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释消费次元壁,华为的移动生活新范式

 新用户84877682 2021-03-19


手机钱包的价值并不在于物理工具的集合体,而是围绕硬件终端上底层能力的创新。

撰文 /   Alter

编辑 /    胖爷


如果你是一位忠实的华为手机用户,无疑将惊叹于华为钱包对于生活的影响:五年前的时候,华为钱包还只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支付服务,如今已经悄然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中介”,不知不觉形成新的习惯。

当你出门乘坐地铁时,不用再到口袋中翻找交通卡,只需用手机轻轻一碰;当你购物结束结账时,不再需要找到某个特定的APP扫一扫,用手机“碰一碰”即可付账;甚至当你驾车出行的时候,都不用刻意提醒自己带着车钥匙,用手机轻触一下汽车的后视镜,就能轻松打开车门、启动引擎……

但这些场景不是华为钱包的终点。

正如华为消费者云服务支付与地图业务部部长马传勇在媒体采访时提到的观点:“我们始终相信世界是变化的,就像你十年前也不会相信十年后的自己会拿着手机扫码做各种交互一样,或许五年十年以后人们的交互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当全场景的智慧化生活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华为钱包也在从连接人与生活的“中介”,进一步演变成完整的生态体系。

01

“钱包”打造的移动生活

伴随着智能手机销量的迅速攀升以及功能上的持续进化,越来越多的手机厂商打起了支付的主意。同时为了培养用户的新习惯,不少手机厂商陆续往“钱包”中添加新的服务,诸如交通卡、门禁卡、票证等几乎成了一种标配。

结果却让人有些意外,一些手机的“钱包”功能渐渐成了一种鸡肋,仅仅覆盖了少数几个城市的交通卡,门禁卡功能屡屡被用户诟病,并未像华为钱包那样形成无缝衔接的智慧场景,用户习惯也就无从谈起。

问题到底出在了哪?可以找到的答案有二。

一是底层技术上的持续创新。

不管是华为还是其他手机厂商,“All in One Wallet” 成为一种共识,即将支付、安全、认证、识别等聚合到以“钱包”为载体的应用中,形成人—终端—场景的无缝连接,在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打造一条隐形的桥梁,涉及到无感识别、智慧交互、服务直达、数字支付等技术能力。

参考华为消费者业务云服务总裁张平安在2020 年华为开发者大会上透露的信息:作为华为1+8+N生态和HMS生态的核心触点,华为钱包获得了强大的研发资源支持,这是华为钱包在用户体验上跑赢的重要原因。

一个简单的例子,华为Mate 40系列成为首款支持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的智能手机,基于华为的硬件级安全能力,包括加密存储、高性能的NFC通信、可控匿名保护、离线交易等技术能力,这也是华为钱包场景延伸的基石。

二是华为推崇的开放生态。

假如只是将“钱包”视为对物理工具的替代,应用场景难免有很大的局限性。华为钱包给出的思路是:以手机钱包作为服务载体,连接有用户价值场景,为合作伙伴提供生态连接与技术赋能。

与之对应的就是华为钱包的开放生态。比如华为钱包推出了AI PASS开放平台,合作伙伴可以将卡、证、钥匙等各类凭证快速添加到华为钱包。

正是第三方开发者的持续涌入,目前华为钱包已经打通了130多家银行、超过20万社区的用户将门禁卡添加进手机;超过300个城市的用户,可以通过华为钱包的“碰一碰”功能,不打开APP就乘坐公交地铁……

做一个总结的话:手机钱包的价值并不在于物理工具的集合体,而是围绕硬件终端上底层能力的创新。

02

被稀释的消费“次元壁”

最直接的例证就是Huawei Card。

2020年4月的华为P40系列发布会上,Huawei Card首次公开亮相。作为华为钱包联合银联、银行为华为用户定制的专属信用卡,一经亮相便成为媒体聚焦的对象。

自1985年的发行第一张信用卡算起,信用卡行业在国内经历了36年的变迁,从早期的“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再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化,早已经不是什么新物种。特别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纷纷推出花呗、白条等分期产品的大环境下,传统信用卡在消费场景和获客方面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

Huawei Card被聚焦的原因也在于此。当传统信用卡被互联网巨头围猎,电商系分期产品的应用仍局限于电商生态圈内,一些联名信用卡也未能改变潮水的方向。在信用卡行业正在出现分水岭的局面下,Huawei Card能否刷新信用卡的体验模式?


经过近一年时间的酝酿后,答案正逐渐清晰。

首先是支付场景的多元化。Huawei Card可以绑定华为钱包Huawei Pay 兼顾二维码付款和碰一碰付款能力,也可以绑定微信、支付宝等三方APP。并且,在Huawei Pay/微信/支付宝消费都有现金返还,在消费场景上可谓拔高机遇。

有别于电商系分期产品的场景局限,Huawei Card正在打破消费的次元壁,既可以用于电商购物,也能在线下和境外进行消费,可以说能够连接消费的无限场景。考虑到一些分期产品并没有消费返现和免息期,Huawei Card的出现本身就是一种降维攻击。

其次是用户权益的身份感。源源不断的权益“炮弹”,已经成为信用卡行业里获客必备的投入。Huawei Card打上了“华为用户专属”的标签,除了免年费、机场/高铁贵宾厅、消费返现等基础福利,还绑定了华为生态产品的专属福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