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冠豸山:一山一世界

 夜间列车 2021-03-19

沿着赣瑞龙铁路行走,有一个以山命名,而不是以城市命名的车站,足见这座山在人们心目中的举足轻重。

不识连城真面目,只缘身在冠豸山。因为冠豸山的名气大,反而映衬出连城的默默无闻。连城县地处闽西北部,武夷山东侧,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置县,这里是客家人聚居地,也是革命老区。

冠豸山,位于连城县城东郊,宋称“东田石”,元称“莲峰山”。传说这座山原来在武夷,有一年九龙江洪汛,玉帝命神仙将山赶往九龙江堵水,赶山神仙到连城地界时,因口渴而到一村庄讨水喝,热情村姑让他喝了三大碗酒,醉后误了时辰,留山在此,故早有“北夷南豸,丹霞双绝”之称。明代名儒黄公甫,在滴珠岩上题刻“冠豸”二字。豸为古时灵兽,能辨曲直,遇恶人则以角触之,旧时执法官帽称“豸冠”,由于豸冠的含义正好符合人们祈盼执法无私、公正廉明的愿望,于是莲峰山渐次淡忘,冠豸山成了正名。

有山就有松,冠豸山的松,傲立山头品自高。顺着山势拾级而上,大约过一百米的缓坡,一株枝干遒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阜,是为冠豸山的迎客松。古松伸展着枝桠,犹如一位饱经风霜老人展开双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来客。冠豸山自古林木森森,苍松遍布,因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和“文化大革命”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松林多遭斧斤之灾,这棵老松因根置峭壁,伐者无法下斧,得以幸存。乾隆十三年(1746)连城知县徐尚忠作的《游冠豸山记》记载:每一罅隙,都有松为之掩映,短髯老骨,千百其状。

青松喜迎客,登高兴正浓,松涛相问候,何须一鞠躬。一路登高一路细品,松树给人以傲霜凌雪,百折不挠,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这与“冠豸”公正廉明刚正不阿的寓意不谋而合。沿山而上,有“松风亭”、“印松麓”等景观和“一天秋色千峰雨,万壑松涛十里关”的名句崖刻,构成了冠豸山“清风徐来,松涛阵阵”的悠闲意境。

有山应有峰,冠豸山的峰,形态各异写春秋。行至山顶,海拔660米的最高峰鹤立鸡群,形似一朵千年灵芝,名为“灵芝峰”。极目远眺,五老峰、寿星峦、大象鼻、骆驼峰……座座雄伟奇绝的秀峰尽收眼底,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感。伫立峰顶,放眼望去,城郭隐约,村落点点,层峦叠嶂,千顷平畴,绿浪起伏;远观层峦叠嶂,静听流云呢喃,深深呼吸,默默伫立,任思绪在这片苍翠雄奇的冠豸山顶悄悄融化。

年年岁岁,无数的花开花落春去秋来,造就了冠豸山的丹霞秀色。那些刀削斧劈的山峰沟壑,那些巨大石头的纹理斑点,还有那历经风霜的雨痕苔藓,都蕴含着时间深处的秘密,揭去其中一片,许多远去的时光就会被轻轻唤醒。谁能想到,它们曾经深匿于大洋海底,如今却傲立群山之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让我们惊叹之余,也顿悟自然之伟大、人类之渺小……也许,只有历经沧桑变幻,走过不断的衰亡和重生,看淡了时间的浮华,才能成就现在的绝美丹霞。

有山必有水,冠豸山的水,温柔秀丽有神韵。冠豸山后,是碧波荡漾的石门湖,碧水映丹山,阴阳称双绝,是我们读不够、看不透的生命经典。作为冠豸山水代表作的生命之根和生命之门两个形象逼真的景点,一个屹于冠豸山巅,率性外露,尽情地享受阳光沐浴甘霖;一个隐于石门湖中,常年背阴,似深闺少女般鲜嫩娇羞。两者阴阳相对,遥呼相应,堪称奇观,人称“阳刚天下第一,阴柔举世无双”。

山是水的风骨,水是山的灵光。山因水的滋润抚爱更显伟岸和精神,水因山的佑护衬托倍增妩媚和婀娜。神奇的一山和一水,像两个恋人互相依偎,天造地设,出神入化,将冠豸山的自然生态调和和谐共融。大自然的杰作,让我们在陶情山水的同时,也对生命充满了深深的敬意。

有山必有文,冠豸山的文,书香缥缈蕴灵气。与天下名山相比,冠豸山不以山势巍峨称雄,不以香火鼎盛闻名,却以书院众多而出众。自南宋到明清,历代文人纷纷在冠豸山结庐倡学,建有二丘书院、东山草堂、修竹书院、五贤书院等,给冠豸山增添了许多文气;诸多雅士于石门湖畔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今尚存有半云亭、松风亭、樵唱山房、灵芝庵等,为冠豸山带来许多清幽。

一座山,如果没有文化浸染,充其量就是一块长相奇特的石头。冠豸山的灵气,不仅在于它集“生命之门”、“生命之根”于一体,而且还因为它是一座散发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山。众多的书院吟亭与摩崖石刻,成为冠豸山一道别样的风景;数百年的诗赋文章和书声熏陶,滋润了冠豸山的傲然风骨。

一山一世界。山水、风物、丹霞、文脉,构成了冠豸山的独特韵味。如今,赣瑞龙铁路即将通车运营,冠豸山必然会更加引人注目。动车呼啸而过,不仅会带来络绎不绝的人群客流,更会将潜藏于历史和地理深处的丹霞文化传播四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