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绘画史上的大奇葩——《泼墨仙人图》梁楷

 南丁的艺术志 2021-03-20

你觉得中国绘画史上的作品应该是什么样?

向上滑动阅览

《桃花图》轴,清,恽寿平绘,纸本,设色

纵133厘米,横55.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是直以彩色图之的没骨画,就像恽寿平《桃花图》轴,淡墨造型,设色清新,桃花在雾染朦胧之中嫣然出篱笑。

向上滑动阅览

《水墨葡萄图》轴,明,徐渭绘,纸本,墨笔

纵 165.4厘米,横 64.5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还是墨彩飞扬的写意画,就像徐渭的《水墨葡萄图轴》,以草书入画,取其意气所到,画中葡萄硕果累累,满架高撑紫络索,一枝斜亸金琅珰。

但你可能不知道中国画史上还有这样的大奇葩,那就是梁楷的《泼墨仙人图》,这里的奇葩可不是讽刺,大家可不要做像“阅读理解”一样“过度解读”。

《疏柳寒鸦图》页,宋,梁楷绘,纨扇页,绢本,设色

纵26.4厘米,横24.2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梁楷,南宋画家,师从贾师古,贾师古是历史上“不著名”的优秀画家。

“贾师古,钱唐人,画院祗候。画人物颇称停,得其闲逸自在之状,他则不闻。”——《画学集成 》

“(贾师古)汴人,善画道释人物,师李伯时(李公麟)白描,绍兴画院袛侯,其人物得闲逸自在之状。”——《图绘宝鉴》

 《秋柳双鸦图》页,北宋,梁楷作,绢本,墨笔

        纵24.7厘米,横25.7厘米。,现藏故宫博物院

梁楷当过南宋宁宗的画院待诏,在任期间,不拘法度,放浪形骸。当时皇帝曾御赐一条金带给他,梁楷固辞不受,将金带挂在树上,挂带离去。

向上滑动阅览

《八高僧故事图卷》(局部),宋 梁楷 ,绢本,设色

纵 26.6 厘米 横64.1 66.4 64.7 厘米,现藏上海博物馆

为人高傲,不肯随波逐流的梁楷当时人称为“梁疯子”,工人物、佛道、鬼神,兼山水、花鸟,传世作品有《八高僧故事图卷》、《泼墨仙人图》、《六祖伐竹图》和《李白行吟图》等。

“梁楷,乃贾师古上足,亦隶画院。描写飘逸,青过于蓝,时人多称赏之。”——《画学集成 》

《泼墨仙人图》,宋,梁楷 ,纸本水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梁楷所作之《泼墨仙人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画中描绘了一位坦胸露乳的仙人,不过寥寥几笔,就把仙人看破世俗,恬然自得的样子表现的惟妙惟肖。

身体的轮廓用大笔造就,沾满墨汁的肩部非常浓厚,笔法直截了当,衣服的褶皱则用淡墨皴擦。五官用线条勾勒的非常集中,与下方的“啤酒肚”形成鲜明对比,五官之上高高隆起的额头让人联想到寿星。再往下看,踉跄的脚步无疑为画面增加了一点戏剧性的冲突,有种摒弃世俗礼法的感觉。

《泼墨仙人图》(局部),宋,梁楷 ,纸本水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这样的形象也是梁楷自身的缩影,不拘法度,放浪形骸,画中的仙人正是映照了梁楷本人的性格。上文说到仙人高高隆起的额头让人联想到寿星,五官勾勒的十分集中,无不体现着仙人面貌的古怪,眼睛几乎眯成一条线,宽大的嘴唇和凸出的鼻孔,消失不见的鼻梁,与印象中仙风道骨、卓尔不群的仙人截然不同。

但这种古怪的面貌背后却含有浓浓的“意境”,简洁、疏松的用笔有一种“空”的意境,肩部的浓墨等则有“有”的意境,上身的笨重和下身的踉跄、飞舞的腰带则有“动”与“静”的意境。

其中“空”的意境还来自于大面积的留白,中国传统艺术中讲究意境,尤其是留白,把大部分“未完成”画面交给观众,让观众通过小部分的画面想象出“未完成”画面,和现当代艺术有异曲同工之妙,艺术家只完成了创作过程的一部分,剩下的该由观众来完成。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道德经》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道德经》

中国绘画史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画法始从梁楷变,说的就是梁楷的减笔画,在《泼墨仙人图》中,梁楷“草草为之”的减笔画法已经成熟,画中“草草为之”的仙人形体表现出来的“骨气”已经跃然纸上。

《道君像图》(局部),宋,梁楷 

绢本,现藏上海博物馆

当然,梁楷的减笔画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梁楷早期细笔白描的《道君像图》(误称为《黄庭经神像图卷》)已经可以看出一点苗头。《道君像图》是梁楷依据道教经典著作《黄庭经》创作的道教人物绘画,用祥云将画分三卷,画中描绘了各路仙班。在刻画时,梁楷多用“折芦描”和“钉头鼠尾描”,方折起笔, 带有钉头,比李公麟的高古游丝描和莼菜条线描更显豪放飘逸【1】,这种豪放飘逸就孕育着日后减笔画的苗头。

向上滑动阅览

《六祖截竹图》轴,宋,梁楷,纸本水墨

纵72.7cm,横31.5cm,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再到描绘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砍竹的《六祖截竹图》,画风转变的非常明显,已经从工细画风中跳脱出来,多用折芦描,描绘之时笔意更加豪放、洒脱。慧能禅师身前有一土坡,上面既无杂草也无竹石,只是用简单的皴笔画出【2】,可以认为是减笔画的雏形。

向上滑动阅览

《太白行吟图》,宋,梁楷 ,纸本水墨

纵81.2厘米,横30.4厘米,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

等到梁楷创作《李白行吟图》时,画面已经简约到不能再简约了,宽大的衣袍一笔而下,淡墨勾勒的李白有种“谈玄终未悟,对酒且忘言”的感觉。在经历数年积淀后,梁楷的减笔画终于大成,创作了其代表作《泼墨仙人图》。梁楷的好友居简在《赠御前梁宫干》这样评价道“梁楷惜墨如惜金,醉来亦复成淋漓。”

“院人见其精妙之(代指梁楷)笔无不敬服,但传于世者皆草草,谓之减笔。”——《图绘宝鉴》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历代名画记》

《泼墨仙人图》(局部),宋,梁楷 ,纸本水墨

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泼墨仙人图》上有“盖章狂魔乾”乾隆的御笔,“地行不识名和姓, 大似高阳一酒徒。应是琼台仙宴罢, 淋漓襟袖尚模糊。

参考文献:

[1]王晓文.梁楷绘画中的禅意与创新 ——以《六祖截竹图》为例[J].艺术评鉴,2020,(20):16-18.

[2]安萍萍.梁楷《泼墨仙人图》之没骨手法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2009. DOI:10.7666/d.d181512.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