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经济万年史】007欧洲新石器时代经济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1-03-20

欧洲新石器时代经济

欧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受到西亚和北非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影响,主要分为希腊半岛、中巴尔干地区、多瑙河流域、布格河——德涅斯特河流域、克里米亚地区、第聂伯河——顿涅茨河流域、东欧森林草原地区、伏尔加河- -卡马河流域等几种类型,文化面貌比较复杂、互有影响。

希腊半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最初阶段属于前陶时期,年代约在公元前6 千至前7 千年间,主要分布在希腊半岛北部的色萨利地区,南部仅有零星发现。典型遗址为阿尔吉萨、赛斯克罗、苏夫利等。前陶新石器文化阶段,希腊半岛的原始居民居住在椭圆形半地穴式房子里,有的房屋地面铺垫砾石,并有灶址。生产工具中盛行燧石和黑曜石打制的细石器,用作镰、锥、小刮刀和箭头,出现了少量磨光的石凿和鹤嘴锄。各遗址都出有比较丰富的炭化谷物,包括大麦、小麦、粟、橡实,还有豌豆、小扁豆和巢菜。这一带发现的麦类和野生品种区别明显,已接近现代栽培品种,说明培育的时间已较长。羊是当时的主要家畜,山羊和绵羊骨骼的数量占兽骨总数的85%。希腊半岛的前陶新石器时代文化是欧洲最早的农业文化。

中巴尔干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的时间比较漫长,年代约在公元前5500年至前2000年之间,主要分布于保加利亚、南斯拉夫、罗马尼亚西南部和匈牙利南部各地。这一带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分成早、中、晚三个发展阶段,早中期东部地区以卡拉诺沃文化为代表,中部以斯塔尔切沃文化为代表,西部则与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印纹陶文化相一致。晚期阶段,中巴尔干各地的文化发展渐趋统一,经济水平在交流与融合过程中同步发展,典型代表是温查文化。

卡拉诺沃文化主要分布在保加利亚的东南,年代约在公元前5500- 4500年。这里的居民多在平原地区组成村落,由方形单向住房排列成比较整齐的街巷。出土的石器多为石镰、石臼和弹丸等,陶器以梨状瓶为特色,较精制的产品还常绘画简单的图案。

斯塔尔切沃文化与卡拉诺沃文化同时并存,主要分布在南斯拉夫和罗马尼亚西南部。遗址中发现了栽培的小麦、大麦和豆类,驯养牛、羊、猪等家畜,渔猎经济仍占重要的地位。陶器多数较粗糙,少数精致者也施以彩绘条纹或网纹,螺旋纹。这里发现的石器与卡拉诺沃文化基本相同,只是骨制品有所增加。

中巴尔干地区西部的印纹陶文化年代约在公元前5400-3700年间,遗址以洞穴为主,平原地区的小河两旁仅有少数简陋的草棚,反映出当地居民因季节不同而迁居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俗。这一带是欧洲印纹陶文化的发源地,先进的农业文化即从这里传播到西欧。

温查文化是从斯塔尔切沃文化发展而来的,年代约当公元前4500- 3000年,中心地区在南斯拉夫,并逐渐扩展到中巴尔干各地。这一时期定居村落的规模比过去扩大了,温查遗址面积达8 万平方米,住房一般由两间一套的房屋组成,有木骨泥墙和夯土地面,后期出现3 间的房屋,中房有灶,后间为贮藏室,这些房舍排列成整齐的街道。从温查文化的建筑遗址看,已经向城市发展,是农业经济十分稳定的反映。当时的生产工具仍以石器、骨器为主,但已出现红铜制造的串珠,并在南斯拉夫发现了温查文化时期的铜矿采掘遗址,说明已接近铜石并用时代。当时的居民使用的陶器主要是黑陶高脚杯、钵和大水罐,少量施以彩绘,亦有泥塑人像和动物像出土。

中巴尔干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欧洲年代最早的农业文化之一,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晚期不仅出现了金属工艺,而且有了图形文字的萌芽。这一带的原始农业经济,对西欧的经济发展有很重要的影响。

多瑙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盛行于公元前4千年前后,因各遗址出土的陶器大多饰有各种线形刻划纹图案,又称" 线纹陶文化" ,主要分布在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南部等地,北部可达荷兰,即多瑙河流域和莱茵河以东地区。典型遗址有比拉尼、埃尔斯洛、桑博热茨等。当时已有很大的村落,7-10间一套的长屋是线纹陶文化的特色,可能是一个大家族的住所。农业生产以种植小麦为主,家畜最多的是牛。陶器均为手制,典型器物有半球形的圜底钵和葫芦形的长颈瓶。生产工具中常见磨光的锛形石斧,说明当时伐木和建筑是很重要的劳动。线纹陶文化起源于欧洲东部的多瑙河下游,是欧洲农耕文化的主体之一,也是欧洲新石器时代经济的重要支柱。

布格河- 德涅斯特河流域文化,是东欧南部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主要分布于乌克兰的南布格河中游和摩尔达维亚境内德涅斯特河中游,年代为公元前5500- 4000年左右。该文化的居民常在河滩台地或河中岛上建筑居住营地,聚落规模很小,房屋多为长方形地面建筑或椭圆形半地穴式建筑,室内外间或有窖穴、火塘和石块垒砌的炉灶。手制的陶器比较粗糙,器物有不同形制的罐,也有钵、碗和杯,有简单的刻划纹和压印纹。石器多数是燧石制的细石器,发现了研磨谷物的石磨盘。骨、角制作的捕鱼用具十分丰富,鱼骨、河蚌壳发现较多,也出土了牛、猪、羊、狗等家畜骨骼。农业生产主要种植小麦和大麦。早期阶段渔猎、采集经济比较发达,晚期农牧业有明显发展,渔业的地位下降了。布格河- 德涅斯特河流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与周围诸原始文化关系密切,受巴尔干半岛的文化影响很深。

克里米亚半岛的新石器时代文化是从当地中石器时代文化直接发展而来,年代在公元前5 千年至前2 千多年。迄今所发掘的遗址大多在山区,草原地区极少发现,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这一地区的新石器时代居民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活动,已有家畜饲养业,农业经济尚不明确。生产工具基本上是燧石制作的细石器,其中一面加工的石核、刀形小石片、短刮器等仍保留着浓厚的中石器时代传统风格。陶器一般为手制的灰陶,基本器物为大口圆腹的尖底器或圜底器,与中欧和东南欧其它新石器时代文化有显著的差别。

第聂伯河——顿涅茨河文化,是东欧森林草原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这种文化的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口沿常有一排圆窝纹,器身饰满篦纹、戳刺纹或划纹,所以考古界又称其为" 篦纹——戳刺纹陶文化".主要分布于第聂伯河中下游左岸及北顿涅茨河中游、白俄罗斯南部,年约当公元前4500——2500年,是由当地中石器文化发展而来的。这一带的原始居民习惯于在河岸或湖沼边营建聚落,房子一般为5 平方米左右略凹入地下的长方形立柱式,内设火塘,外有窖穴。陶器简单,有罐、钵和碗几类。生产工具中细石器较多,也有骨镞、标枪头、鱼镖、鱼钩等骨角器。从生产工具和遗址中大量贝壳堆积来看,这种文化的居民是以渔猎经济为基础的。兼营采集,有了初期农业,并驯养了牛、马、羊、狗、猪等家畜。在少数晚期墓葬中发现了红铜丝和金丝制作的装饰品,说明已进入铜石并用时代。

在第聂伯河——顿涅茨河文化以北的广大森林草原地带,比该文化略晚还有一种相近似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陶器的纹饰而称为" 小窝——篦纹陶文化".这种文化从伏尔加——奥卡河间地往北分布到芬兰和白海沿岸,往南分布到沃罗涅日河上游和顿河上游地区。在这广阔的地域内,小窝——篦纹陶文化又可划分成若干文化类型。共存的年代在公元前3 千多年到公元前2 千年左右。由于地域相连,这种文化的居民房屋建筑和第聂伯河——顿涅茨河文化一样,生产工具和日用陶器则大量增加了,不过居民仍以渔猎和采集经济为主,农业十分落后。晚期遗址中曾零星发现青铜器残片和坩埚。

东欧乌拉尔山西侧的森林地带,公元前4 千年到前2 千年左右生活着伏尔加河——卡马河文化的新石器时代氏族部落。该文化的居民营地往往建筑在河湖岸边台地上,房屋为方形或长方形半地穴式。该文化盛行形体硕大,火候较高的夹砂陶罐,纹饰与西部森林草原地带其它文化所见相似。从出土的石器,骨角器及大量兽骨可知这种文化的氏族部落也是以狩猎和采集经济为主的,晚期遗址中发现少量的红铜短剑和铜锥。

总之,日益丰富的考古资料显示,欧洲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农业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与西亚地区农业经济的扩展有着密切联系。在中石器时代,东南欧活跃着许多狩猎者与采集者集团,但人数并不很多,大约在公元前8 千年,土耳其安那托利亚地区的早期农业部落将农耕技术传至希腊半岛和东南欧,不过这种传播当时仅限于旱地农业、家畜驯养和某些工具、陶器的制作技术方面。从陶器的型式、装饰题材上看,希腊半岛和东南欧各地的原始居民很快就形成了自己各自的风格。

希腊南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法兰奇蒂洞穴遗址和克里特岛上的诺索斯遗址出土遗物表明,公元前6 千年左右西亚的新石器时代农业居民从海上到达希腊,并很快在北部色萨利平原上开始了定居生活。巴尔干与罗多彼山脉之间是色雷斯平原,有登萨河、马里查河及其支流穿越,是一条从西亚通向欧洲的大道,可以从保加利亚索非亚盆地经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业摩拉瓦河谷而达匈牙利平原,卡拉诺沃文化和斯塔尔切沃文化的陶器风格,大多数农作物及家畜的种类,都与西亚地区的相同,可以看到农耕文化的传播。

希腊半岛和欧洲东南部是欧洲大陆最邻近西亚地区的地方,因此必须成为新石器时代早期农业向欧洲扩展最早的区域,经济形态上基本上继承了西亚的原始农业传统。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巴尔干半岛和中欧、东欧整个农业文化都是从西亚扩展形成的。在东南欧和欧洲中部自旧石器时代至中石器时代一直有原始氏族生活、迁徙和开发,多瑙河中游一带的线纹陶文化从中欧平原到莱茵河下游的扩展,长时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保持了文化面貌的一致性,是欧洲大陆新石器时代文化的主体。所以,西亚农业经济对欧洲的影响虽然深远,但毕竟亦有限度。欧洲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各地的不平衡性,也是这种历史进程的反映。各地原始文化在交流融合中迎来了新的时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