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子战争

 九州君子好人 2021-03-20

精子战争

《精子战争》是一部使“金赛性学报告”相形见绌的全球超级畅销书,一部打破西方上千年伦理观的惊世之作。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史前社会”,每个人都是精子战争中的“王中王”,不仅是在子宫内,在大千世界的性爱行为,也造就了精子战争的广阔战场。

    8.2
    豆瓣书评
    我们都是战争中的胜利者
    从荒蛮的远古时期,到现今的文明年代,人类似乎总是在进行着各样形势的战争。不管是真枪实弹的肉体较量,还是无尽折磨的心灵挣扎,战争,总是伴随着人类前...
    更多书评

    基本信息

      译 名 精子战争

      原 名 Sperm Wars

      出版时间 2004

      国 家 中国

      类 别 生活-两性

      页 码 383页

      作 者 罗宾·贝克

      译 者 李沛沂 章蓓蕾

    内容介绍

      一部使“金赛性学报告”相形见绌的全球超级畅销书,一部打破西方上千年伦理观的惊世之作。每个人都曾有过自己的“史前社会”,每个人都是精子[1]战争中的“王中王”,不仅是在子宫内,在大千世界的性爱行为,也造就了精子战争的广阔战场。

      这本书堪称今年最引人入胜的科学著作。书中所举的理论极具说服力,你我无一能够幸免受其影响。本书对人类性行为所做的描述既生动又真实,正可作为这本不凡杰作的标志。本书虽然是以人类的性行为为出发点来描述人类的繁殖策略,但文句中并没有带有一种学究式的语言,算得上是一部容易理解的科普小说,并且可读性非常高,是一部性教育的补充教材。

    图书目录

      专家导读之一

      专家导读之二

      专家导读之三

      第一章 繁衍竞赛

      第二章 例行公事

      第三章 精子战争

      第四章 计算代价

      第五章 暗中期待

      第六章 胜负难分

      第七章 选购基因

      第八章 高潮迭起

      第九章 学习模索

      第十章 非此即彼

      第十一章 最后成绩

    前言

      虽然通过精子战争而出生的人类只占总出生率的20%左右,虽然人类两性的意识中认为精子战争发生的机会是多么地微小,但演化的本质却是——他们的身体终生都在盲目地准备着——对付精子战争的来临。

    译序

      人类精子的直径不到一毫米,一次射精释出上亿个,但一个如此微小的精子却对人类行为中极其重要的部分——男女两性的性活动——造成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则是藉由演化方法及两性间不同的繁衍利益而产生的。本书作者贝克博士在《精子战争》里主要是站在演化的角度,根据精卵受精产生后代的目的来探索男女两性的各种繁衍策略及多彩多姿的性活动。

      就繁衍后代的角度来看,男性对生殖的投资可说非常之少。因为男性仅需提供一个精子与卵结合就够了,而剩下来的怀孕、生产、哺乳等一连串任务可以全部交由女性来做。对男性来说,他们如想要生出更多的子女,增加适应度,最佳策略就是尽可能和更多的女性进行性交,使她们为自己生出后代。这也许是一般男性普遍都具备:花心、不易拒绝性诱惑、容易产生性冲动等特质的原因。

      说到受精,既然只要一个精子就能与卵子结合,那么男性每次射精为何需要释放出上亿的精子呢?又为何大部分的精子都不具备受孕能力呢?旧有的理论认为,这是为了让男性本身的精子互相竞争,最适于受精的精子才能与卵结合;但作者贝克却从另一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他认为,男性射出如此庞大数量的精子并不是为了手足相残,而是为了和其他男人的精子竞争。因为在大部分男性都想尽量让更多女性为自己生产后代的情况下,男性之间便会发生冲突,甚至彼此生出嫉妒之心,并要尽量防止“自己的女人”再和其他男人性交。但即使如此,在某些状况下,男性仍然无法避免和其他男性共享一名女性,于是男性的身体便演化成为能够产生大量精子,目的是希望采取“精”海战术,以量取胜,藉此提高其本身在精子战争中的获胜机率。

      不过,男性一次射精所释出的精子数目会受到生理上的限制,譬如身体能量、空间、资源分配等影响,因此精子数量并不能无限制增多,正如睾丸的尺码不能无限增大一样。在男性的精子中,除了少数的真正精英分子——取卵者——能够使卵受精外,一部分精子细胞演化为能够杀死敌方精子的杀手;另一部分精子则演化为能够阻碍敌方精子行动的阻挡者。由于不同形态的精子执行不同的任务,精子战争便因此更形激烈。

      作者贝克在本书当中也曾应用博弈理论来探讨同性恋、强奸者等在整个社会中的比例。为了让读者对这个理论更容易理解,我们在此可以举出另一个类似的简单例子来解释。假设整个社会中所有男性都只和自己的伴侣性交,这时若有一名男性产生出“和他人伴侣性交”的特质,那么这名男性不仅会和自己的伴侣生出后代,也会和其他男性的伴侣生出后代,如此一来,这名男性的适应度显然有所增加,而他所拥有的这项特质也会经由其后代而在整个社会广为流传。

      而相反的,若是整个社会的男性都疏于守护自己的伴侣而忙于在外寻找和他人伴侣性交的机会,这时一名专心守护自己伴侣的男性反而能保证拥有自己的后代。而这名男性这时反而拥有较高的适应度,这种特质也会逐渐在整个社会广为流传。因此,上述两种特质(“和他人伴侣性交”和“专心守护自己的伴侣”)在某种比例时,两者的适应度便会相等,而两者在整个社会所占之比例便可保持平衡状态。

      本书作者贝克(Robin Baker)是一名曾在曼彻斯特大学任教的生物学者,他在本书里提出了动机性的证据,并以他自己的全新观点从头解释人类的日常行为。

      自有人类以来,精子战争无时无刻不在发生。贝克依照统计数字指出,事实上,每25个英国人当中,就有一人是在精子战争中产生的。本书订名为《精子战争》,因为作者调查发现,精子在女性体内彼此战斗的实况,真的就是名副其实的精子战争。一段任何人都可能体验过的性经验,或是十分常见的外遇情景,如果采用贝克的理论来解说,立刻就会在性行为背后浮现出现在进行式的精子战争实况,精子争战的景象甚至会演变成出人意料的剧情。相信许多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都会对自己过去在某种情况下做出的反应感到恍然大悟,或甚至开始深思自己的某些行为背后所隐藏的一些事实。

      许多专家都认为贝克此书的深入调查比《金赛报告》《海蒂报告》更具冲击性。《精子战争》是一本以“性”为题的论著。为了尽可能地将人类性行为的基本构造赤裸裸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作者贝克想到以“场景”来为性行为附上明确的形象。由于贝克对各种场景细节描述得极为生动,可能有人会将这些场景评为色情文学,但这绝非作者的本意。贝克在前言中也曾强调,《精子战争》不是一本爱情故事集。他试图以生物学观点向读者阐释书中这些场景,而场景中的事件及其反响才是他想说明的重点所在。贝克同样还强调,他在撰写本书各个场景时,曾经尽量避免使用任何与感情有关的字眼,因为他希望读者在阅读本书时,能将更多注意力集中在行为本身,而非场景本身。

      作为《精子战争》的译者,为了忠于作者,也为了坚持科普读物应有的客观与超然,在翻译全书过程中,我们曾经花费过甚多心血来斟酌某些字眼的中译名称。另外还有一些可能引起负面联想,或可能带有负面价值判断的字眼,在经过慎重考虑之后,我们也决定舍“耸动”而取“中立”,以免误导读者产生不必要的联想。此外,翻译时面临的另一项挑战,是作者的原文章节标题经常采用双关语,并含有多层意义。因此,对于本书各章节的标题,我们决定不采用原文直译,而是参照各章或各场景的内容另取中文标题。

      由于本书的主题是试图探讨男女两性在各种状况下进行的性行为,作者在书中再三强调,讨论某种行为并不表示支持或赞许这种行为。相同的,作为本书的译者,我们若是为了讨好道德而对某些行为采取排斥、鄙视或是嘲笑的态度,并且还将这种态度反应在文字之间,这对那些行为本身并不会起到任何影响,但一名译者所该扮演的“忠实转达者”的角色,却将被我们的是非观念所击溃。因此,我们宁愿和原作者采取同样的中立态度,而把价值判断的任务交给更胜任的人去负责。

      最后,我们还希望藉此机会重申一遍:这是一本探讨行为的著作。作者主要是以演化角度探讨人类的生殖活动——“性”。或者说,作者是企图从生物学角度来探索人类的天性,而非从心理学角度来探索人性。但不论本书所谈论的是天性或是人性,兽性或是理性,相信本书所提供的知识必能有助于大家增强理性,抑制天性(即动物性),而让人性获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