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天枢先生:不要随便发表论文,而是要多读书,把基础夯实

 許學仁 2021-03-21

图片  蒋先生指导研究生的方法不是讲课,而是指定一些基本的原典来读。在我们的培养计划上,写的不是需上什么什么课,而是需读什么什么书。文字、音韵、训诂类有《尔雅》、《说文》、《方言》、《释名》、《广韵》等,文史类有《诗经》、《楚辞》、《左传》、《国语》、《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诸子类有《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指导方式栏则写着阅读与辅导。我想,这也是蒋先生一个很独特的地方(其他老先生也有采用类似方法的)。跟蒋先生读书,最大的好处就是读原典,而不是从空头理论、概论之类东西出发。这也是我觉得最受益的地方。

我们隔周一次上蒋先生家里去,读书中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向他请教,由他来解答,或指示我们去找什么书。虽然他不是用上课的方式,但因为每次见面时,我们要汇报读到什么地方,发现了一些什么问题,所以就不能够偷懒(其实也不敢偷懒),所以一直比较战战兢兢。当时也不是很懂,但后来慢慢发现,从做学问的角度来说,读原典是最重要的,上课反而不是很重要。后来我越来越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打基础的方法,所以我现在也尝试对自己的研究生采用这种方法。我们读研的时候,因为人数很少,培养目标就是学术的、专业的人才,就是要接老先生们班的;不像现在,除了学术外,还有各种别的目标。当时学校也不要求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我们的情况毋宁说正好相反,蒋先生一再关照我们,不要随便发表论文,而是要多读书,把基础夯实。(邵毅平《跟蒋天枢先生读书》,《复旦名师剪影》,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244-24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