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诸葛亮的天才侄子,却害得自己全家被诛,神童真未必能成大才

 牧笔书生 2021-03-19
诸葛家族,是三国中势力最远(不是最大)的家族,在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有大官。
但是,诸葛瑾、诸葛亮、诸葛诞三兄弟虽然都很有出息,儿子辈却只有诸葛瑾的儿子诸葛恪比较聪明。然而,即便号称少年天才,诸葛恪也并没有光大自己的家门,反而害得全家被诛,令人叹息。
(诸葛三兄弟)

少年天才

诸葛恪从小就展示了过人的才华,甚至多次化解了他父亲的尴尬。
据说诸葛瑾这个人脸特别长,所以孙权就会开玩笑调侃他。有一次,孙权和大臣们大排宴宴,宴席期间,有人牵了一头驴来。孙权看这驴看了半天,写下了四个大字——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子瑜)。字还没写完,大家就已经哄堂大笑了。就在这个时候,诸葛瑾跪拜孙权,希望能够跟着写两个字。在孙权同意后,他拿着笔续写了两个字——之驴,于是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就这样,他用两个字就化解了大家调侃父亲的尴尬。孙权也非常喜爱他的机智,于是将驴赐给了诸葛瑾。
当然了,这也只是个文字游戏,但诸葛瑾的机智绝不仅于此。过了没几天,孙权就把诸葛瑾叫来,问道:“你父亲和你叔父谁更优秀?”
(孙权)
虽说诸葛兄弟都是才子,但诸葛瑾是个人才,诸葛亮却是天才,不论是当时的人还是今天的人,都知道诸葛亮更加优秀。然而,如果诸葛恪实话实说,那就要面临说自己父亲不优秀的尴尬;如果真的说自己父亲更有才华,那就是睁眼说瞎话——真是个两难的境地。然而,诸葛恪还是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我父亲更优秀。”
孙权笑道:“哦?那你说说他怎么优秀了?”他这个问题明显是早就准备好的,只等诸葛恪强行解释,然后戳穿他让他尴尬。
不过,诸葛恪却说了一句连孙权都无法反驳的话:“我父亲知道该效忠于什么样的君主,我叔叔却不知道,这就是二人的差距。”
就这样,诸葛瑾和诸葛亮的对比,被诸葛恪巧妙地转移成了孙权与刘备的对比。这一方面是让孙权不好意思说自己不如刘备,另一方面也是旁敲侧击地拍马屁,暗示孙权才是真命天子。这个答案,简直绝了!面对这样完美的回答,孙权也忍不住抚掌大笑。

青年才俊

一开始,孙权真的是抱着逗小孩的心态来考验诸葛恪。慢慢地,他开始意识到,这个少年神童很可能是孙吴政权未来的希望,于是在诸葛恪成年后就给他安排了一些官职,考验他是否有真才实干。当时,吴地丹阳郡附近穷乡僻壤,民风彪悍,山越寇匪屡屡为患。多年以来,从来没有人能够治理,当时群臣也以为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然而, 诸葛恪要干就干别人不敢做的事,力排众议要去治理山越。
别说,虽然连诸葛瑾都担忧地认为诸葛恪眼高手低,未来可能引祸上身,殃及家族,但诸葛恪凭借自己的才智还真的实现了这个不可能的任务。于是,孙权更加信任诸葛恪,将自己的身后事寄托在诸葛恪的身上。
公元252年,吴大帝孙权去世。临终的时候,他特意把朝政大权交给了诸葛恪,希望他能为孙家辅政。虽然同时还有其他人辅政,但诸葛恪还是凭借自己的手腕掌握了大权。此时,诸葛恪站在了个人的生涯巅峰,甚至和诸葛亮在蜀国的地位差不多。就在该大展宏图的时候,正是他跌落的开始。
(诸葛恪)

托孤重臣

在孙权去世之前,诸葛恪就已经有雄心壮志,想要和曹魏打上一仗。当时孙权觉得计划有点冒险,也没有这个准备,所以并没有同意。如今孙权去世,自己成了辅政大臣,诸葛恪觉得再也没有人掣肘自己了,于是大肆准备北伐的事情。
可惜,曹魏大军可不是山越的那些蟊贼。刚开始交锋,诸葛恪取得了一些胜利。事实证明,这样的胜利反而没有任何好处,让诸葛恪彻底忘记了战争的残酷,越发觉得自己是个军事天才。
公元253年,诸葛恪再次兴兵北伐。不论是朝臣还是他的朋友,都认为时机不成熟,但诸葛恪仍然一意孤行。结果,面对着新城远不及自己兵力的魏军,诸葛恪不仅没有攻下城池,反而吴军因为水土不服上吐下泻。每次有将领劝他撤兵,诸葛恪都会恼羞成怒,破口大骂,甚至威胁要斩首示众。最终,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他也不得不主动撤军,无功而返。
而且,为了保住面子,诸葛恪自己没有明确地主动提出撤军,而是等着朝廷一封又一封的诏书到来才“勉强”同意撤军。回到朝廷之后,还要处罚代发诏书的人,就好像是后方耽误他北伐一样。
就这样,原本是东吴的希望,如今诸葛恪的表现越来越让人失望,甚至绝望。再加上他刚愎自用,性情暴戾,朝廷上下对他怨声载道。

全族尽灭

就在同一年,东吴宗室孙峻设计,在皇宫的一次宴会上将诸葛恪杀死,并将他三族尽灭,害得诸葛瑾绝了后。好在诸葛亮生儿子晚,诸葛瑾曾经将儿子诸葛乔过继给诸葛亮。诸葛恪被抄家后,诸葛乔的儿子诸葛攀恢复了诸葛瑾后人的身份,算是延续了香火。
诸葛恪被杀时,罪名是谋反。但大家都知道,诸葛恪虽然误国,却是忠心耿耿的。所以,当孙休上位后,就给诸葛恪平反了。
不过,平反只是证明他没有反心,死得冤。很多人觉得毕竟是个辅政大臣,只是证明他不冤好像不够,就讨论给诸葛恪立碑。
结果皇帝说道:“盛夏出军,损兵折将,而又没有任何功劳,说不上他有能力;作为一个托孤重臣,却被小人给杀害,也说不上他有智慧。”
这样的人,有什么资格要国家给他立碑呢?于是,诸葛恪立碑的事就过去了。
从年少成名,到成年后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到后来死于非命。可以说,诸葛恪的一生完美演绎了神童跌落神坛的过程。
就像陈寔对孔融说的那句话:“小时候聪敏的人,长大了未必有出息。”
方仲永至少还能“泯然众人矣”,而诸葛恪被满门抄斩,下场更加悲惨。由此可见,做一个神童真的未必是好事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