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鸿雁于飞,爰及矜人

 格林书屋 2021-03-20
*****************
 
 
 
 
 

     大雁的老家在西伯利亚一带,每年秋冬季节,它们成群结队地向南迁飞,飞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条路线由我国东北经过黄河、长江流域,到达福建、广东沿海,甚至远达南洋群岛;另一条路线经由我国内蒙古、青海,到达四川、云南,甚至远至缅甸、印度去越冬。第二年,又长途跋涉地飞返西伯利亚产蛋繁殖。
       一直以来我感到疑惑,为什么大雁飞行时要列队形如“一”如“人”。到了10年前拍摄到这南飞的雁阵,经过翻阅资料才知道个中缘由。
       原来,大雁飞行时翅膀尖端会产生一股向前流动的气流,叫做“尾涡”。后面的鸟利用前面的“尾涡”,飞行时要省力得多。雁群飞行时所排列的一字或人字队形,正是  适于对“尾涡”气流的利用。大雁越多,雁飞起来就越省力气。
另外,大雁排成整齐的人字形或一字形,也是一种集群本能的表现。因为这样有利于防御敌害。雁群总是由有经验的老雁当“队长”,飞在队伍的前面。在飞行中,带队的大雁体力消耗得很厉害,因而它常与别的大雁交换位置。幼鸟和体弱的鸟,大都插在队伍的中间。停歇在水边找食水草时,总由一只有经验的老雁担任哨兵。如果孤雁南飞,就有被敌害吃掉的危险。
       雁的飞行速度很快,每小时能飞70~90公里,几千公里的漫长旅途,得飞上一两个月!
       每当傍晚,雁群就落到地面,在芦苇塘、河边草丛间栖息,找寻水草吃,也吃地里的麦苗和蚕豆苗等。大雁非常机灵,夜里休息的时候,总要派出一只大雁站岗放哨,一有动静就发出叫声,呼唤同伴赶快飞离。
       第二天清晨,起飞前,大雁往往群集在一起开“预备会议”。然后,由老雁带头前飞,像是“队长”在领路,幼雁排在中间,最后是老雁压阵,不时地发出呀呀的叫声,这是一种呼唤的信号。
       古代有一首《鸿雁》(先秦)歌颂飞翔中的大雁寄托对流民的哀思: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爰及矜人,哀此鳏寡。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

大意是:
       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
       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
       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
       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
       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
       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

       这首诗感情深沉,语言质朴,韵调谐畅,虽是一首抒情诗,但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份。然而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每章开头都以鸿雁起兴,不仅可以引起丰富的联想,而且兼有比义。鸿雁是一种候鸟,秋来南去,春来北迁,这与流民被迫在野外服劳役,四方奔走,居无定处的境况十分相似。鸿雁长途旅行中的鸣叫,声音凄厉,听起来十分悲苦,使人触景生情,平添愁绪。所以以之起兴,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后来“哀鸿”“鸿雁”就成了苦难流民的代名词。
       联想起那些至今还在战火纷飞国家中流离颠沛的流民、难民,我们生活在和平安稳的祖国是多么幸福啊!
       但愿世界和平,环球同此凉热;但愿横空的大雁也能和我们和平共处和大自然相安无忧!
 

 
 
 
 ****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