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局,指宴会、聚餐,是一个亦官亦民、亦庄亦谐的词汇。“饭局”一词,起源于宋代,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局”是下棋术语,也有“情势、处境”之意,后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组合,是宋代对中国文化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故事实在太多了。吾庐孺在《京华慷慨竹枝词》中,赋《饭局》诗一首:“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老舍《骆驼祥子》中,亦有对饭局的描述:“遇上交际多,饭局多的主儿,平均一月有上十来个饭局,他就可以白落两三块的车饭钱。”饭局,既是饭,更是局。马云说:“吃一顿饭,多大点儿事儿”。可他还说:“饭不重要,饭桌上讨论的问题很重要”。饭局里有江湖,,其涵义远远超出了人们填饱肚子的范围,从而被赋予了一层神秘色彩。因为有了局,饭桌这个方寸之地,才承担了许多隐秘不宣的功能:婚丧嫁娶,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明枪暗箭,挥斥方遒……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饭局,因为承载了吃饭之外的任务,妇孺皆知,名垂青史。春秋时代的齐相晏子,在饭局上“二桃杀三士”;蔺相如渑池会上屈秦王,开赵国数十年之太平。此外,还有“鸿门宴”、“青梅煮酒论英雄”、“杯酒释兵权”等,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典故和谈资。还有的饭局,扑朔迷离,波谲云诡。晚唐大将朱温宴请大将李克用,本是为了笼络感情。可是,李克用酒精上脑,满嘴跑火车,讽刺朱温出身是“匪”,这可犯了大忌。朱温恼羞成怒,顿起杀心,布置杀手大开杀戒。李克用侥幸逃走,部下却被杀光,两人就此结下解不开的梁子,几十年兵戎相见。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两个饭局。抗战时期,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团回国访问。为了接待捐助大量抗战经费的华侨代表,重庆方面设了一桌800大洋的饭局,极尽奢侈,没想到弄巧成拙,坐实了“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流言,让陈嘉庚们大失所望。而在延安,毛泽东用小米饭、红薯、玉米招待陈嘉庚,一顿饭只花了五角钱,却让陈嘉庚对延安刮目相看,认为把钱投到这里,才更可能用到抗战上。这两个饭局,精心准备的弄巧成拙,纯真俭朴的大受欢迎,其中内涵,想必大家都能心领神会。许多饭局,吃饭事小,做局事大,真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这种乌七八糟的饭局里,做局者除了山珍海味,还安排红包、美色、古玩、金银等等,以及不得光的“交易”,道行不深者很难抵挡,一不小心就会中局。许多腐败分子的堕落,就是从一场饭局开始的。饭局是一个半私密的空间,介乎于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之中,种种立场、话语、心思在其中冲突、激荡、叫嚣、融合,让人防不胜防。觥筹交错之间,或兴奋盎然,或酒后失言失态,或醉酒而生纠纷,啼笑皆非者有之,乐极生悲者有之。吃饭简单,识人不易。你永远不知道,和你一个饭桌上的酒友,怀着什么样的心思,有没有偷偷地录音、拍照、拍小视频,有没有一不小心“手滑”发到网上。一旦饭局丑态被广而告之,等待你的,也许只有烦恼了。当年,因为饭局上的一曲《智取威虎山》,著名央视主持人毕姥爷火得一塌糊涂,最后落得一地鸡毛,被迫退出了江湖。真是吃饭事小,兹事体大。这样看来,不论是组局还是赴局,饭局都是一门技术活。什么饭局能趋之,什么饭局应避之,什么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最好的饭局,还是家人欢聚,或者三五好友一起坐坐,轻松惬意,风月无边,没有任何企图,不用戴上面具,纯粹为了一个目的——高兴。从古至今,没有什么是一顿饭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两顿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