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海曲上人 2021-03-21

要读懂历史的前提,就必须熟知中国的地理知识,不然你连盘踞一方的枭雄,盘踞在哪儿,发生大战的地方你都不知道,这些地理位置对你来讲就如同一个代号一样,你又如何能去更好的了解历史知识呢?

而对于,大部分读史的人来讲,这些地理知识都是很头疼的!因为,古往今来,中国地理地名随着当朝着,或者其他的一些政治制度,大人大事,一直在不断变迁。但没有关系,这篇文章就会为大家介绍介绍,中国地名的变迁。

现附上如今中国地图简图,方便大家和后面中国各时期的地理情况做对比: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春秋战国

这个时期的群雄并起,每个诸侯都有自己的一块地,在这块地上,他们成立了自己的诸侯国,而国中有城,当时的地名大致就是这样某国,某城,某邑。

下面是春秋到战国时期的地图: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可以发现,三家分晋,成为春秋到战国的转折点。秦国逐渐强大。而齐、楚、燕、韩、赵、魏、秦等七个大国并立,当然还有一些小国在这场大鱼吃小鱼的游戏中逐渐被吃掉。现在我们当时的各国都是现在的那些城市。

齐国

这个老牌诸侯国,首都临淄,大致就是现在的临博市临淄区,所以齐国所辖也就是现在的山东一带,而当时齐国的几个重要城市有:莒城、即墨

莒城现称莒县,,隶属于山东省日照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日照市西部。即墨,现是是山东省青岛市辖区,即墨区。

楚国

楚国可以说是当时占地最大的诸侯国,大致为湖南省、湖北省、河南省南部、山东省南部、江苏、浙江大部、上海、江西省一带。也就是长江流域一代。

而楚国的都城更换迁移,比较频繁,楚人都将每一代都城都之称为“郢”,其中比较出名的就是“寿春”,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寿县。

燕国

当时的燕国,在如今的北京、天津、河北中北部、辽宁西部一带。燕国的都城蓟城,就是今天的北京市。其中还有较为出名的就是都城武阳,现位于河北保定西北部的易县南3公里的高陌乡。现发现的古武阳城它以规模之大,建筑之雄伟,风格之古朴,堪称我国战国建筑群之首。

晋国(韩国,赵国,魏国)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哥大,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但到后来三家分晋,分为韩,赵,魏三国,其下辖土地有今山西大部分(除去北部外)、河北西南部、河南西北部、陕西东部和山东的西部,纵横跨今五省境。

其中属三千年未改之地名“邯郸”最为出名,也就是后来赵国的都城。也是现今河北的地级市。

秦国

从上图,可以看出,秦国处于一个扩张的趋势,也就是从本来的陕西省,初步向外扩展,直到占领甘肃部分地区,巴蜀四川,乃至重庆部分地区。秦国的都城就是现今的陕西咸阳市。

大秦帝国

等到秦王政,一统天下,做了始皇帝,天下归一,自然而然需要一套新的地方制度管理天下,在丞相李斯的建议下,取消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废诸侯,立郡县,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之后又逐步设立几个郡县。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其中大致按照地理位置划分可以分为这四种:关中地区(设陇西,九原郡等),河南地区(三川,颍川郡等),河北地区(太原,上党,邯郸郡等),淮汉以南(汉中,蜀,九江郡等)。

后大秦三世而亡,郡县制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但后来还是沿用下来。

汉朝

汉王朝还是沿用了秦朝对地方上行政规划,实行了一套“郡国并行制”。但是在中后期,因为汉朝一种官职的设立(刺史到后来的州牧),中华九州这个词汇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其实,九州这个说法早在先秦时期典籍《尚书·禹贡》中就出现过,且九州是中国汉族先民自古以来的民族地域概念。自战国以来九州即成为古代中国的代称。

汉武帝时设十三州部,每部设一刺史。汉成帝时,改刺史为州牧。后来这套官职也一直沿用至宋代,要说其中有何不同,那就只是手中权利大小发生了变化。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冀州:《尚书·禹贡》记载,大禹分天下为九州,其中即有冀州,位列九州之首,包括现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辽宁省与内蒙部分地区。

豫州:豫州位于九州之中,以河南为中心,东接山东、安徽,北接河北、山西,南临湖北,历史上曾数度达到鼎盛时期,长期位居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青州:大体指起自渤海、泰山,涉及河北、山东半岛的一片区域,地为肥沃白壤。早在7000多年前,就有人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徐州:范围在淮河以北、泰山以南、黄海以西,涉及山东南部、江苏北部、安徽北部,地为红色粘土。

扬州:扬州范围相当于淮河以南、长江流域及岭南地区 。

荆州:荆州大体相当于今湖北湖南二省全境,由荆山一带直到衡山之南地域。是汉族原居地区之一。

梁州:梁州,是汉地九州(非行政区划)的一部分,代指陕西、四川盆地、汉中及部分云贵地区。明代洪武帝认为“中国之旧疆”包括陕西、巴蜀(明代四川省)及云南在内。

雍州:即雍州东界抵晋陕二省分界的黄河,西界至黑水 ,黑水或谓即张掖河,或谓即党河 (均在今甘肃 ),或谓即喀喇乌苏河(新疆乌苏市),黑水诸说不一。

兖州:兖州,是《禹贡》所描述的九州之一,古代不特指某地,是一个地理范围,大体位于古黄河和济水之间(今山东省西部、河南省东北部、河北省东南部)。范围和治所随历史多有变更。

曹操就曾做过兖州牧,当然三国时期还有其他我们所熟知的,豫州牧刘璋,刘备。 荆州牧刘表,徐州牧陶谦等等等。

唐朝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将天下按照山川形势、交通便利分为十个“道”,按需要设监察性的官吏协助中央监管州级行政区。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关内:大致相当于今陕西中、北部,甘肃陇东以及内蒙古河套等地。

河南:大致相当于今河南、山东二省黄河以南与河南、江苏、安徽三省淮河以北的地区。

河东:大致相当于今山西全省与河北西北部内外长城之间的地区。

河北:大致相当于今河北长城以南.河南及山东二省的黄河以北的大部分地区。

山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东部,陕西、甘肃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西部的地区。

陇右:大致相当于今甘肃陇山、六盘山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及新疆东部的地区。

淮南:大致相当于今安徽、江苏、河南三省淮水以南、以及湖北东部长江以北的地区。

江南:大致相当于今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四省,江苏、安徽的长江以南、湖北、四川江南的一部分及贵州东北部的地区。

剑南:大致相当于今四川中部和云南北端。

岭南:大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二省和越南东北部的地区。

宋朝

宋朝行政区划,实行州、县二级制,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继承了唐朝的制度,也可以算是一定程度上的民族自治。同时在地方设置路,路是直辖于中央并高于府、州、军、监的一级监察区。由最初的十五路,到最后的二十三路。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元,明,清

元代开始,中国又出现了一种新的行政区划制度,其最高一级的行政区划单位为行省(简称为省),因此称为行省制时期,该时期从13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历经元、明、清三代。

中国几千年来的地理名称变化

元朝最终设立十一行中书省为岭北行省、辽阳行省、陕西行省、河南行省、江浙行省、江西行省、湖广行省、云南行省、四川行省、甘肃行省、征东行省。后来又历尽两朝,做了一些改变,但大致袭用了这套制度。

中国历经几千年的波折,版图在扩大,行政区域制度逐渐完善,最终也才有了今天地大物博的中华大地。而这篇文章所提到的中国地理常识,也只是冰山一角,沧海一粟,只希望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浅浅的印象,其中更多的知识,我,包括大家也都需要逐渐去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