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上)

 豫西南客的书馆 2021-03-20

首剂反应


编辑

首剂反应是指患者在首次服用常规剂量的某些降压药后,发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通常表现为,首次服用降压药后病人相继出现眩晕、心悸、出汗、面色潮红、虚弱、倦怠、恶心、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血压迅速下降、意识丧失、心动过缓、心力衰竭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可引起病人死亡。常见引起首剂反应的降压药物有: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等。

应对策略:首剂用药的剂量要小,可为常规剂量的1/4~1/2,以后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再逐渐增加剂量。α受体阻滞剂与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合用时应特别注意。首次最好在医生的监护下应用。一旦发生了首剂反应,患者应立即停药并卧床休息。如果病人症状不太严重,经过一段时间可逐渐自愈;如果症状严重,应立即送往医院治疗。

头痛头晕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上)
编辑

不少高血压患者在查出高血压之前身体还好好的,服药后反而感到头痛头晕,很不舒服。这是由于病人长期适应了较高水平的血压,一旦服用降压药后,表现为头痛头晕等。在临床上,很多类型的降压药都能引起上述症状,其中以钙离子拮抗剂最为常见,因为其能较快地扩张血管。

应对策略:降压不可能一蹴而就,比如收缩压为180mmHg,不可能一下子降到110mmHg,而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将血压稳定至正常水平。

此外,血压即使慢慢降下来,也可能会有轻微的头痛头晕,患者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因为高血压是“无声杀手”,服药治疗利大于弊,坚持服药是硬道理,症状一般不会逐渐减轻和消失。

顽固性干咳

降压药的不良反应及对策(上)
编辑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培哚普利等,是临床上常用的降压药。但它们有一个突出不良反应,就是引起病人咽痒、干咳,这种咳嗽往往可轻可重,发生率大约10%~20%,严重时病人甚至自行停药。

应对策略:出现干咳无须紧张,服药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轻微的干咳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心肺疾病。因此,如果咳嗽可以耐受,不影响正常生活,则可以继续服用;如果出现顽固性干咳,可换用沙坦类药物。多数情况下,干咳会在停药2周以内逐渐消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