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辉光日新1113】这不是强大,是麻木!(图:少儿才艺13)

 新文艺 2021-03-20




“V” 习惯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知行合一。
每天读(听)书不少于30分钟
遇到烦心事及时转念
       对自己微笑3秒钟
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生活一辈子


  琐事杂记  

黑龙江又一起血案,那么残忍,那么长时间之后才被发现......

济南一名女大学生留下遗书......

那么多人愤愤不平,那么多人在呼吁、在支招,但是我却似乎异乎寻常的平静,心里不再流血,不是我冷血,也不是血流干了,更不是我变得强大了,而是我近乎麻木了。

我相信,麻木的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

有些孩子在指认现场的时候,神情“镇定自若”,甚至很轻松,带着浅浅的笑......

有些老人甚至会轻抚着孩子的脸,满是心疼地嘘寒问暖,轻轻地安慰TA“没事的,孩子,会过去的!”

有些父母还会大声地要求警察轻一点:“TA还是个孩子!”

有些亲友还会联名签下“原谅书”,希望法律能再给孩子一个机会,“人死不能复生!不想在失去一位亲人之后再失去一位亲人!”

类似的案例有点举不胜举了说其它的似乎都那么无力了

孩子的麻木,在于他们从家庭中、从至亲至爱的人身上感受不到温暖、感受不到鼓励、感受不到“爱”,家长的很多的“爱”,在他们看来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应当应分的;很多爱是有条件的,是付出之后“希望”孩子回报而他们却感到无能为力的;很多爱则是畸形的,是打骂、是训斥、是愤怒、是无奈、是冷酷、是嘲讽、是发泄、是使孩子感到孤独、寂寞、冷!

所以有些孩子的过激行为,在他们看来是使家长得到解脱,是自己得到解脱,全然不知道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家长的麻木呢?不恰当的爱不是爱,那是害!什么叫恰当?怎样才恰当?谁能告诉家长?家长和准家长们能不能听得进去?有没有条件遵照执行?

家长们肯定感到委屈:我们“爱”TA爱得那么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要星星决不摘月亮给TA,为什么就是换不来他们的心呢?!

家长好难啊!

......

不说了,不是一句话两句话能说明白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彻底转变的。

亲子交流:

昨天跟孩子交流短视频的危害,但是,现在各种平台的“威力”太大了,再加上一些主流媒体的推波助澜,孩子对我的话并不是完全相信的。不管怎样,没有强求她认可,只是告诉她我的观点,希望她会有节制,能够有自己的思考和正确的选择。

孩子主动交流此次考试的重大失误,但是只是说没想到,我让她从临场情绪控制、考试时间调控、新题型理解应对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看来她对自己的弱势学科还是有信心,我只能说一些笼统的无关痛痒的“大道理”安慰、“指导”她,她自己却不管不顾地(那么晚,打扰老师了!)向老师请教。只要她自己不放弃、积极地想办法,那就尽可能地鼓励、支持呗!

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只有这样,孩子有问题,才会跟家长友好地沟通交流,家长就应该多鼓励支持;不管家长学历水平多高,有些问题的解决,还是应该依靠孩子的老师、同学,孩子肯向老师、同学求助,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才不会太枯燥、太无聊,才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孩子的发展才会更全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