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振兴】岑河农耕文化博物馆的老物件,你能叫上名字的有几样?

 荆州日白社 2021-03-20

老牛卸犁伺刀俎,

秸秆含恨远庖厨。

化工食品添加剂,

医院每闻泣与哭。

农耕时代温饱难,

勤俭持家多淳朴。

博物馆藏流连看,

依稀又回桃花坞。

        ——2021.2.20《沙市岑河王渊农耕博物馆》王渊农耕文化博物馆,位于湖北省荆州市沙市区岑河镇王渊村,许多农具及传统农家用品,整齐的摆放在农耕博物馆内,很多人在这里找到了浓浓的乡愁,寻回了儿时的记忆。

      有的游客说:“看到这些老物件啊,一下就勾起了我对曾经儿时的回忆,有些东西我用过,还有一些东西,我见都没见过,这是我们生产生活所留下来重要的一个记录,同时也告诉我们要牢记历史,不忘初心,要留住美丽的乡愁,常回家看看,珍惜当下美好幸福的生活。”

     农耕文化博物馆并面向群众免费开放。博物馆的藏品丰富多样,包括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其中有老式手摇纺纱车、锄头、石磙、磨盘等,这些藏品大多是当地村民闲置的农耕器具,时间最长的距今已有近100年。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原始的农耕生活用具,在人们的视线中已渐行渐远。荆州农耕文化博物馆,主要是想还原以前乡村的农耕生活记忆,传承农耕文化、弘扬农耕文明,让后辈记得住乡愁。

      开馆以来,馆内收藏的物件由少到多,由单一到多样,让参观者了解前辈的智慧、乡间的历史,体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衣食住行等各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

      缺少记忆的民族不会拥有光明的前途,缺少记忆的城市亦无法拥有美好未来。没有源头的河流会枯竭,没有记忆的城市就缺少了安身立命之根。农耕文化,如同一条川流不息的大河,源远流长。在荆州这片饱经沧桑的人文沃土上,沉淀着许多故事和印迹,如涓涓细流,汇入文化的汪洋大海。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农耕文明历史的国家,农耕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活态农业文化遗产,之所以能够历久弥新、广为传诵,是因为其浸润着先辈们“天人合一”的发展理念、蕴含着农业生产的基本规律、渗透着资源永续利用的智慧哲理。

       基于以上理念,荆州农耕文化博物馆旨在通过展示江汉平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成就、传承提升中华农耕文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农业文化遗产中的农学思想、人文智慧和科学道理,为增强文化自信,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为人类文明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分享中国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