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匈奴:“父妻子继,兄死娶嫂”是恶俗?其实真相恰恰相反

 梦沉古道 2021-03-20

对于“父妻子继,兄死娶嫂”这样的包括匈奴在内游牧民族习俗,以农耕文明为主的中原汉民族是很难接受的,现在的居民,更是难以接受这种有点野蛮的习俗。但众多游牧民族都采用。这种婚俗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下产生的,是符合历史客观情况。

这里要说一下,父妻子继的妻子是父亲的后妻,不可能也一定不是亲妈。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年轻的后妈和壮年的大儿子,双方如果抛开中原的伦理,是完全般配。游牧民族在生产能力上远不如中原农耕民族,他们的资源也很匮乏。不要被电视剧的牲畜成群所迷惑,草原和荒漠上很多时候是靠天吃饭,并且居无定所,还有环境带来各种疾病。因此草原上的争夺比较激烈,部落和部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成年男子的死亡率也高,在这种情况下,继母嫁给继子,嫂子嫁给小叔子就是一个好的选择。否则的话,失去男人的女人在草原和荒漠上生活很难,照顾小孩子长大更难。允许失去男人的女人在丈夫至今亲属中改嫁,有利于维护一个部落甚至更大群体的延续。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相当于家族的财产,在中原地区其家庭附属地位也没有改变。没有出嫁从父,出嫁从夫,父死从子。游牧民族女性的所有权在其父去世后属于家庭中最大的男孩,这样做的好处是维护家庭财产利益和实现团结。假如女性不能改嫁继子或者小叔子,就容易出现家族财产分散,也容易造成家族内部分裂。这种情况下,对于家庭来讲是损失。通过改嫁使得整个家族还能融合成一个整体。

实际上,游牧民族在最初的时候,并不重视汉民族那些婚俗规矩,很多时候,存在抢亲的情况。成吉思汗的妻子就曾经被人抢走,回来后生下长子术赤,对于术赤的血统至今都在争议。其实,成吉思汗本人并不是特别在意,个人觉得并不一定是其心胸开阔,而是当时就是这个风俗,加上对于男性后代的需要,对于这个血统存疑的儿子,他并不介意,并且整个看,还是很重用术赤的。


游牧民族的这种婚俗对于汉族来讲是不正常,有悖伦理。对于兄死娶嫂在个别地区还能接受,父妻子继,汉地是完全接受不了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昭君出塞后,呼韩邪单于去世后,王昭君被要求嫁给老单于的儿子,他接受不了,的确在汉族地区,昭君是后母,是长辈,这样的改嫁是不允许的。她没有贸然拒绝,而是请示汉朝廷,朝廷让他尊重匈奴习俗,昭君就嫁给老单于的儿子。说实话这样的制度,对于孤身来到匈奴的昭君是种保护。如果她只是新单于的后母并不能保证被尊重,孤儿寡母肯定会受欺负。改嫁新单于,原来地位还有,还是可以得到新单于保护的。安全性会很大,就是有点让昭君尴尬的是,她为父子两个单于都生过孩子,辈分有点乱,好在匈奴并不重视这方面。


匈奴等游牧民族受生活环境影响,生产力低下,物资匮乏,形成独特的婚俗。虽然和当时已经初步形成的中原文明来讲,是落后,但不是恶俗,而是在对女性、家庭财产的一种保护方法。对于在恶劣环境下,可以有效保证部族延续,并不是恶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