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增强记忆力?这篇文章或许能帮到你

 明天心理 2021-03-20

你一定曾经幻想过自己能拥有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尤其是那些记忆量特别大的人群,像:医学生,法学生以及——高中生。

而可惜的是我们的大脑没那么给力。

忆力,尤其是那些记不过,做不到过目不忘,能否让记忆尽量多待一会儿,别那么容易消失呢?

所以我今天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提升记忆力的小技巧了。

那么有哪些方法能加强我们的记忆呢?

制造不同

制造整体不同:换个地方学习

20世纪,密歇根大学有三名心理学家做了个实验,为了测试更换环境对记忆的影响。

他们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只在一个地方背两次单词,另一组在两个地方各背一次单词。

而结果令人惊讶,换了环境的那一组记忆成绩比另一组好了40%。

其原因至今没有定论,不过其可能的解释是:

更换环境后,记忆有了两组存储编码,它比一组编码具备更强的提示作用。

还可能是更换环境后,大脑有了两个不同的背景资料,它们为记忆带来了更多的背景提示。

好比你在一个花园学习了“fret”这个单词,又在教室里学习了它,那么这个词就不仅和花园的鲜花绑定起来,也和教室里的桌椅黑板连在了一起。

如此一来,脑子里就有两条可以还原当时场景的路径,如果这条路走不通,就走另一条,一旦回忆起当时的一些情景,就更可能提取出这个词的意思。

而像这样的实验还有很多,它们基本都得出了一致的结论,即:环境的改变对于记忆有明显促进作用。

不仅是这些文字记忆,对于跳舞,开车,打球这些行为记忆这个方法同样很适用。

所以这些实验告诉我们,别老是待在房间里或是教室里记忆,要多换换地方,客厅,路边甚至是厕所都行啊,总之换个不一样的地方,换得越多越好。

这样你的记忆或是学习都会越发牢固,不会被环境所影响,也不会依赖某个特殊环境,无论在哪测试,你都能从容应对。

制造局部不同:增强背景独特性

这个方法通俗地讲就是当你在记忆较多内容的时候,不要一直用同样的方式,要在某处制造一点不同。

通过制造“局部”的不同,以构筑独特的联系。

这里的不同可以是任何形式上的不同,比如:时间间隔不同,刻意做某个行为等。

还是以记单词为例,当你连续背10个单词时,每一个背1分钟,换下一个,直到背完,这样的做法就是“一视同仁”,没有体现出不同,于是根据首尾效应,你背完后,除了开头和结尾几个词外,没有哪个单词会给你较深的印象。

可如果你在背中间某些单词的时候大声喊出了这个词及意思,那么,你在回忆这些单词的时候就有了不同于其它单词的线索。

因为其它词你都没喊,就这几个词你喊了,这会让你更容易把它从你的脑海中找出来。 

进行信息加工

很多人记忆的时候就只是单独的重复,而机械重复可以说是最低效的做法。

你更应该做的,是对这段需要记忆的信息进行加工。

怎么加工?

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用自己的话重新解释它。 这也就是一种“精细复述”。

刚才我说机械重复是最低效的办法,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它没动脑子。

任何事情,想要做好,都是需要动脑的。它当然也包括记忆。

而“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个行为其实就是让你的大脑思考:如何才能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

这不仅是加深记忆的好方法,它同时也是测试你是否理解了某个概念,信息的绝佳途径。

除了这个方法,你还可以对一段信息进行浓缩,概括,通过记忆关键字来回忆它的“全貌”。

比如,游泳的作用里有一条:抵御寒冷,适应温度变化。

那我们就可以把他缩略成:“御寒”,“应变”。

不过这样还不够,你可以直接把这一条浓缩为:温度,因为不管是御寒还是适应温度变化都和温度密切相关。

那么在问到你游泳有什么作用时,你就可以根据“温度”这两个字回忆起这一条了。

我相信有很多读者朋友们在漫长的义务教育生涯中自己都已经摸索出来这种方法了。

这其实就是在制造“引子”。

不过如果你没试过这种方法,强烈建议你试一试。

努力回想

除了机械重复,我想很多人在回忆的过程中,发现记不住了,就会马上翻书,确认一下,然后重新记。

不过在这里,我希望你在回忆的过程中如果觉得想不起来了,不要急着翻书,再想想,想不出来使劲想,等到确实没办法了,再翻书。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因为当你费力地去回忆某个信息时,大脑会动用很多资源去搜索它,所以大脑就会认为它是“重要”的,这样在你重新获取记忆之后,大脑就会提高它的优先级,让你更容易提取它。

利用间隔效应

这个估计大家都清楚,那就是别一次性记太久,一次记1小时不如一次记20分钟,记三次。

把记忆时间尽量分开,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且越往后时间隔得越长,认真执行,这个方法效果是极其显著的。

不知这篇文章是否有帮到你呢?

高考也已经结束了,在此也希望各位考生能够懂得全会,蒙的全对!

作者:尚进

编辑:一碗米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