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星堆青铜五辐太阳轮

 见青黄 2021-03-20

作者:龍雲之子

青铜太阳轮,出土于三星堆,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其状若五辐车轮,现存三星堆博物馆。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了6件青铜轮形器,其中的一件,直径85厘米左右,学术界认为这是古人塑造的太阳崇拜。

三星堆青铜五辐太阳轮

青铜太阳轮

五辐太阳轮与“十日太阳历法”

一、 象征太阳历法的五个季:春木、夏火、长夏土、秋金、冬水,这是中华文化五行的起源,每季两个日(阳日和阴日),每个日为36天。“后羿射日”致使十日历法失传,五行成为无本之木。

二、 一年360天,缺失的5天,可以用这五辐计数来补,是女娲五色石补天的传承,这五天为祭师祭天正日的时间,测日影确定冬至日,也是民众过节的时间。祭天倒计时到第五天正午,测得日影最长,祭师庄严宣布:“今天为冬至日,为新的一年的正日,新年快乐”,然后万民齐欢庆。

三、 这个五辐还可以用作纪年(五年为一纪),即五年多闰一天(366天)。

这是人类史上开天辟地以来,中华先民创立的最精准的太阳历法。现在我们借用的西方公元历其实只是它的一个错误版本,因为公元历的元旦已经严重偏离了原来冬至日。

五辐轮,就是这个“神五”。《元贞之道》之前的文章中《中华文明 | 神“十”就是河图,伏羲八卦和数学起源》(点击查看)也讲过“神十”,这个神“十”上下代表冬夏两至,左右代表春秋两分。无字天书《河图洛书》中间的“五个石头”摆成“十”的形状,只有生活在北半球的华夏祖先才拥有这神“五”和神“十”的最终解释权。

三星堆青铜五辐太阳轮

三星堆玉器顶上的“神五”和基督教堂屋顶的“神十”

尧舜禹时代对神“五”的崇尚

《尚书》是唯一最早记载有五帝之尧舜禹的皇家典籍,“尚”有三种解释:一种是代表“上古”的意思;另一种认为“尚”是“崇尚”的意思,是“人们所尊崇的书”;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尚”是代表“君上”的意思,因为这部书的内容大多是臣下对“君上”言论的记载,所以叫做《尚书》。《尚书·大禹谟》记载有十六个字中华心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一直是皇家传承的“十六字心传”,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核心与灵魂。

一、 行政区域的五服论

“五服论”是指以天子为核心根据距离和亲疏关系画五个同心圆,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区成为甸服,环绕天子建立起来的列国为侯服,侯服之外为绥服或宾服,其外是要服和荒服。与五服论相匹配的制度为朝贡,其频率根据亲密程度而大有区别,甸服每日朝贡,侯服按月,绥服按季度,要服按年,而荒服则只朝贡一次。“五服”是个理想的国家行政区域管理制度。

《汉书·地理志》:“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

《国语·周语》中周穆王时祭公谋父,阐发过“五服”:“先王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夷蛮要服,戎狄荒服。日祭、月祀、时享、岁贡、终王,先王之训也。”

《荀子·正论篇》:“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

二、 五服九族的家族观念

家族五服,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中国古代社会,以父为宗。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

三星堆青铜五辐太阳轮

五服九族

三、 源于“五”的“洪范九畴”治国大法

《尚书洪范》为商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的“天地之大法”。箕子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1. 五行,即:“水、火、木、金、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曰稼穑。润下作咸(指味道),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

2. 五事,即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视,四曰听,五曰思。态度要恭谨而严肃;说话要和顺,说话和顺办事就顺利;认识要清楚就能辨别是非;听事要聪敏谋事就能成功;思虑要通达,思虑通达就能圣明。

3. 农用八政,即管理民食、管理财货,管理祭祀,管理建筑,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宾客,治理军务。

4. 协用五纪,就是要和岁、月、日、星辰、历数协调一致。

5. 建用皇极,即树立皇极的威信,并建立遴选官员和赏罚的标准。

6. 义用三德,即治理众民要以”正直”为本,同时在必要时又要刚柔并用,或者以刚制胜,或者以柔制胜。

7. 明用稽疑,就是通过龟卜和诬占以探询上天的旨意,同时,参照卿士、众民和自己的意见做出判断和决定。

8. 念用庶徵,就是通过雨、晴、暖、寒、风的气候变化以判断年景和收成。

9. 飨用五福,威用六极,就是通过寿、富、康宁、好德、善终等“五福”劝导人向善;通过夭折、多病、忧愁、贫穷、丑恶、懦弱等“六极”警戒和阻止人们从恶。

《史记·五帝本纪》:“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尚书》中有五典、五端、五礼、五教、五罚、五过等,后世更有五谷、五美、五帝、五霸、五祀等,不胜枚举。

四、五刑与五行

《尚书·大禹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皋陶谟》中也有关于五刑、五教的记载。《尚书·吕刑》更明确提出了五刑概念:“五刑不简,正与五罚。五罚不服,正于五过。”

五刑与五行的具体对应关系,后世也有进一步的论述。《公白虎通义·五行解》记载:“刑所以五何?法五行也。大辟,法五行之灭火;宫者,法土之壅水;膑者,法金之刻木;劓者,法木之穿土;墨者,法火之胜金。”《五行大义》进一步解释说:“火能变金色,故墨以变其肉;金能克木,故剕以去其骨节;木能克土,故劓以去其鼻;土能塞水,故宫以断其淫;水能灭火,故大辟以绝其生命。” 以上两段史料尽管说法有所不同,但均从五行出发论证五种刑罚的合理性,构建出了五刑与五行之间的对应关系。东方有“五刑”,西方有“十诫”,但东方的“五刑”是有源的(五行五典)。

同音字:辐、服、福、敷

《元贞之道》很早就知道青铜太阳轮与“十日太阳历法”有关,但一直觉得这个“五辐”轮不简单,应该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偶然看到一幅厦门民间收藏的“三星堆彝尊”玉的照片,恍然有悟, 五行、五辐、五服、五福、五事、五纪、五刑等等,难道《尚书》中的尧舜禹是在说以“五”为尊尚的“五”典?而不仅仅是后人一直以为的用来计数的“五”。《史记五帝》中就有“其神谓之五帝”的明确记载。

三星堆青铜五辐太阳轮

三星堆彝尊,或福尊

《尔雅·释器》:“彝、卣、罍,器也。”郭璞注:“皆盛酒尊,彝其总名”

最早用酒来祭祀的“福”字,后来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国语·晋语》:“今夕君梦齐姜,必速祠而归福……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置堇于肉。” 后人注:“福,祭祀用胙肉也。”后来“福,佑也。” 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

三星堆青铜五辐太阳轮

双手捧酒尊(畐),用酒祭祀的“福”字

三星堆出土了许多跪着的青铜和玉小人,“服”字的甲骨文和金文可以解读为“跪服的小人用肉来祭祀”,或者“跪服的小人前有赏赐的肉,后有一只手在按住他”,笔者认为后者解读更符合《尚书》中“锡和刑”的“飨用五福,威用六极”本意。

三星堆青铜五辐太阳轮

前有“肉”吃,后被“手”按住的“服”字

三星堆青铜五辐太阳轮

三星堆出土跪着的王和小人

“彝伦攸叙”:为帝者要以身作则,亲为“表率”,尊尚“五典”

“五帝”部落联盟时代

五帝时代是部落联盟时代,原来松散的氏族部落,开始逐步形成有核心共主、有组织的部落联盟国家治理体系。作为联盟共主的“帝”,围绕“中”的核心为联盟组织建“极”:以“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的天地之道,构筑部落联盟内部稳定可靠的“五辐”组织结构,“用敷”建立以宗亲为纽带的“五服”国家行政区域管理体系。“帝”要“彝伦攸叙”,身为表率带头举“畐”祀“五典”,这就是“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帝”的行为规范,要“五事”,才能获得民众的尊爱;“帝”要“赏赐”尊尚神“五”的部落,以“五刑”惩戒不尊“五”的部落,鲧彝伦攸斁,就是个反面教材,并保持常态。这就是以“五”为尊的“洪范九畴”治国大法。

“五帝”到底是五个有代表性的个人的“五帝”,还是以“五”为尊的部落联盟标志的“五帝”时代?《尚书》中的尧舜禹是华夏部落联盟时代的共主,而且是部落联盟社会政治体系建设集大成者,《尚书》讲的内容就是以“五”为尊的《五典》!三星堆遗址应该是五帝时代,历经数千年部落联盟社会实践,积累到巅峰的文化遗产。为何会毁于一旦?是开始以“家”私天下的夏“启”,还是对“夏”私不满,后来代夏的“后羿”所为?三星堆遗址中有太多的“五帝”时代的文化痕迹,不能局限于狭隘、割裂的“夏商周”断代的考古研究。

夏商周是在华夏部落大联盟解体后,三代均共存于一个分裂动乱的年代,虽然夏、商、周在某个时期分别占有相对优势,暂时发挥局部主导作用,但没有一个朝代完成华夏民族大一统的事业。夏桀之子淳维,匈奴人的头曼单于,北遁后成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祖先;商箕子不归周,带领商遗民东去,成为朝鲜半岛鲜族的祖先;楚人自称“吾蛮夷”,“不服周”,这些都是实证。一直到秦,才完成大部分华夏“大一统”事业,到今天为止,华夏大一统的大中华事业仍未完成。

《元贞之道》认为,三星堆的“青铜太阳轮”应该叫“五辐太阳轮”,象征以“五”为尊的华夏大联盟。基督们崇尚的“十诫”,相对于华夏3000多年前崇尚的“五典”,其文化内容就显得太贫乏了。

感谢厦门民间收藏家保存下三星堆文明的遗物,让我们重新看到中华文化“以五为尊”的灿烂辉煌。而这些“遗物”资料却被三星堆官方考古机构公开“辟谣”,华夏“尊五”的文化观念早已经遗佚了,现代人是不可能造伪一个尊“五”的彝尊。《尚书》也曾被汉后儒子和史学家认为是“伪书”,但从《尚书》用词和用意上,春秋时代的人不可能有如此古老的含义。敬请无知的“官科”们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不要任意发声否定民间考古收藏。

《元贞之道》徘徊三月之久,在当代中华文化被割裂、鱼龙混杂之时,慎思后,决定发此文以正中华文化之正脉!

《五典》未失逸,就在《尚书》中。

苍天佑中华,“五星”红旗在飘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