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整理/主线已完结】跟着三哥做个佛家人——顾言思线典故常识梳理(二)(多图流量慎)

 月曜団 2021-03-21

由于上一个帖子太长了,再加上三哥线后半部分开始与佛家有了紧密联系,于是开了一个新的继续整理。

因为涉及大量难懂的佛教哲学等等内容,需要静下心来看哦。

—————————————————

一、爱别离

爱别离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ài bié lí,指与亲爱的人、事、物离别。佛家指不由己与所爱之人之事离别之痛苦,亦指所爱之物破坏离散。是佛家七苦之一。 佛家七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

爱别离-360百科 so.com

佛家七苦-360百科 so.com

三哥认为或许就不该爱
这红尘中不想放他走的,还有一个顾言恕。

小七关心则乱,怕三哥一个想不开真的皈依佛门,两人就再没有机会了。于是借子不语怪力乱神打佛,说佛家夸张,便更不可信了,气到三哥了。

二、乌率腻沙

其实就是高僧的头盖骨

乌率腻沙(术语)Us!n!is!a,又作嗢瑟尼沙,郁瑟尼沙,郁尼沙,坞瑟腻沙。译曰佛顶,肉髻。佛之顶骨隆起成髻形者。三十二相之一。 ��ɪ��ɳ

三、楞严经

佛教谓恶业害身如火。亦指地狱焚烧罪人之火。 【出处】:《楞严经》卷八:' 阿难 ,是等皆以业火乾枯,酬其宿债,傍为畜生。' 宋 苏轼 《水陆法像赞·下八位·一切地狱众》:'汝一念起,业火炽然,非人燔汝,乃汝自燔。'

《楞严经》全经名《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是佛教的一部极为重要的经典。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跟着就灭了。如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楞严经包括:序分、三番破识、十番显见、剖妄出真、会通四科、圆彰七大、审除细惑、从根解结、二十五圣圆通章、四种清净明诲、楞严神咒、十二类生、历位修证、七趣、五十阴魔。

楞严经-360百科 so.com

而楞严经中关于业火妄缘,原文如下(静心看,不要着急,不然一个字也看不懂,当然也可以跳过):

阿难!是等皆以业火干枯,酬其宿债,旁为畜生。此等亦皆自虚妄业之所招引,若悟菩提,则此妄缘,本无所有。 阿难!是等:是十类畜生等,皆以地狱、鬼趣,业报苦火烧尽,二趣妄情,今得干枯,生于世间,偿其宿债,披毛戴角,旁为畜生,亦为旁生,然旁生类宽,畜生类狭;以畜者养也,明其无力自活,待人畜养,不该有力自养者,故狭也。此等十类畜生,亦皆是虚妄惑业之所招引,自作自受也。若悟得菩提真心,本来无一物,而此业报,犹如空华,故谓妄缘,本无所有。清净心中,无能无所,譬若晴明空,如果眼中有翳,自觉空里华红,空本无华,病眼妄见,则见空华时,华本不曾生,翳病若除,则见华灭,生既无生,灭何所灭,即此不生不灭,是自性菩提。菩提人人本有,祗因妄缘障之也。菩提如何悟得,只要能缘之心不起,所缘之境自无,所谓狂心若歇,歇即菩提,胜净明心,本周法界。三推本显妄竟。 这一段是楞严经业火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内容,一把业火烧就的业障,从此顾言恕成了他的执念,成了他无法悟菩提的妄缘,若无“狂心”,让三哥那被火引发的心乱平静,根除业障心火,那么才达到佛说的“胜净明心”。以三哥的聪明,他不会不明白道理,然妄念也好妄缘也罢,他终究是放不下红尘里的那么一个顾言恕,放不下他的心火业障。

选对可以继续话题
咱们没缘分,就不必再会了

四、“伯牙绝弦”

虽未真的毁琴,但不奏丝竹之声已经与伯牙绝弦的意思无异了。

本来伯牙绝弦不是什么太偏僻的典故,但是前文三七二人以伯牙子期自喻,世事无常,小七又如子期般逝去,伯牙绝弦也是对前文的对照。

五、再唱越人歌,互通情意

你这越人,唱什么“山有木兮”,我的心意,你又明白几分?

三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它里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我们称其作'三千大千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的世界。

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它的结构是从小千,到中千,再到大千一级一级组成的,这个三千是讲它组成的结构,而不是这个大千世界是三千个。有许多人常常说三千大千世界,这就是误会了。(不知道你们看完什么感受,反正我快不认识千这个字了😨)

茶道里的观念:

一期一会,世当珍惜。 一得永得,永不相忘。

一期一会,还暗合了佛教的无常思想。我们要珍惜每个相遇的机缘,并为当下每一次的相会,付出全部的心力。

一得永得。得到了一次便是得到了永久,从此后即便风烟万里,永不相见。只要我心中有你笑颜宛转,便是另一种地久天长。

四十五岁才明白:一期一会,世当珍惜;一得永得,永不相忘。 360doc.cn

这一段用在三七此时的重逢上,意义就添了几分情意缱绻。三七的感情本如清茶,伯牙子期,高山流水,唯君懂尔。而现在七“死而复生”,三七重逢如同佛祖怜悯的奇迹,他们拥抱着对方,如同拥抱着自己的三千世界,得到了一次便仿佛永远得到,从此他的音容笑貌便永远记在心里,便再不会失去了。

六、遗教经

离别乃是常态

《遗教经》曰:“世皆无常,会必有离.勿怀忧也,世相如是.” 世事都是反复无常的,一定会有别离,不要太忧愁,世道就是这样。 《佛遗教经》:简称《遗教经》,又名《佛垂般涅盘略说教诫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是佛陀释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是佛将入涅盘前对众弟子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也是佛留给后代所有想离苦得乐者的得度因缘。

七、所思在庭

您有一份新的情诗(狗粮),请查收

《秋胡行二首》其二 【魏晋】曹丕 泛泛绿池,中有浮萍。 寄身流波,随风靡倾。 芙蓉含芳,菡萏垂荣。 朝采其实,夕佩其英。 采之遗谁,所思在庭。 双鱼比目,鸳鸯交颈。 有美一人,婉如清扬。 知音识曲,善为乐方。 这首《秋胡行》为两首组诗,此篇为第二篇,明代冯惟讷刻本的现存最早的一部专门搜集唐之前诗歌的总集《诗纪》中,《秋胡行》作《浮萍诗》。

秋胡,春秋时期鲁人,汉刘向《列女传》卷五《节义传·鲁秋洁妇》有记载:秋胡婚后五日,游宦于陈,五年乃归,见路旁美妇采桑,赠金以戏之,妇不纳。及还家,母呼其妇出,即采桑者。妇斥其悦路旁妇人,忘母不孝,好色淫佚,愤而投河死。后以'秋胡'泛指爱情不专一的男子。 《秋胡行》是乐府题名,《乐府诗集》关于此题的解释是,因为“秋胡戏妻”使得妻子投河自杀,“后人哀而赋之,为秋胡行。”,于是后来就成为乐府的一种题材,正如后代词牌名一样。这首乐府四句为一组,分段表达和抒情。 魏文帝曹丕爱情诗《秋胡行》赏析_天涯银河_论坛_天涯社区 tianya.cn

八、三七论色,欲,爱

这大概就是文雅版的虎狼之词

《色欲障道》出自《佛说四十二章经》,这是本经的第二十四章,佛说:这个爱欲莫甚于色。所谓的爱/欲,就是情爱和色/欲,也就是淫/欲心。淫/欲心是阻碍得道的一大障碍。 佛言:爱/欲莫甚于色,色之为欲,其大无外。赖有一矣,若使二同,普天之人,无能为道者矣。 【释】佛说:这个爱/欲莫甚于色。所谓的爱/欲,就是情爱和色/欲,也就是淫/欲心。'莫甚于女/色,色之为欲':色这种情欲,你说怎么样啊?'其大无外':它这种大法再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没有什么可以超出情/欲的范畴。 色欲障道-360百科 so.com

爱也是一种贪,贪恋别人的一切并据为己有,也是爱的一部分

《入阿毗达磨论》是玄奘创作的宗教哲学类书籍。 入阿毗达磨论-360百科 so.com 佛陀从十二因缘的角度指出,凡夫以无明为内相,以渴爱为外相,进而取一切为我,产生牢不可破的我执,对三界发起贪爱,不思厌离,不求解脱。这种对三界的贪,也叫“爱结”。

《杂集论》说:“爱结者,谓三界贪。爱结所系故,不厌三界。由不厌故,广行不善,不行诸善,由此能招未来世苦,与苦相应。”(卷六)

《入阿毗达磨论》更是形象地指出:“爱结者,谓三界贪,是染著相,如融胶漆,故名为爱。爱即是结,故名爱结。”(卷上)正因为这样,有情不断地起惑、造业、受苦,经历生、老、死等所代表的痛苦。而解脱者也正因为灭除了无明和渴爱,故世间的种种痛苦也随即消灭。 ��˴��ʦ���Ա桰���Լ��ĵ��ˡ��롰�ȱ����������� - ...

三哥其实明白想要脱离红尘就要戒爱渴,然而他现在做不到

《圆觉经》: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因此,众生要想脱离生死,避免种种轮回,先要断尽贪欲,以及除尽渴爱欲望。 《圆觉经》,是《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的简称,又作《大方广圆觉经》、《圆觉修多罗了义经》、《圆觉了义经》,佛教大乘之经典。内容是佛为文殊、普贤等十二位菩萨宣说如来圆觉的妙理和观行方法,全经分作序、正、流通三分,是唐、宋、明以来教(贤首、天台)、禅各宗盛行讲习的经典。 圆觉经-360百科 so.com

常在缠缚,情缘红线就是如此。

源自《楞严经》: 正文 汝负我命,我还汝债,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生死。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 译文 你欠我的命,我还你的债,以此因缘,纵然经历了百千劫,仍然常在生死中。你爱我的心,我贪你的色,以此因缘,纵然经历了百千劫,仍然常在缠缚中。(译文来自网络)

九、般若汤

就是天竺特产酒

'般若汤',即我们说的酒,般若汤是少林寺和尚称呼酒的隐语;同理'水梭花'就是鱼,大概缘于鱼在水中游动,宛如织布梭;'钻篱菜'就是鸡,顾名思义,是因为鸡喜欢钻篱笆的缘故。

般若汤-360百科 so.com

一得永得再次出现

十、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美人出浴图

源自:

安州应城玉女汤作 [唐] 李白 神女殁幽境,汤池流大川。 阴阳结炎炭,造化开灵泉。 地底烁朱火,沙傍歊素烟。 沸珠跃明月,皎镜函空天。 气浮兰芳满,色涨桃花然。 精览万殊入,潜行七泽连。 愈疾功莫尚,变盈道乃全。 濯濯气清泚,晞发弄潺湲。 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 可以奉巡幸,奈何隔穷偏。 独随朝宗水,赴海输微涓。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并没有搜索出来非常权威的赏析,似乎是李白还没有当官写的,比较轻松舒适。引用的两句也只是在写人出浴的情态而已。

十一、颠倒梦想,究极涅槃

颠倒者,即相反、倒置,指真假不明、迷真认妄。以无常为常,以苦为乐,以无我为我,以不净为净。倒置事理者,谓之颠倒。此等颠倒,乃依根本无明烦恼而起。我们众生的烦恼,皆因缺少般若妙智慧而生,也就是从'颠倒梦想’而生。世上一切事物本非实有,只因颠倒梦想,认为真有。于是,贪爱取著、追逐不舍,则造幻业,而受虚幻的生死,在六道中头出头没,受尽虚幻的痛苦而不自觉。就像一场大梦,长夜不能醒悟一样。

涅磐即是无漏,就是消灭了苦的因和苦的果。也就是说,离开了生老病死的苦,中文也常常翻译成灭度、圆寂,就是指智慧和福德都达到了圆满的成就,达到了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寂静、安乐状态,是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涅磐也分为有余涅磐和无余涅磐,烦恼与肉身完全灭尽之状态,称作无余依涅盘,或称无余涅盘。反之,如果还有烦恼或者肉身留存,则称为有余涅磐。

远离颠倒梦想终究涅磐什么意思_360问答 so.com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的 意思_360问答 so.com

这个真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但显然两个词语的意思是对立的,颠倒梦想是修佛竭力摆脱的,究极涅槃却是修佛竭力达到的,三哥却说七是颠倒梦想,也是究极涅槃,七既是他的业障妄缘,也是他的菩提安乐。世间于他而言唯此一人如此特殊。

十二、鎏金花鸟熏球

一个小细节

���㸡�������������̽���Ѭ��(����)

十三、檀香

多用于佛家

植物文化 寺庙中用以燃烧祀佛。

南朝梁沉约 《瑞石像铭》:“莫若图玅像於檀香,写遗影於祗树。” 李时珍《本草纲目·木一·檀香》(集解)引宋叶廷珪《香谱》:“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其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宜以纸封收,则不洩气。” 清赵翼《西湖寓楼即事》诗:“桕烛檀香 三竺 路,一观音养百千僧。” 田汉《关汉卿》第十一场:“以后每天多劈点檀香,备些酒果,供供神道。”

引自檀香-360百科 so.com

和神仙对象在一起的神仙日子

十四、不知汉斋

何处才是桃花源?

出处不用说了吧,都背诵并默写过。小时候的小七在这里住过,或许三七都在寻找着那个传说的没有任何世事烦扰的桃花源,然而“遂迷,不复得路。”恰恰隐喻现在两人不得不分离,再回到这里也无法,终究是物是人非。

十五、亲爱在离居

出自[魏晋] 曹植的《赠白马王彪·并序(其三)》。

【其三】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

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扼,豺狼当路衢。

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全文:赠白马王彪·并序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so.com

十六、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剩下的一分,当然是在喻容那里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

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

二分无赖是扬州。

【翻译】

扬州的少女们无忧无虑,笑脸迎人,娇美的脸上怎能藏住眼泪,她们可爱的眉梢上所挂的一点忧愁也容易被人察觉。天下明月的光华有三分吧,可爱的扬州啊,你竟然占去了两分。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全诗的意思 360doc.cn

十七、(短寿线)

因为楼主的盲目自信,仗着打过好几遍完美结局就没看攻略,结果不知道哪里不对进了短寿线…来都来了也整理进来吧。

源自《无量寿经》

人在世间,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

这段话是从《无量寿经》摘录出来的。

人在这个世间,因为我们都贪图五欲,所以都在“爱欲之中”。但其实都是“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这并不表示我们死的时候才是独死、才是独去,连我们生的时候,也是独生独来。

“独生独来”是指我们即使有六亲眷属,恩爱、和合在一起,但其实也是孤独的,因为往往我们的心事,很难有一个知交能让我们倾诉,所以台语有一句话说“心事谁人知”,这个大家都有同感吧!所以,即使与众相处也是独。

更何况“当行至趣,苦乐之地,身自当之,无有代者”!当我们临终受果报的时候,不管是到苦的地方,或是乐的地方,是善道或是恶道,都要自己去承担,没有人可以替代,即使想替代也替代不得,这个就是“自因自果”、“自作自受”。

再说明白一点,其实七这番话跟遗言没什么区别了,对自己的感情做个总结,甚至接受了这个结果,聪明通透如喻容怎么会听不出来呢?于是他说道:

众所周知,这种承诺都是flag,必不会活下去的。

出处《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第二大愿。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360百科 so.com

从十二愿我们可以看出,每愿都是为了满众生愿,拔众生苦,医众生病。药师佛具有的这种既能治疗人生理疾病,又能治疗人心理疾病的功能,正符合西夏时期的人们祛病消灾、求取平安长寿的愿望,符合人们的切身利益。此为西夏时期药师信仰流行原因之一。(这段来自网络)

结合三七的故事,不免心酸,这或许是三日日在佛寺中祝祷的佛经,或许他已成了如心,可依然牵挂着七的身体,去病消灾,拔众生苦,医众生病。可这些终究是无用的,没有得到仙药的七难逃一死。

十八、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而是心动💕

这是唯心主义哲学观。即认为: 当旗子在风的吹动下飘动,不是因为风在运动,也不是因为旗子在运动,而是因为观察者的内心认为旗子在运动。 所以,对唯心主义者来说,世界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因为我的思考,所以才有了世界。我不思考了(比如我死了),世界就不存在了。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是仁者的心动出自《六祖坛经》。

《六祖坛经》记载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六祖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认为“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在处一般”。又说:“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遥;若怀不善之心,念佛往生难到。 ”惠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六祖坛经》是“中国第一部白话作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六祖坛经

十九、佛怜众生,当不计代价,无私无求

三哥的参悟,或许就是他这么长时间以来经历里悟出的残酷真理。小七葬身于洛阳大火的时候,他或许向佛求过慈悲,后来七回来了,却终究与他不同路,注定分离。再到七远征吐蕃,却沉疴归来,远在扬州的三除了祈祷之外什么都做不了,等他遁入空门,七再把他迎回,俩人又错过了。

而七这句话,很可能直击了三多年来痛苦纠缠的根源,凡人狭隘,把佛陀想得自私,若佛陀的怜悯从来不计回报,那么三这么多年甘愿付出换得心愿达成,好像变成了除了痴心一无是处的胡闹,这番话于三而言,何尝不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二十、舍豆结缘,浴佛节

早在三国时代,徐州、扬州一带的豪强笮融,就曾举办盛大的浴佛仪式。《三国志·吴书》载其在下邳大修佛寺,“每浴佛,多设酒饭,布席于路,经数十里,民人来观及就食且万人,费以巨亿计”。 这大概就是中国浴佛会的发端。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赵国主石勒每至佛诞日,便亲往佛寺灌佛,为他寄养在寺院中的儿子发愿祈福;南朝的刘宋王朝也多次举行过规模巨大的浴佛活动。 自南北朝以来,直至近代,浴佛节逐渐发展为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并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民俗中。

今天是“浴佛节”,古代曾流行一种非常有趣的习俗:舍豆结缘! - 快资讯 360kuai.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