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黑白文档说说铜元
2021-03-20 | 阅:  转:  |  分享 
  
说说铜元

自1900年广东省机制当十铜元问世以来,数十年中各省铜元铸量至少在几十亿枚上,其中少量是样币,试铸币及错版币。很多集藏者都希望在众多流通币中找出一枚上品铜元来,但并非易事。试铸币因未正式发行,铸量少,版式和常品不同,凡多年积累经验,对普通铜元非常熟悉的人就容易区别出来,试铸币及样币与一般铜元差异也表现在铜质或厚度,大小上,如奉天的红铜元,湖北,江西的黄铜元都属试铸币或样币性质,但必须是精美官铸版。因为湖北,江西省有不少黄铜元都是私铸,那就不能视作样币或试铸币了。白铜质的铜元都属样币性质,然而其中也有伪品,最简单的作伪方法是将普通铜元镀银或镀镍,也有正式取白铜胚饼用机器打制的,以前曾见到安徽、湖北等白铜元伪品,近年新出直径达3。9厘米的浙江省当十白铜元,乃泰国钱币商伪造。但直径3。1-3。2厘米,和当二十铜元相似的当十铜元确实存在,曾见奉天,湖北,广东等数种,薄片型,重量和一般当十铜元相近,湖北省又有大清鄂字十文大样,广东省则分正圆形及榄圆形二式,这些铜元估计是初铸时试样,一说制作不精的属于私铸,而发现少,近有泉家又提出了新见解。????样币的另一个特征是厚度不同,一般当十铜元的厚度为1。2至1。5毫米,样币的厚度为2。2至3毫米,当二十铜元的厚度在2毫米左右,样币约3毫米。然而普通铜元也有厚薄之分,当十铜元应重7。5克,厚1。5毫米,但薄片铜元不足五克,厚仅一毫米。当二十铜元应重15克,厚二毫米,但薄片重11克,厚1。2毫米。以户部当二十铜元为例,光绪元宝背珠圈龙的都是厚片,应是前期所造,龙外无珠圈的大部分是薄片,厚片少,大清乙丙午年份者是厚片,而丁未年则薄片极多,厚片较少,宣统大清当二十铜元的情况和丁未相似,所以请读者千万不要将一般厚片铜元当成样币。????在《古钱币图解》及《简明钱币辞典》中对上述户部大清两午当二十铜元评级过高,因以往在藏家处见到这种铜元不多,但近年在各地积存的旧铜元中大量发现,唯品相均差,如重新定级只能评为4中或4下,敬请读者鉴谅。又《古钱币图解》305页上列中间是中华民国河南省造十文样币,厚2。5毫米,原拓上有该钱厚度,但制版时被人误为墨迹而删去致样币特征不显,成了一枚普通币。所谓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恐贻误读者,曾写补充说明一篇,刊于《上海钱币通讯》第十七期上,但犹恐见者不多,特在此再行刊出,以防讹传。????在普通铜元中找一枚错版比较容易一些,但多数是压制时的次品错版,如一种阴阳面铜元,是压制好的铜元未能及时跳出,第二片铜胚又进入机糟压制,致二币相叠,后一枚就成了阴阳面。今试举几例:1、湖北省造光绪元宝,2、浙江省造光绪元宝,3、湖南省坐龙,4,安徽省坐龙,安徽铜元中阴阳面者少,5、大清丙午鄂字,6、大清丙午鄂字大样,按一般当十铜元直径2。8厘米,此为3厘米,少见,7、大清龙,8、天津中华民国开国纪念铜元,9、河南省造当制钱二十文,凡民国时的阴阳面铜元少于清代,二十文更少。????还有一些其它原因造成错版,如大清铜元丙午鄂字错版,系第一枚铜元压制后未全部跳出尚有一小半留在机糟内,第二枚铜胚盖在上面打制而成。湖北省造光绪元宝重打错版,此铜元打制后移位未跳出,第二次复打造成。浙江省造光绪元宝背宝泉,此为钱局内工人戏作,即予将宝泉方孔钱放在机糟内龙纹钢模上打成,而这枚方孔钱也成了有龙纹的方孔铜元了。????有的错版系钢模上的问题,如河南省二百文铜元,英文河南末错,但下缘200,CASH反书,系钢模上刻了正字造成。1933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二百文铜元也有这种反书错版,均少见。????还有一些双面龙面字的铜元,犹似古钱中的合背,合面一样,两面都是阳文,制作精美,既有普通厚薄者,也有形制特殊厚片,均属试样性质,以江浙二省为多,如江南省双面龙铜元,未流通,从拓图上可见它的精美程度,但这类样币并不十分稀罕。????大清铜币错配龙背的铜元共见七种,以阴文宁字配江南立龙者最为常见,存世数量之多似不能再称为错版,可能是配套的钢模在使用中损坏,而大清宁字正钢模及江南立龙背模留存尚多,所以凑合使用,乃钱局中的权宜之计阳文宁字配立龙稍少些,户部丁未大清铜元配江南立龙更少些,借用了户部正面钢模。此外又见大清皖字错配坐龙,立龙版,大清准字错配忆龙版,大清汴字错配立龙版,上述四种均罕见。????英文错版也是铜元中一大专题,如广东省十文错成一分,一分错成十文,安徽省十文错成一分,江南省错成江苏,江苏省错成江南等。程式固定,前谱介绍已多。再举几例:??????1、湖北省光绪元宝英文错版,背上缘PROVINCE错成PROVINCF。此币原在流通品中发现,边道隆起,厚达2毫米,重8。1克,形制和普通铜元不同,字细而精,正面有磨损,但精美仍逾常品。可能初铸时发现英文错误,逐重新修正,今常见铜元中有此版式,但英文正确,边道也无异常,厚1。5毫米左右。此外又有英文V字错的,存世多于上品。??????2、湖南省造光绪元宝背英文湖北省,系湖南省初铸铜元时仿湖北式样,将北字改成南字,而满文宝源及背英文未改,发现有错后不再打制,流传少,其龙纹与两省都不同。??????3、河南省造光绪元宝,背英文HO-NAN变成HOU-NAN,存世极罕。????在研究英文错版铜元时,须分清是官铸还是私铸,因为私铸铜元大部分英文都有错误,尽管存世不多也无足轻重。但也有部分私版铜元制作稍精,接近官版,如湖北省光绪元宝珠圈旱龙私版,重7。5克,英文掉P字,龙纹等也和正式官版不同。但整体风格却与江西珠圈龙非常接近,按江西光绪元宝有坐龙,立龙,飞龙等多种版式,唯独珠圈龙极少,以前的《新光》及《生报》金银镍币展览专页中都有介绍,凡普通江西铜元正面满文为宝昌,英文西字为SI,此枚珠圈龙满文为宝源,和湖北铜元版式相同,背英文为小字SEE,龙纹制作粗率,所以有人戏称它在官版和私铸间。????有的铜元看似私铸,实则出自官局,如安徽的薄片铜元即是一例,乃当时用了薄胚饼造成,因发现不多,以前身价甚高,其中最奇者为大清丙午皖字背宣统阔面龙一品,按宣统阔面龙本身就不多见,更错配以丙午面,且为薄片,所以罕上加罕。????近年所见民国铜元之出谱者有河南省造中华民国五十文,河南何公州先生藏,据云出自信阳,常见者上缘为中华民国二十年,背面嘉禾也不同,另有中华民国三年四川壹百文沙版文字币,实为甘肃省天水孔繁锦所造,文字不知何义,天水翁文忠先生供拓。























-4-









献花(0)
+1
(本文系搵银籴米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