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南旧事之南京朝天宫

 后街拐角 2021-01-12

话说那日去小王府巷,下车有一小插曲,往小王府巷去路过那朝天宫,就要走过去了,心里总感觉有点什么。好多好多好多年以前,曾来过这朝天宫,朝天宫是干嘛的?不知道。当时只是感觉人哄哄乱哄哄,觉得很多人在那里晃,也没有什么外地人游玩。看到不少卖石头卖铜钱的。。。这朝天宫到底是干嘛的,从去到走都不知道。也就是在里面跟着乱哄哄的人在里面转了转。。。反正感觉和皇帝什么的有关系。。。这次一看,乖乖红墙大殿,感觉很有气派又不失威严庄重,不由得有一种要进去看看的冲动。进到里面除了那殿啊门啊庙啊廊啊。。。那小桥水榭,亭台楼阁更是让我惊叹!好了,说正事,这朝天宫到底是干嘛的?回来找了一些资料,是这么说的。
朝天宫位于 南京 市秦淮区朝天宫街道水西门内冶山,是 江南 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古建筑群,现为 南京 市博物馆。南朝时曾为总明观太学所在地,明朝时为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礼仪的场所,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和文武官员学习朝见天子的地方。清代以前建造的朝天宫毁于太平天国战乱期间。今天的朝天宫古建筑群为战乱以后的清同治五年至九年(1866年-1870年)间在清前期原址上改建而成,从宋元明代的道教建筑变成了儒家的文庙和 江宁 府学( 江宁 府学旧址则改为武庙,民国时期改为考试院,在鸡鸣寺附近的 南京 市政府一带);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政府将 南京 朝天宫古建筑群开辟为 南京 首都高等法院。
这内容多了去了,里面看到的总之就是说什么宫啊,观啊,庙啊,学啊。。。什么什么的。最后都成了法院了。不过我在内容里还看到了这么两句话,让我肃然起敬,就是。。。
朝天宫所在的冶山是 南京 最早的城邑冶城所在地,
南京 的发源地之一。
当然更详细的内容,喜欢者还可以自己去专研研究,就不多说了。
接着说朝天宫,还没进去就看到了这个,足以让我惊叹!万仞宫墙!“
万仞宫墙啥意思?最早和 曲阜 有关。 曲阜 明 故城 正南门也叫仰圣门,上面镌刻着万仞宫墙;四个苍劲有力的朱红大字。关于这四个字的由来,《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辅佐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些。在场的子贡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墙内的一切,而我老师孔子的那道墙有数仞高, 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宗庙的宏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叔孙武叔听了这番话,顿时为自己的浅薄感到无地自容。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后人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
于是明胡攒宗题写了万仞宫墙镶在仰圣门上。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以后各地凡是与孔子,孔庙,城啊,堂啊,墙啊什么的都写上“万仞宫墙”了。反正意思就是说孔子知识渊博,文章道德水平高。

这条河应该是那条运渎,古运渎。后面会说到。

。。。前面的院落免费

。。。道贯古今,形容学识渊博的人,道就指学识;贯,顾名思义,贯穿的意思;古今指古代与现代。

德配天地,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
里面是个广场。再进一道门要收费了,都到了这了,收费也要进了。已经被震撼到了。

。。。櫺星门, 中国 传统古建筑名,是文庙中轴线上的牌楼式木质或石质建筑,古代传说棂星为天上文星,以此命名意味着孔子为天上星宿下凡。象征着孔子可与天上施行教化、广育英才的 天镇 星相比。

。。。进后院。

进去看到文庙了

看到孔子像了

。。。 香港 人捐的

。。。

大成门

大成门取自《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之意。大成门面阔29米,因为旧时门两旁陈放戟等仪仗设备,又称戟门。大成门分左中右 三门 ,中门专供皇帝祭祀时出入,亲王、郡王走左右两门,一般官员只能走戟门两端的 ‘金声”和“玉振”小门。“金声”、“玉振”之名亦出自《盂子》。

大成门后为文庙二进院落。

想想啊,几百年前这条路,这大门都是皇帝走的。现如今一般百姓还是不能走。从旁边绕过去吧。

明代《奉敕重建朝天宫碑》
朝天宫在明代进入了最辉煌的时期,自洪武十七年(1384)明太祖赐名以后,朝天宫一直为皇家专用道场。成化年间。朝廷对朝天官进行了大规模重修,竣工后。大学士 商洛 撰写了(奉敕重建朝天宫碑)

碑高近6米,分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碑首为浮雕 云龙 ,刻划精细:碑身两侧饰有宛乱龙纹,碑座龟趺形,昂首圆目,形态生动。碑文1000余字,记载了明初朝天宫的定位、规模,及成化年间重修的始末,是研究明代朝天宫沿革、规制、布局等的重要史料。
敕,诏书,命令的意思。

这碑上什么也看不到了。

走过大成殿后面就是展览馆了。

看了一处宋明时期的服饰展。

。。。

记得这是宋时的服饰。现在也有人穿吧。又是一个轮回?

。。。这里有不少实物。

出来往后走,一片鸟语花香。 江南 园林的感觉。

穿过这。。。上冶山。。。

山顶有一敬一亭。

敬一亭

敬一亭为八角形,设在冶山最高处。据《明史》记载,明嘉靖五年( 1526)“颁御制 《敬一亭》于学宫”。《敬一箴》是嘉靖帝撰写的一篇箴言,要求天下恪守孔子的圣人之道。各地学宫纷纷将这篇箴言刻成石碑,建亭供奉,所建之亭遂称为“敬一亭”,成为文庙标志性建筑。

站在冶山最高处远眺 南京 城。

这朝天宫后面,冶山最高处竟然还有如此惊艳的美景,亭台楼阁,鸟语花香,古木参天,小桥流水。。。怎么说都不为过。

。。。

。。。

。。。

正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冶山下来,从西边下去。又是几个展馆。这说的是 南京 的渊源。。。

。。。 南京 城的历史

明朝的钱

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 南京 江宁 将军山沐英墓出土。

南京 人

陶塑人面相,新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 南京 人就是这样。 南京 浦口区营 盘山 遗址出土。。。是这么形容的,前额宽平,额上戴冠,大眼高鼻,双耳招风,口唇微启,神情憨厚而不失威严。这是迄今为止南京 地区发现最早的陶塑人像。被称为“ 南京 人”“金陵先祖”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早期的 南京 人就是这样的。

青瓷羊, 南京 象山 出土,东晋时。

青瓷灯,雨花台出土,西晋。

金坠,宋时, 江宁 出土。

木屐,东晋南朝,集庆路颜料坊出土。

就是这样的。有点像过去洗澡堂子里的木屐,不过没有下面那两块木头。

穿法。

。。。

有点像邻国那些人穿的。。。从我们这学去。他们还保留着。

砖上的男女出行的画像。南朝时。雨花台出土。

女子出行图

出行图。很精致,很逼真,很形象。

男子出行图,乘坐牛车出行是六朝南方士人中的一种时尚。

南京 自古山水明秀,物产丰饶。六朝以后,北方不断南迁的人口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之商业的繁荣,人们生活日趋富足,讲究社会风尚。尤其是明清时期, 南京 的匠心民艺、特色物产, 愈加丰富了 南京 人多元的城市生活。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

鎏金七宝阿育王塔出土于 南京 市秦淮区大报恩寺遗址。

城砖。

瓦当

青瓷俑群

青瓷俑群出土于 江宁 上坊。三国时。

人面瓦当,六朝时。
除了这个展馆,还有几个馆是 南京 的近代现代的发展史,内容很丰富。有很多资料史实。看看很有感受,感叹! 南京 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些形容词都无法充分表达。近现代史接触了解相对多一些,我就不多说了。各位有兴趣自己来看吧。
出得朝天宫,外面就是现代热闹的大街。

我又看了小王府巷后,等车回去时看到车站背后的墙上有这些宣传画介绍朝天宫的历史,冶山的历史。有意思把它拍下来。

这幅画是清朝时一个画家所作。能看出当时冶山和朝天宫的气势。

我把这些内容抄录下来,以使读者能更好的阅读。
素有“金陵第一胜迹” 美誉的朝天宫,背依冶山, 前临古运渎,依山而建,雕梁画栋,古朴典雅,冠绝江南 。这是 江南 地区现存规模最大、建筑等级最高、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朝天宫之名,系明洪武十七年(1384) 太祖朱元璋下诏亲赐,取“朝拜上天”之意。现存建筑为清同治五年(1866) 重建,中为文庙,东为 江宁 府学,西为卞壶祠,占地面积约50,000平方米。
朝天宫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朝天宫所在的冶山地区是 南京 开发较早、较为知名的地区,历朝历代建置、沿革屡经变迁,人文掌故,史不绝书。可以说,朝天宫的发展演变历史,是 南京 城市发展史的缩影,“一 座朝天宫,一部 南京 史”
纵观朝天宫的沿革变迁,历朝历代都重视冶山建设,无论是早期的冶坊、西园、总明观,还是明清时期的朝天宫、府学以至民国时期的故宫分院、高等法院等,都是官办机构。南朝时期的总明观是当时的国家最高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明代设立于朝天宫的道录司也是掌管全国道教事务的最高国家机构。

这段文字里有一句,背依冶山,前临古运渎,运渎什么意思呢?我查了一些资料。运渎水渠名。也就是运河。三国吴赤乌三年(240),左台侍御史郗俭监凿,于建业城(今 江苏 南京 市)西南开渠,“自秦 淮北抵仓城”(《建康实录》),以通漕运。五代以后堙废。
东吴时,古金陵开凿了运渎、潮沟(青溪)和东渠等三条运河,奠定了古 南京 城内水系基础。运渎主干今已无存,遗脉仅存朝天宫文化(国际)社区,从内桥向西,经鸽子桥、笪桥、鼎新桥、仓巷桥、文津桥、张公桥,在铁窗棂入外秦淮河。
运渎专指古代开凿的人工河,即运河。金陵古运渎主干今已无存,而旧时古运渎与随后开凿的潮沟(青溪)、东渠等3条运河,曾奠定了古 南京 城内水系基础。
该运渎两岸有很多桥,桥周边非常繁华,河里商船云集,两岸商店鳞次栉比,是为全国商贾贸易聚集之地,到了南宋乾道六年(公元1170年),建康城内不仅有牛市、马市、木料市、鸽子市、灯市,而且“银行、花市、鸡市、镇淮桥、新桥、筐桥、清化桥皆市也”。

作为千年胜迹,朝天宫具有地标性建筑的重要地位。唐代曾令天下郡县建紫极宫”, 南京 的紫极宫建在冶山;宋代宋真宗于大中祥符二年( 1009)下令天下诸路军、州并建“天庆观”, 南京 的天庆观也建在冶山。
朝天宫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巡游之地,李白、刘禹锡、苏轼、王安石等人,都曾在此留下经典之作。乾隆皇帝六下 江南 ,五次为朝天宫题诗,后人立碑流传,至今是朝天宫重要景点。
1957年,朝天宫被定为 江苏 省文物保护单位。1962年, 朝天宫古建筑群由 南京 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接管。古代建筑与古代文物交相辉映,使历史悠久的朝天宫重新焕发了青春。2005年, 朝天宫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为海内外游人了解 南京 历史与文化的最佳窗口。


台城春秋
朝天宫的历史沿革

朝天宫所在的治山,春秋称治城,东晋称西园,南朝刘宋年间称总明观, 唐称太清宫,宋称天庆观,元称玄妙观。明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钦赐其名,沿用至今。
从功能用途来看,朝天宫的历史沿革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传说中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设治铸剑”到东晋王导建立“西园”,其功能是冶炼作坊。
第二阶段从东晋王导建立“西园”,到南朝刘宋明帝泰始六年(470) 建立“总明观” 其功能为风景名胜。
第三阶段比较短,从刘宋泰始六年(470) 建立“总明观”到南齐永明三年(485)撤销“总明观”,作为国家教学、学术机构所在地。
第四阶段从“ 总明观”撤销开始一直到清 咸丰 年间“太平天国”起义定都 南京 ,这阶段除“太平天国”时期一度作为生产、储藏火药的作坊“红粉衙以外,一直作为道教宫观。
第五阶段从同治五年(1866) 开始直到清末,这一 时期朝天宫被改建为“ 江宁 府学”。
第六阶段,民国年间,朝天宫的功能用途屡有变更,曾作过“故宫博物院 南京 分院”(抗战前后) , 伤兵医院(抗战时期 南京 沦陷前)、首都高等法院特别军事法庭《抗战胜利后)等。建国后,陆续作过朝天宫小学, 南京 市工农干部补习学校、 南京 师范学校所在地。1957年 被列为“ 江苏 省文物保护单位” 1962年由 南京 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接管。


传说中的吴王夫差设冶铸剑
相传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曾在今朝天宫后山设冶炼作坊,制造兵器,故称“冶城”或“冶山”。
春秋战国时期,吴国在青铜冶炼技术方面以制造兵器见长,如果传说属实,冶山可以算是 南京 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了。
城南旧事之南京老门西(一)

城南旧事之南京老门西(二)

城南旧事之南京小王府巷

南京老城南,雨夜饮马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