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亚特兰大枪击案和每个人都有关

 吕杨鹏 2021-03-20
图片

放晴公园,数字世界里的光明角落。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3月16日,美国亚特兰大地区发生一起大规模枪击案。凶手是一名21岁的白人男性,名为罗伯特·亚伦·朗(Robert Aaron Long),他在三家按摩店疯狂射杀,导致八人死亡,其中有六名被确认为亚裔女性,其中包括4名韩裔和2名华裔(Xiaojie Tan和Daoyou Feng)。

图片

#嫌犯罗伯特·亚伦·朗

凶手在被逮捕后表示,他的作案动机是:自己有“性瘾”,而按摩院对他来说是一种“诱惑”,所以要消除这种“诱惑”。

枪击案发生后,当地一名警察Jay Baker在记者会上声称,凶手“昨天过得很糟糕”(Yesterday was a really bad day for him)。这样的说法引起了舆论的激烈批评,因为它看上去是在给凶手找借口。

更重要的是,这种说法掩盖了枪击背后的性别和种族因素。他不是因为生活不顺而临时起意、随机杀人,而是极有针对性地瞄准了底层亚裔女性。发生枪击的按摩院之间距离有50公里,这更说明凶手的作案是有着极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的。

图片

#人们在Xiaojie Tan的按摩院前献花

虽然官方还不愿意下结论,但很多人已经感受到:这起大规模枪击案是一场“仇恨犯罪”(hate crime)。

所谓“仇恨犯罪”,指的是凶手的作案动机是被偏见和歧视驱动的。也就是说,凶手是因为受害者属于某个特定的被歧视的群体而作案的,这样的群体包括性别、种族、宗教、国籍、身体外形、性取向等。

比如说,凶手因为对同性恋群体的偏见和仇视,而杀害一位或多位同性恋者,这就是仇恨犯罪。同样,基于对女性、少数族裔、残疾人的偏见和歧视而发起的犯罪,也都是仇恨犯罪。

图片

#美国司法部对仇恨犯罪的解释

在亚特兰大枪击案中,凶手明显针对的是特定的种族(亚裔)和性别(女性)。而且,他所谓的“性瘾”表述,是非常典型的将亚裔女性物化为性对象,不把她们当成人来看待和尊重。这是在西方社会长久以来普遍存在的一种对亚裔女性的偏见和刻板印象,认为她们温顺、臣服,又充满异域风情,是性的被动对象。

所以,这起悲剧和社会上的性别歧视、种族偏见有着分不开的关系。

也正因为如此,它不仅仅是发生在美国内部的一桩刑事案件——实际上,仇恨犯罪与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都相关,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成为某种基于人群的偏见的受害者,也都可能是对某个人群施加偏见的人。

图片

#仇恨犯罪可能伤害每一个人

例如,厌女犯罪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现象,无论是美国、加拿大,还是中国、韩国,都在发生基于性别偏见和歧视的犯罪现象。同样,遭受种族仇恨犯罪的,也不仅仅是亚裔美国人,还包括全世界各个国家中各种肤色、族裔的少数群体。

拒绝仇恨犯罪,就要让更多人联合起来,拒绝白人至上主义,拒绝厌女文化,拒绝恐同文化,拒绝一切基于性别、种族、宗教、国籍、身体外形、性取向的偏见和歧视。

我们还应认识到:仇恨犯罪频发的背后,是仇恨言论在社交媒体上的蔓延。

和仇恨犯罪类似,仇恨言论指的就是基于性别、种族、宗教、国籍、身体外形、性取向而发表的攻击性言论。此前发生在美国的多起白人至上主义者制造的大规模枪击案,就显示出他们受到了社交媒体上种族主义仇恨言论的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警惕的不仅仅是那些拿起刀和枪的凶手,还有那些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表与煽动仇恨言论的人,因为这些言论可能正在哺育下一个潜在的凶手。

避免下一场悲剧的发生,就应该把人当人看,不要用带着偏见的目光去看待某种特定的性别、族裔、性取向的人。因为当我们那样看着别人的时候,也总会有人用类似的目光居高临下地看着我们。

你曾遭遇过

仇恨言论或仇恨犯罪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