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原生家庭的一些迷思

 明天心理 2021-03-20

编辑 梨子

图片来自网络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往期文章我们探讨了原生家庭是如何影响我们的。

(👇点击下面的蓝字即可阅读)

是不是一切都可以归咎于童年经历? | 探究原生家庭如何影响你我

但是有一点我们没有说明:原生家庭为什么在有些时候有那么大的危害,以致于我们中了原生家庭的毒?

最近和朋友聊天,他说因为学习心理学每次和亲戚见面都有人说他自己最近情况如何,等等等,要他帮忙分析,朋友不堪重负但是又不得不应付。上周末他去表哥家吃饭,表哥一家人热情地招待了他。他说他们很热情,不过表哥倒是见面就损人,聊天过程中也是即炫耀又暗贬,让人心生厌烦。

为什么表哥的表现如此不同?

朋友的表哥的表现,让我重新开始思考:原生家庭到底从哪些方面影响我们?

不同的人在家庭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也许在学校认真又负责的个体在家庭中的角色截然不同。家庭让我们变成了什么样的人?是更好还是更坏?而那些在成长过程中被父母操纵的孩子,现在都怎么样了?我同样很好奇那些反抗的人现在又变成什么样了

原生家庭各有不同

在必须依靠父母庇护的年龄,原生家庭是我们赖以生长、生存和玩耍的乐园。但是随着父母老去,孩子开始长大,作为孩子的我们必然会发现外面才是我们应该探索的地方,家庭却变成了某种“负担”。

因为要求的变化,我们势必离开父母的家庭,建立自己的家庭。我们的前二十年被自己的原生家庭塑造,不同的家庭各有各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年代的家庭都各有不同。这就是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东西,我们无法选择、无法拒绝甚至无法察觉。但是察觉一旦开始,战争就开始了。

脱离原生家庭

那些最早受原生家庭之苦的个体,最想做的事恐怕就是脱离这个让他饱受痛苦的地方。北大博士给母亲的公开信其实就是对原生家庭的宣战书,斗争必然产生于不满。存在矛盾就必然有斗争,原生家庭的矛盾让原生家庭有罪论深入人心。我们是他人苦痛的看客,因而好像感同身受觉得原生家庭真的有罪。

但是,对于有些观点我们可以赞同,可还是要保持接受不同观点的心态。所以个体的原生家庭是否真的有过错,还是交给当事人自己来评判吧

对于原生家庭的看法

我说原生家庭不好,可能是因为我自己就有一个不好的原生家庭,或者我同情那些受尽了原生家庭折磨的人;我说它好,又可能我有一个满意的原生家庭,或者我本来就是一个不愿意反抗父母和权威的人。

原生家庭的好坏不在于它本身,而在于我们对待它的态度

有些人觉得自己在原生家庭里受到了不公或者错误的待遇,于是当他作为一个成人时,他觉得自己终于有力量为从前弱小的自己讨回公道,这其实是对于过去经历的负性情绪的发泄。

当个体经历某些特定事件时,因为其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个体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无法意识它到对自我产生的影响。但是由于经历这些特定事件而产生的情绪,比如不安全感、痛苦、愧疚等都会留在我们的潜意识里。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原生家庭曾带给我们的负面感受,不会随时间而消失。这也是我们反抗原生家庭的最主要的原因。感到被伤害,是每个孩子选择和原生家庭开战的理由,是自我保护的本能

接受原生家庭和反抗原生家庭的性质都是一样的:都是一种进步和成长的展现。所以当谈到原生家庭,虽然话题的中心点是父母,但是不要忘记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隐含的真相——被伤害的孩子

记得以前看过一段话,大意是说“当医生要证,当警察要证,当什么都要证,那为什么当父母不需要资格证?”

这大概就是我们都不能避免的一个真相: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父母。但是,反过来想,父母也同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孩子不是吗?

宽容是人类最伟大的品质之一,宽容让我们超脱人性,让我们在任何处境都能保持自己。

理解带来宽容,如果我们能理解父母人性上的不足,我们也许最终就能接受自己的原生家庭,成为更好的自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