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弟弟

 明天心理 2021-03-20

Hello

与 世 界 上 独 一 无 二 的 你 相 遇

真 幸 运


作者 王欣

编辑 王倩

图片来自网络

今天想给大家分享的是大冰的《我不》当中的一个故事------弟弟。我读过很多大冰的作品,有数不胜数的故事想和大家分享,今天就讲一个弟弟的故事吧,一个墨脱背夫的故事。这个墨脱背夫就是弟弟,弟弟是白玛族,少数民族中的少数民族,全名白玛列珠,来自西藏林芝雅鲁藏布大峡谷拐弯处。

关于他,有很多惊世骇俗的故事。

比如,他的徒步能秒杀全中国的户外俱乐部,但他从没有参加过比赛,徒步对于他来说,不是让他获得荣誉的途径,而是供他温饱,供他上学的手段,徒步对于他来说,和玩从来沾不上边,他活到22岁,一直都在徒步。

关于他,有很多让人感慨的故事。

比如,他有八个兄弟姐妹,病死了一个姐姐,病死了一个弟弟,摔死了一个哥哥。二哥为了他能上学,便辍学接任去世的大哥做了容巴(门巴语里,背夫叫容巴)。他一直觉得亏欠了二哥,但二哥并不这么认为,大孩子照顾小孩子是理所应当的。

当然,他也有很多让人心疼的故事。

上学的路是他一个孩子根本走不过去的,别人车接车送上下学的年纪,他为了上学差点命葬嘎隆拉雪山之巅。上学的日子从来都是吃不饱的,被柴刀切掉的手指只用自己的尿滋了一下伤口,衣兜撕下来,包一下就好了,因为小时候的白玛是没有见过创可贴的,7岁之前,连鞋子也没得穿。

让人不知该哭该笑的故事。

他穿着棉衣用头顶背着行李赶了11天的路到了大学,没有人会觉得他是新生,因为他脸上岁月的痕迹实在是太多了,迎新的老师奇怪这位家长怎么还穿着棉衣,同寝的室友奇怪家长为什么能留宿,。第二年他去迎新的时候,学弟学妹也说;谢谢叔叔。好笑吧,可我觉得是心疼。

他还有让人敬佩的故事-----支教。是我最想和大家细细探讨一下的。

他每年暑假在大冰的小屋可以挣够来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并且要为家中的弟弟妹妹寄去一大部分供他们读书。每年的寒假呢,他都会去做支教,他选择的支教地点,是家乡墨脱。他支教的时间是一整个寒假,有时还会申请延后返校。

我觉得现在啊,支教,已经不再仅仅是支持贫困地区教育这么简单的解释了。大冰有这样的观点,那些寒暑假抽出一两周时间去支教的志愿者们,扪心自问一下,你们真的是去帮助那些孩子的吗?还是去给自己的人生攒故事,或者只是去捕获一种高尚感,寻找一份自我感动?

大冰说,支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去付出,而不是去寻找;是一次服务于他人的活动,而不是一次服务与自我的旅行。

蜻蜓点水的待上一两个星期,孩子们开始熟悉和爱上你的时候,你道个别,说句再见就走了。你倒是完成了一件有意义的事,人生得到升华可那些孩子呢,收获了什么吗?你匆匆的来又匆匆的离开,不知道在单纯善良的孩子们心里,是怎样的感受。

支教这个动词,主角应该是孩子,你凭什么让他们毫不知情的就成为你某段人生故事的配角,他们没有做你人生旅途中某段景点的义务。话再说重一点,你可以锻炼和提升自己,但不要把他们当作器材道具。冠冕堂皇的皮扒开,改变他们的人生轨迹和丰富自己的人生故事,哪个更靠前?

好像说得严重了,回来,接着讲我们的弟弟。他总说自己的支教不过是去陪那些弟弟妹妹玩而已,他来自墨脱,支教的地方也是墨脱他是在反哺家乡,并不是一个支教旅行的过客。他不仅教书,也在课余帮孩子们干活,和孩子们一起下地种菜,教孩子们刷碗,休闲时间和孩子们共同玩耍,也经常照顾孩子们的生活起居,真的就是一个哥哥而已。

那些所谓值得重塑的价值观,又岂止汉民族独有?

白玛的故事很打动我,希望也带给你们一点感触。

关于大冰书中的故事,还有很多想和你们分享。下次吧!

如果您需要心理咨询,可以在对话框里输入您的联系方式,您的姓名,客服会为您安排心理咨询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