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最新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4-三月桃花水--教案
2021-03-20 | 阅:  转:  |  分享 
  
教学要求1.会认“绮、谈”2个字,读准多音字“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
之情。重点难点1.通过朗读,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1.会认“绮、谈”2个字,读准多音字“和”,理解字义,识记字形。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三月的桃花水的喜爱
和赞美之情。3.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多媒体。一师生谈话,导入题目1.春水,滋润了大地,催生了万物。春天是一
个美丽的季节,到处充满了生机,到处是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描写了美妙的春景,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这美丽的“三月桃
花水”吧!(板书:三月桃花水)学生齐读题目。2.简介作者。(出示多媒体)刘湛秋,作者、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35年出生,安徽
芜湖人。著有诗集《生命的欢乐》《无题抒情诗》,散文诗集《遥远的吉他》,论文集《抒情诗的旋律》等。译著《普希金抒情诗选》等二初读课
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扫除字词障碍。(2)出示词语。铃铛绮丽回旋应
和纤细草如茵柳如眉沉醉谈(3)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出示多媒体)绮丽:鲜艳美丽(多形容风景)。回旋:盘旋;绕
来绕去地活动。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纤细:非常细2.读懂文义。(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2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教师相机纠正错误读音。(3)同桌互读,检查字音是否读准了。(4)教师提问。①这篇课文给你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三月桃花水是美丽的、迷人的、令人陶醉的)②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课文?(用欢快的语气,带着欢喜的情感来读课文
)(5)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句。(6)学生质疑。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1.学习第1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
读,比一比谁读得流畅、有感情。(2)指名读第1自然段。(3)引导,思考。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两句话)都是什么句式?(疑问句)都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在课文中找出分别和这两句话相对应的段落。(这两句话分别对应第3、4自然段和第5、6自然段)(4)教师引导
。①“是什么声音”——三月桃花水的水声。(把流水声比喻成小铃铛,清脆悦耳)②“是什么光芒”——三月桃花水的水面。(把水面比喻成丝绸
,明亮耀眼)2.学习第2~6自然段。(1)齐读第2自然段,思考:读这一自然段时,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景象?①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
机点拨。在“啊,河流醒来了!”这句话中,“啊”字表达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醒”字写出了被束缚了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②男、女生分别读描写“水声”和“水面”的语句。(2)小组自学第3~6自然段。(出示多媒体)三月的桃花水,是
春天的竖琴三月桃花水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说三月桃花水是明镜
?它照出了什么美景?(板书:什么声音竖琴什么光芒明镜)教师:课文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学生1:
作者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和“明镜”。学生2:第4、6自然段都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分组探讨,
体悟感情1.小组讨论: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学生结合课文讨论,教师巡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文第7自然段。啊
,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学生1:第7自然段直接抒情,“啊”“沉醉”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2:“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美好。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这首散文诗写的是春水,表达了作者对三月
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板书:喜爱和赞美)五拓展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仿照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春天游园的见
闻。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上的朋友说些什么?1.在教学中
,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包括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性的自学朗读和课后巩固性的反复朗读。可以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熟悉了生
字词的字音,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课文结构,以及初步感知课文的意境。2.教师讲解、引导过多,学生自主学习机会不够。后期对于略读课文的教
学,教师只要针对课文中疑难之处进行适当引导、点拨即可。学生在自我领悟的基础上,逐步深入理解课文的精妙之处,更能真切地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4三月桃花水沉醉喜爱和赞美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11573...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