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环境对人生的潜移默化说开去

 溱湖之恋 2021-03-21

文/潘长宏

2021年3月21日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文学用语;三穷夹一富,要富不得富,三富夹一穷,要穷不得穷,这是乡语村言;再说孟母三迁,就是要为孟子找一个适合他读书的环境。

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间,寻求心灵的憩息地。比如晋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朝有王维于辋川,找到属于自己心灵的桃花源;国外有法国作家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留下生命的足迹;80后诗人冬子,逃离北上广,诗意栖居终南山,过着安宁祥和自给自足的生活……

喧嚣人世无宁休,几许尘缘几许愁。唯愿寻一方净土,洗濯身心,安顿灵魂;怡情养性,启悟世人。 时间的长河中,我们都是生命的过客,匆匆而行的旅人。经历世事更迭,感受人情冷暖。人世浮沉中,难免会受伤,会失意,会困顿,会迷茫……于是乎,携满身劳顿,卷万千苦恼,无言独上西楼。

不过,在当今举世瞩目的中国,处处在创建文明,诸如文明乡村,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旅游景区等等等等,因而文明无处不在。倘若你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方偶尔停下脚步,我们就投入了大自然的怀抱,晚揽清风,夜抱明月,携云影天光,闻鸟语啁啾,醉花香幽幽!这不是逃避,而是一种主动选择。剪掉如菟丝子般缠身的烦恼,忘却往昔不如意的事故,在大自然的山光水色中,养眼怡情,疗愈调伤。与大自然水乳交融,在田园生活中脱胎换骨,重塑身心!

余以为,这世上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我们有亲身体验,生活在现代都市的我们,还能够复制前人隐居的生活吗?那是丰富的想象而已,在骨感的现实面前,也许它只是一种向往,永远存在于梦境中。那就在我们心灵深处,开僻一块荒园,给自己一个休憩身心的场所!心若静,随处都可以终南山!芳草美,哪里不是桃花源!

良田埂池,桑榆兰竹,一个自己用宁静打造的澄明、恬美、素雅的天地。没有苦难,没有欺骗,没有丑恶和贪婪!宁静如处子,清爽沁人心。最简单素朴的生活,最纯真无邪的初心!在这里,我们感知自然,天人合一,重塑自我。抛去笨重的身外之物,摒弃那些缠绕心头的烦恼,返本归真!有道是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生活可能是最贫穷的。趟若你吹毛求疵,即便在天堂也能挑出瑕疵。而一个心安的人,在哪里都可以过自得其乐的生活,如同居住在皇宫一般。境由心生 物随心转 心之所向 境之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