西湖农场为了保护开发湿地,在资金不到位的困难情况下,已开始动用大型机械将原来分割九个湖的围堰挖掉,形成一个大湖时,明确指示区市有关部门予以资金上的支持。

2002年98日,陈建国书记、马启智主席和韩茂华、马锡广、陈进玉、王正伟、于革胜、马俊庭等自治区领导及区级12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集体考察了大西湖湿地,并召开现场办公会议。原则同意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单位组成的专家组编写的《银川西湖建设控制性规划框架》,正式确定大西湖湿地公园全面开始建设。

这次会议后,农垦局成立了“西湖农场湿地保护开发领导小组”,局长王树林任组长,副局长刘虎山、西湖农场场长胡福秀任副组长,成员有张金国、张建昌、马建国、朱先球、苏继华、宋洪君。西湖农场组建了“宁夏西湖湿地开发公司”,负责湿地的开发建设和管理。

2002年1128日,自治区政府在西湖农场四号湖召开“大西湖湿地公园”开工典礼大会,拉开了大西湖开发建设的序幕。

西湖湿地开发公司利用冬季湖面结冰,泥土冻硬的有利条件,动用大型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重型卡车进行挖堰撤坝、湖底清淤、航道深挖的浩大工程。将围堰和湖底中挖出的泥土用于环湖大道、滑雪场、欢乐岛及其它基础设施的填建和堆筑。

经过两年的紧张施工,2004年6月,大西湖湿地公园一期工程竣工。投资近亿元,开挖拉运1661万土方,完成了八个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一、先后动用各种机械3630台(),清除了鱼塘堤坝,连通了湖面水系,湖区水面扩大到12万亩。

二、共计开挖航道30余条,总长21000米。

三、修建湖区景观大道13公里,完成绿化面积2000亩,植树30余万株。

四、建成栈桥式码头一座、活动码头两座、码头凉棚、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卫生急救室等。

五、堆筑了高约30米的滑雪场土方工程。

六、填垫了南大门广场、码头及停车场(后称阅海欢乐岛)基础工程。

七、开发建设了鸭子墩农业生态观光区。

八、修整了九号湖以北地域内的休闲度假区基础工程。

为实现大西湖湿地公园接待游客的目标,农垦集团批准成立了“西湖旅游有限责任公司”。选调了近百名农场职工和职工子弟,经过培训考核到旅游公司上岗工作。先后购置中型游船三艘、快艇八艘、摩托艇四艘、电瓶船、脚踏船50条,为接待游客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大西湖湿地公园开发建设中,陈建国书记曾十多次到现场视察指导,并对大西湖的名称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全国有几十处西湖,要避免重复,称“阅海”为好。寓意阅海经历了银川沧桑巨变的历史,是“湖城银川”水分涵养和生态平衡的浩瀚之海。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将“大西湖”改为“阅海”。2004512日,陈建国书记为“阅海”题名。

2004年618日,“宁夏阅海湿地公园一期工程竣工暨通航典礼”在阅海西码头隆重举行,典礼仪式由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主持,陈建国、马启智、任启兴等13位自治区党、政、军领导参加。自治区党委常委王正伟讲话,农垦局党委书记、局长王树林致词。会上表彰奖励了在阅海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有功人员。庆典仪式后,与会领导和群众一同乘船游览了阅海公园,开启了阅海公园旅游观光的航程。

时任宁夏党委书记陈建国为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揭牌

三、融入湖城银川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

阅海湿地公园在开发建设中,始终按照大银川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开展工作。根据总体规划方案,阅海湿地公园的主要功能是银川生态环境的保护基地,市民休闲观光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分为休闲度假、湿地观光旅游、湿地生态核心保护和现代农业观光四个功能区。

为保证阅海湿地公园项目配套和各项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农垦局批准在原宁夏西湖湿地开发公司的基础上,组建“宁夏阅海湿地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行与西湖农场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管理运行模式。

阅海旅游公司经过努力,利用清淤除坝的泥土,在湖的西南边修建了20万平方米的雪场,并与60万平方米的冰场联在一起,形成了“阅海冰雪大世界运动场”。场内有竞道滑雪、滑雪圈、雪地摩托车、雪爬犁、雪地排球,冰上自行车、冰蛇螺、溜冰、冰上拔河、冰上垂钓等项目。

2004年1231日,“宁夏冰雪旅游节暨阅海冰雪大世界开幕式”在阅海隆重举行。自此,每年都要举办迎新春冰雪大联欢,以及冰雪花絮摄影等活动,大批银川市民到阅海冰雪大世界滑雪溜冰,观赏游玩。

2004年6月18日 阅海公园建成通航

位于阅海东侧的鸭子墩农业生态观光区(后改为阅海生态观赏区),这里原是西湖农场的一片低洼地,被打造成为由若干个错落有致的湖泊小岛组成的农业生态观光区,总面积达5000亩,重点发展“四水产业”。

园区内有珍禽放养区,水生植物种植区,鱼虾蟹养殖区。来到这儿的旅客沿着弯延曲折的木栈道观赏千亩荷花和芦竹,采摘莲子和茭白,进行水上垂钓、野外烧烤、吃鱼宴品湖鲜,自采直购各色农产品,充分享受阅海独具匠心打造的“四水产业”成果和美景。

2005年8月,自治区副主席赵廷杰在阅海鸭子墩主持召开现场会,向全区推广农垦和阅海利用湿地大力发展“四水产业”的创新与经验。

随着湖城银川建设步伐的加快,艾依河(现称典农河)将小西湖与阅海水系连通,拓展了阅海湿地公园的水域面积,为水上旅游观光提供了广阔空间和便利。

2005年5月,经与自治区水利厅、银川市协调,将南起北京路艾依河码头至阅海公园水上旅游项目交由阅海旅游公司经营。游客可从北京路码头乘船,经贺兰山路朔方桥、悦海宾馆、西部花园、小西湖、亲水大街观澜桥、览山公园水域进入阅海公园,沿途饱览塞上湖城美景。

在自治区林业厅、银川市湿地办的支持下,先后在阅海公园建立了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站,国家级生态监测站,全国鸟类环志银川站。并积极做好申报国家级湿地公园的各项工作。

经过自治区林业厅、银川市和农垦局的共同努力,“银川国家湿地公园”通过验收。2006725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赵淑敏专程到宁夏,在阅海公园西码头广场宣布:“宁夏银川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建成。这是继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和江苏溱湖湿地公园之后,国家林业局批准的第三个国家湿地公园,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国家湿地公园。公园分为阅海、鸣翠湖两个园区,并分别予以授牌。

2006年88日,自治区党委书记陈建国,自治区党委常委、银川市委书记王正伟为“银川阅海国家湿地公园”揭牌。

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内有各种植物114种,鸟类10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黑鹳、中华秋沙鸭、大鸨、小鸨、白尾海雕;二级保护动物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鹤、灰鹤等19种。湿地内有鱼类17种,哺乳动物9种,爬行动物6种,栖息动物3种以及大量昆虫和水生资源。每年春夏季节有近百万只鸟类在这里繁衍栖息,是我国西部地区鸟类迁徙的中转站之一。同时,阅海湿地承载了古老黄河灌区文化,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湿地旅游资源。

阅海湿地旅游公司,在保护修复好湿地资源的同时,不断丰富完善各种旅游项目,努力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从2003年到2007年的5年内,仅旅游设备投资就达1464万元,最终将阅海湿地公园打造成了银川近郊的旅游胜地。到2007年底,共接待游客74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75万元。200710月,被评定为3A级旅游景区,是“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区”。

2008年3月,自治区决定将阅海国家湿地公园和西湖农场整体划归银川市。移交后的西湖农场改为金风区阅海社区。至此,宁夏农垦经营了38年的西湖农场、保护开发的阅海国家湿地公园,融入了大银川的城市圈。

沧海桑田

一代又一代人

正在不断融入银川这座城市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爱银川就是爱自己

爱自己从“艾齿”开始

今天宁夏首家口腔健康科普体验馆

在银川落地

点击下图阅详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