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四——张氏望族、郡望、堂号

 大美洛宁 2021-03-20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四
张氏望族、郡望、堂号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张泽武整理
自秦汉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时期,张氏家族中显山露水、称著于世者,史不乏书,正所谓“一人仕关西,家族满山东”。最重门第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即有“朱张顾陆”、四姓八族之称誉。此后历唐宋至明清,皆不乏累世簪缨朱门高第者,其中为宰相之家的高门即有近百家,其它地方上名门望族,不可胜计。
秦汉三国时期:有张良、张苍、张耳、张汤、张安世、张敞、张禹、张纯、张酺、张湛、张皓、张纲、张歆、张颢、张说、张释之、张隆、张福、张温、张济、张仲景、张衡、张骞、张飞、张昭等家族;两晋南北朝时期:有张载、张华、张昌、张宾、张恂、张轨、张弘策等家族;隋唐时期:有张士贵、张柬之、张说、张嘉贞、张延赏、张弘靖、张浚、张九龄、张仁愿、张镒、张锡、张文瓘、张光辅、张文蔚、张行成、张大安、张镐、张亮等家族;五代十国和辽朝时期:有张全义、张策、张格、张虔钊、张居詠、张延翰、张俭、张孝杰等家族;宋金元时期:有张齐贤、张知白、张士逊、张商英、张俊、张浚、张载、张浩、张通古、张中孚、张汝霖、张汝强、张行信、张文谦、张启元、张惠、张易、张鹏举、张九思、张思明、张友谅、张守礼、张裕等家族;明清时期:有张德胜、张玉、张辅、张璁、张居正、张四维、张瑞图、张至发、张四知、张端、张玉书、张廷玉、张鹏翮、张允随、张之万、张之洞、张骞等家族。
民国时期:张作霖、张作相、张静江、张自忠、张治中、张大千、张澜、张元济等家族;在共和国时期,有张国焘、张闻天、张太雷、张际春、张澜等家族。张云逸、张宗逊、张爱萍、张震等将军家族,名冠当世。
在共和国开国将军中,张姓最多,共120人,其中大将有1位为张云逸,上将2位为张宗逊,张爱萍。中将有14位,少将有103位。张氏族群结构单层,性格豪爽朴实,民间尚武成风。张姓是中华民族杰出的代表。这些张氏先贤为国家政权建立和巩固、政治稳定,推动中国社会文明和繁荣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治国平天下的经验永远值得借鉴,他们的功绩铭刻史册。
唐朝时期《元和姓纂》记载张氏郡望有二十五个。宋朝时期张氏郡望有十四个,《广韵》云:“张氏郡望有十四”。明朝年间,张氏已有望族43个,《张氏谱图》云:“张氏有四十三望”。不仅遍布全国,而且成为许多地方的名门望族。
张氏郡望主要有26个,分别是清河郡、范阳郡、太原郡、京兆郡、南阳郡、敦煌郡、安定郡、襄阳郡、洛阳郡、河东郡、始兴郡、冯翊郡、吴郡、平原郡、河间郡、中山郡、魏郡、蜀郡、武威郡、犍为郡、沛郡、梁郡、汲郡、高平郡、河内郡、上谷郡。 
清河郡,汉时设置,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东南)。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改涿郡设置,治所在涿县(今属河北)这支张姓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秦设置,治所在晋阳(今太原西南),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之族所在。
京兆郡,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置京兆尹,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市西北)。三国魏辖区改称京兆郡,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张汤。
南阳郡,战国秦设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六世孙张彭。
敦煌郡,汉时置郡,治所在敦煌县(今甘肃敦煌县西),此支为东汉太常张奂之族所在。
安定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晋移至安定(今甘肃泾川北),这支张氏为西汉赵王张耳之后。
襄阳郡,东汉置郡,治所在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始祖为张安之。
洛阳郡,在今河南境内。
河东郡,秦设置,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隋河东郡丞张吒子。
始兴郡,三国时设置,治所在曲江(今广东韶关市南),这支张氏出自西晋司空张华之后。
冯翊郡,三国魏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此支张氏始祖为后汉司空张皓少子张纲。
吴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六世孙张睦。
平原郡,西汉置郡,治所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
河间郡,汉时置郡,治所在乐城(今河北献县东南)。
中山郡,汉时置郡,治所在卢奴(今河北定县),这支张氏出自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
魏郡,汉初设置,治所在邺县(今河北临漳西南)。
蜀郡,战国秦设置,治所在成都,此支张氏开基始祖为张若。
武威郡,西汉设置,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县东北)
。犍为郡,西汉设置,治所在敝邑县(今贵州遵义市),这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谋臣张良六世孙张壮。
沛郡,东汉设置,治所在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这支张氏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张良六世孙张睦。
梁郡,汉设置,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 
汲郡,晋时设置,治所在汲县(今河南汲县西南),汲县即卫辉市。
河内郡,楚汉之际设置,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高平郡,晋置郡,治所在昌邑(今山东巨野县南)。
上谷郡,战国燕设置,秦时治所在沮阳(今河北怀来东南)。
在历史上张氏家族的堂号有222个,主要有清河、百忍、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乐、敬谊、源流等,普遍使用的堂号为孝友堂、清河堂、百忍堂、金鉴堂、曲江堂、两铭堂、敦睦堂等。

“孝友堂”:指周宣王时大臣张仲天性孝友,流芳百世。《诗经·小雅·六月》记载:“侯谁在矣,张仲孝友”,在历史上,张仲以孝友著闻天下,故有“孝友堂”。张仲以孝养父母、友爱兄弟闻名,《诗经》云“张仲孝友”,因此“孝友堂”成为张氏家族的通用堂号。
汉张良(前250?-前186)封留侯,子孙以“留侯堂”、“留侯世第”、“留侯世家”为家族堂号。
汉武帝巡幸河东,得三箧失传之书,询问诸臣,无人能知,惟张安世(?-前62)识之。汉武帝奇其材,擢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其后人以“三箧堂”为家族堂号。
“清河堂”:张氏望出清河,在历史上清河郡出过很多张氏望族。张氏祖庙,早在2300年前就有。据明永乐癸未年《清河家乘》载,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又名策鲂,曾仕秦为相,“仪行公,名策鲂。公当时,坟茔诸处,立庙清河,遂以清河公为郡”。又有《张氏宗谱》记载“欲溯源流,赐御葬夫妇同穴,顶受父诸侯官职者名撰,妣吴氏,与张仪同胞兄弟,叫他前来商议,在葬坟前故立一大宗祠。祠冢先年是齐国县郡,即是清河,遂以此郡定祠,立为后裔传芳”。说明张仪、张撰等兄弟当时是联合在清河修建宗祠的。史载西汉留侯张良之孙张典,曾任清河太守,也曾于清河郡“仁里乡”“建祠堂于墓所”。这些望族后裔外迁后,为纪念祖地,后世张氏多以清河为郡望,谱书常标以“清河堂”字样,以示永记先祖之地。
“据明嘉清年间张浚等纂修的《张氏统谱》称:“吾张氏得姓者,自轩辕皇帝第三妃彤鱼氏之子日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于青阳,后改为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而望“清河”者独最。”挥公的后裔居清河者,以“清河”为郡望堂号,这是张氏最著名的堂号郡望。
唐代张文瓘家族,一门三相,号称“三戟张家”。张文瓘有四子,父子五人皆官至三品,受封二千石,时称“万石张家”。被列为十大“国柱”之首。是当时全国最显赫的望族之一。
“金鉴堂”:出自唐朝宰相张九龄的故事。张九龄,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玄宗为求治国安邦之策,谕张九龄总结历代治国经验。张洞察秋毫,明断事理,以犀利之笔综述列朝兴衰存亡之理,成书五卷,玄宗御览,甚为赏识,赐为《千秋金鉴》,作为治国铭言珍藏。张九龄家族遂以“金鉴堂”为堂号。
“曲江堂”: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张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张君政,唐朝开元时期名相、张九龄之曾祖父,越州剡县令(今浙江绍兴)张子胄之父。君政曾任韶州别驾。韶州曲江张氏家族后裔为纪念祖地,遂以“曲江堂”作为本家族的堂号。

“百忍堂”:是指唐朝张公艺的事迹。唐代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中,高宗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宅,问其义由。公艺请以纸笔,但书百余“忍”字,后张姓常以“百忍”为堂名,本此。张公艺,字千禄。为人急公好义,乐以助人,修身养性,胸襟坦荡,待人处世,宽宏大量,深知小不忍则乱大谋的哲理。因而告谕后裔当忍则忍,忍者有益。公艺家教有方,道德高尚,故而能九世同堂,唐高宗旌为义门。

据《资治通鉴》载:“寿张人张公艺九世同居,齐、隋、唐皆旌表其门,上过寿张,(今濮阳市台前县)幸其宅,部所以能 共居之故,公艺书'忍’字百余以进。上善之,赐以缣帛。”唐高宗亲书“百忍义门”四个大字旌表。封公艺为醉乡侯,长子希达为司仪大夫(《寿张县志》载)。故张旭题诗曰:“张公书百忍,唐朝著勋名。天子躬亲问,旌表悬门庭。洪都是故郡,清河脉长存。儿孙须当记,族远诗为凭。”之后张氏族人便以“百忍”为堂号。
“两铭堂”、“两铭世第”:北宋理学家张载,祖籍河南大梁,寓居陕西郿县横渠镇,精研理学,世称“横渠先生”,著有《东铭》、《东铭》,被视作儒学经典,世称两铭。张氏后裔为纪念张载,以两铭作为堂号。
德里张氏祖茔张氏始祖墓碑楼正面额联题“流芳百代”,背面额联题“两铭世第”。

“德和堂”:为金门寨张氏家族张诏支派堂号。1984年春,我在家中一条清代板凳腿上发现,上面写着“德和堂”置。

“延益堂”:为民国年间下陈宋村人张玉堂的堂号。张玉堂,字润轩,号书声,今赵村镇下陈宋村人,德里张氏(大门)十七世孙,民国年间至建国初期,豫西著名中医。1922年张玉堂在洛宁县王范街开设中医药铺,坐堂行医,堂号:“延益堂”。德里张氏家族以及各支派的堂号很多,由于年代久远,无从考稽。

张泽武作品集锦
金山庙村史话
洛宁县姓氏文化
王范赵氏望族文化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一)
大门楼张氏望族文化专刊(二)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一
梦回“圣都”——金门寨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史话
张氏世居之地----德里村史话
张鼎延与金门寨《张氏家乘》
雷氏家族人物志二——②现代人物
洛宁县金门川德里、大门楼张氏家族概说
雷氏家族人物志一——①明清时期人物志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坡头雷氏历代家谱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十一、雷氏家谱序言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二)
洛宁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 ——历代家谱序言(三)
洛宁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之十一——历代家谱序言(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一、雷氏家族起源、历代迁徙及郡望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二、坡头雷氏家族源流概说
好一部介绍洛宁的百科全书《洛宁史话》序言、后记和目录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隆重推荐周流宗先生新作《洛宁史话》
《洛宁史话》在洛宁隆重发行,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共襄盛举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3)-③坡头雷氏世袭恩骑尉、 ④《洛宁县志》收录的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四雷氏家族人物志(4) ⑤陕西朝邑县(今大荔县)支派雷氏人物
坡头雷氏望族文化五:诰封圣旨、六雷氏家训、七雷氏家族排行字、八雷氏楹联、九雷氏匾额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一——贾氏来源、迁徙、分布、郡望及堂号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二《谷圭段氏望族文化概说》
《洛宁谷圭段氏望族文化》专刊之三 《段氏家族世居之地—谷圭村概说》
《洛宁县下峪镇张氏文化》专刊之一
洛宁县寨子韦氏家族的播迁——河南省原阳县韦城村韦氏家族概说
洛宁姓氏文化: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
德里村张氏家族支派概况
洛宁县下峪镇后上庄村王氏文化——后上庄村王家大院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德里村张氏家族文化体系的构建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一——金门寨村二门张氏文化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二——关于“张氏始祖仲文公迁居河南府永宁县”的历史考证
关于洛宁的唐代左散骑常侍王质墓、王质生平、家世及神道碑的初考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二)
金门寨村张氏家族文化之三—— 金门寨村四门张氏文化(三)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一)
解析明清时期的生员、监生及贡生(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一)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进士张家”张氏文化(二)
洛宁县底张乡磨头村张氏祖茔—南茔的传说
关于洛宁县陈吴乡“谷圭村名由来”的考证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一)
《洛宁县贾氏家族文化》专刊之二——东王村贾氏家族文化(二)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一——“老洋人”攻打余庄寨
《民国年间洛宁人民抗击土匪的伟大壮举》之二——王老五两打磨头寨
德里张氏文化研究会圆满召开张氏修谱大会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一)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二)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三)
怎么编纂《德里张氏家谱》
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
洛宁为什么不让演传统戏剧《三上轿》
张金安仗义疏财福荫子孙美名扬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四)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五)
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总结
张家建造石牌坊——“土壅脖”的故事
洛宁县下峪镇龙门店村大瓦罐沟张氏
洛宁县涧口乡明珠村韦氏家族清代族碑
2018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德里张氏家族清明祭祖纪实
2019年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工作要点
《谒张兵部墓感怀》(古风)
咏书城(古风)
三修族谱传家风 誉满桑梓美名扬-记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雷学林
洛宁凤翼山张鼎延墓及神道碑
张兵部谷圭拜祖
咏金门川(古风)
一代名医张玉堂生平
话说张论不看县令
张兵部之母段夫人的传说
金门寨张氏传世碑帖——《琅华馆帖》的前世与今生之二
太平盛世修家谱 承前启后传家风——德里张氏编纂《张氏族谱》纪实
洛宁县新寨村张氏家族倡议修建大门记
洛宁老城西街金氏文化(一)
(七)《琅华馆帖》专集刊刻本及传世拓片
马希周之死
(八)张鼎延主持镌刻《琅华馆帖》的初衷和真实意图
兵部右侍郎张鼎延妻廉夫人的传说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一)
德里张氏家族诰封圣旨(一)
洛宁县德里张氏诰封圣旨(二)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二)
洛宁草莽枭雄张青生平事迹(三)
德里张氏家族修谱筹资大会胜利召开
德里张氏宗祠概况及德里张氏捐资功德碑
洛宁县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一)——官庄村名由来及各大家族概况
洛宁县东宋镇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二)——官西村西街张氏文化专刊
官庄村张氏文化专刊(三)——官西村东街张氏文化专刊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二——金山庙村三门张氏文化(一)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三——金山庙村三门张氏文化(二)
洛宁县金门川金门寨张氏家庙(一)
洛宁县金门寨张氏家庙(二)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四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五——金山庙村四门张氏文化(一)
金山庙村张氏文化之六
弓力千钧东风劲 长空万里北斗明——为《德里张氏家乘》杀青而作
关于德里张氏祖籍《张氏家谱序言》的解读——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序言》(一)
关于德里张氏祖籍《张氏家谱序言》的解读——陕西同州雁羗村《张氏家谱 序言》(二)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一)张氏得姓起源考略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二):关于张氏起源地——张城的考证
张氏家族源流概说三——晋国张氏的发展迁徙及分布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