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皖北解词︱老巴本,门嵌子,老公堆

 村庄物语 2021-03-20

老巴本

方言读音:láo  bǎ  bén

简明释义:树之根,人之本。

去年夏末,我随本县一个研究会组织的调查组,到几个乡镇,搞农村空心化的调查。听上了年纪的农民说,“土地是俺的老巴本”,随行的年轻人似乎不明就里。

其实,“老巴本”是旧时颍淮人常用的一个词汇。它的意思是一个人不能丢掉的根和本。它可以是某种物件,比如土地。自古,土地就是农人的命根子,也就是农民心中的“老巴本”。推而广之,它也可以指某种技艺,比如种地之于农民,打铁之于铁匠,信用之于商人,剃头之于理发师傅,识文断字之于文人墨客,都可以称得上“老巴本”。

颍淮为农耕之地。数千年来,农耕传统的浸润,农耕文明的滋养,造就了颍淮人追求平安、讲究稳当的人生哲学和生活态度。不论一个人一个家庭从事何种职业,闯荡到哪里,都必须有一个“老巴本”的东西垫底。有了这个“老巴本”,心里就踏实。丢了这个“老巴本”,心中就不安。

20世纪80年代以来,颍淮人脚踏改革开放的时代鼓点,到发达地区挣钱的“民工潮”大戏,一演就是三几十年而不衰。颍淮也成为全国著名的民工输出地。但颍淮人真正在外安家落户的,却少之又少。究其原因,除落户门槛外,人们不愿意丢掉“老巴本”,害怕丢掉“老巴本”,则是至关重要的因素。老家有几亩薄田,有几间旧屋,有几棵老树,有祖辈相处的乡邻……这些“老巴本”,时时刻刻都在召唤着他们回家。

门嵌子

方言读音:mēn qiàn zi

简明释义:门槛。引申为强烈的门第观念。

旧时颍淮农家,堂屋门下方,都有个“门嵌子”。一根普通的木棍,或者木条,两头连着竖起来的门框子。作为门里门外的分界,它其实就是门槛。

普通农家,“门嵌子”的高度,也就几个厘米。但也有那讲究一些的人家,“门嵌子”会高一些,10厘米以上吧。用一块高木板挡着的,则极为罕见了。因为这样做,人出出进进,总是磕磕绊绊地不方便。

但在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中,彼时的颍淮人又常常拿“门嵌子”说事。你家“门嵌子”高,他家“门嵌子”高之类。在这里,“门嵌子”跟常说的“眼眶子”类似,用的都是引申义,与原意基本不相干的。“门嵌子”高,是说那一家有着强烈的门第观念,通常不跟普通人家交往的。相应地,人家知道他家“门嵌子”高,一般来说也不上他家的门。当然,话这么说,并不一定他家的“门嵌子”,就真的有多高。

过去,“门嵌子”高的人家,多为乡村里的富贵之家。这样的人家,“眼眶子”也就高些。他少跟穷人家打交道,可能也有个怕别人沾光、借光的考量,或许还有生活习惯不相对等的考虑。几十年的改革开放,在颍淮大地,一个明显的变化,就是模糊了穷富之间的界限。腰包里都鼓鼓的,谁穷谁富,已很难说得清了。这个过程中,也几乎没有人在乎“门嵌子”的高低了。它跟“眼眶子”一起,迈进了过去时。

老公堆

方言读音:láo  gǒng  děi

简明释义:年迈父母直接掌控的家产。

现在的人,大都对“老公”耳熟能详。那是女子对丈夫的称呼。当然,其中可能有某样撒娇的成分。

但旧时颍淮人的“老公堆”,跟前述“老公”无涉。它是说,年迈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积攒下来且能够掌控的家产。包括房子、树木、古董等不动产,也包括他们私下里积攒的养老、防老的资金。父母双双故去之后,“老公堆”就成了爹妈留下的遗产——“皮胃”。

究其来源,“老公堆”中,有祖辈传下来的,比如古董、银元等,可能还有别的值钱的物件。有夫妻两人辛苦挣来的,比如儿女分家后他们积攒下来的私房钱。农耕时代,很多的小辈,都会盯着“老公堆”;很多的大家庭、小家庭,都会因“老公堆”的分配不均,而闹出事端。严重一些的,兄弟姊妹之间,妯娌姑嫂之间,还会大伤和气,多少年形同陌路,老死不相往来。通常,因为“老公堆”而出现了分歧,都要请“公亲”——兄弟姊妹共有的亲戚,以舅舅、姑父为主——主持公道的。那时候,“公亲”公断“老公堆”的场合,简直就像法院判案一样。

颍淮这一方水土,滋养的本来是温温和和的人。但贫穷,似乎一直跟颍淮人相生相伴,如影随形。当这里的人甩掉了贫穷的帽子,因“老公堆”而起的纠纷,戛然而止。那两眼盯着“老公堆”的人,成为他们的乡党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思想的实践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