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老话:清明一喝三不吃,上坟之前要牢记,是哪几样东西?

 fxiaog 2021-03-20

导语:农村老话:清明一喝三不吃,上坟之前要牢记,是哪几样东西?

清明即将来临,又到了祭祖的时候,中国人认为人死之后,并非就是真正的结束,很有可能会是一个新的开始。

古代向来信奉神鬼之说,所以在祭祖和祭拜的时候都会有很多讲究,希望祖先庇佑,同时也是生怕自己哪里做不到位,惹上什么不干净的东西。这样的事情做得多了,就慢慢变成了一种习俗,流传了下来。

在我们这边的农村中有这样一种说法:清明一喝三不吃,上坟之前要牢记。清明节马上就要到了,你们那边有没有这样的说法?

清明一喝三不吃

【三不吃】

清明一不吃猪肉,我们经常能看到不管在祭祀谁,都会加上一盘猪肉,同样在清明祭祀先祖的时候同样也有猪肉。

我们清楚,古时候的农村物资本来就很匮乏,祭祀先祖的时候准备上一盘猪肉,不能偷偷吃,是因为对祖先敬重,吃点边角料,剩下的东西总可以吧!

但是很遗憾的是,这天不能吃猪肉,在古人认为“猪”和“祖”的意思差不多,吃猪肉就是在吃祖先的肉,上坟前吃猪肉是一种大不敬的行为,有违孝道,不过实在想吃的话,可以等到祭祀结束之后再吃。

第二个不能吃鱼,鱼本身就带有祝福的意思,我们过年的时候,餐桌上必定会有一条鱼,这象征着“年年有余”,但清明是去过丧,并不是一个值得庆祝的节日。虽然我们不能吃鱼,但是依旧还是要做一条鱼用来供奉。

最后不能吃的就是鸡肉,“鸡”同“祭”,吃鸡肉的话,就说明你今天并不是诚心祭拜,先祖得知后就会大发雷霆,不会保佑你,甚至还有可能家道中落,这个也是一整天不能吃。

总结下来就是这天我们尽量不要吃荤腥。

不过上坟之前我们要喝一样东西,那就是热水,这是先辈们的生活经验,在以前,人死后都会埋到很远的地方,一是因为古代有神鬼之说,二是因为人死后,尸体容易引发各种疾病,为了安全,所以坟地都离居住的地方很远。古代人不像我们有车,有各种代步工具,都是徒步前进,路程远,就很容易口渴,所以要补充水分,这是生活常识。

【结语】

这些就是上坟之前要注意的一些东西,不过我们都清楚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每个地区的习俗都会有很大的不同,就比如我还听说有的地方认为上坟的时候尽量挑选在上午,下午的时候阴气过重,就不能去,让人们祭祖的时候积极点,但有的地方认为早上和下午祭祖最合适,中午的时候阳气过重不适合祭祖。

不管什么说法听上去,后果都十分严重,不过我们也清楚,鬼神之说不可信,都是一些封建迷信,我们为什么还要遵守这些习俗呢?

因为在多数人看来,这些习俗并非只是人对鬼神的畏惧,而是孝心的一种体现,古人既然认为这是对祖先的敬重,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你们那边清明的习俗又有哪些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