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宜兴善卷洞的由来!

 在宜兴 2021-03-21

今天是在宜兴陪伴你的第2594

(♬ 点上方绿标收听音频)

宜兴是一座有文化、有故事、有温度的江南小城,走进《在宜兴》有声内容,听不一样的宜兴故事。


善卷洞位于宜兴市城西南25公里的螺岩山中,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石灰岩溶洞。

它的形成已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被誉为“万古灵迹”、“世界三大奇洞之一”。

关于善卷洞,当地流传着许多传说。

1

善卷洞名字的由来

古籍《慎子》中说:“尧让许由,舜让善卷,皆辞天子而退位匹夫。”

相传四千多年前的虞舜时代,舜要将“天下”禅让给贤达的善卷先生,善卷说:“我逍遥乎天地之间,心意自得,又何必要什么天下呢?”

善卷非但不肯接受,还认为这是帝舜侮辱了他,污了他的耳朵,于是忙到河边将耳朵清洗一通,之后向南方逃去,隐居不出。

善卷避世在螺岩山洞中,善卷洞因此得名。

2

石裂洞开 白龙跃空

到了周幽王时,善卷洞云雾蒸腾,被称为龙岩。有一天,洞突然裂开,洞门向外扩展了近二十尺,有人进去查探,发现初入时道路险要难行,行至洞中间则极平旷,可以坐千人。

到了三国东吴孙皓时,一天暴风骤雨,雷电交加,山崩地裂,善卷洞又开裂了十余丈,喷涌出股股清泉,洞中窜出一条白龙。

孙皓听说,认为这是统一天下的祥瑞之兆,便派司徒董朝到善卷洞封禅,封离墨山为“国山”,刻石颂德,取名为“国山碑”,从此善卷洞名声更大了。

国山碑文是由当时任中郎将的苏建所书,距今一千七百多年,字迹依旧清晰可见,有秦李斯遗风,是古代书法中的珍品。

碑文详细记载1200种祥瑞,其中记述地震的文字,也是我国江南地震资料最早的记录。

3

善卷洞中观音岛

善卷洞的故事还远不止这些。

在古时候,洞内尚有“观音海岛和十八尊罗汉塑像一一或坐、或立、或俯、或仰,各有姿势,隐约在石壑之中,威灵严肃,出神入化。

相传当年神仙张果老骑着毛驴来到善卷洞,一眼便看上了这处福地洞天,打算以后在此处修行。因为有些人困驴乏,他便在山头找了块石头打盹。

正逢观音大师巡游人间,来到螺岩山洞口,也看上这块宝地。


她发现洞口插了一根手杖,便跃上云头查探,远远望见张果老卧在南山边睡觉。

观音灵机一动,把自己手上的戒指套在了那根手杖上面,然后仍把手杖放回了原处。

张果老醒来看到观音站在远处,连忙上前施礼道:“不知菩萨驾到,请菩萨恕罪。只因小仙看中了螺岩洞的这个宝地,想在此修道。”

观音早有对策对,缓缓说:“这块宝地我早已看中了,你看洞口的手杖上还有我的戒指。”

张果老心想,这根手杖明明是我留下的,却变成了她的。自己选中的宝地竟被观音抢了去。


张果老心中叫苦,却又没有办法,只好垂头丧气地骑驴离开了善卷洞,从此,善卷洞中就多了一处观音岛。

后来张果老选中了盂峰山的庚桑洞, 也就是如今的张公洞。

张果老走后,观音招来很多菩萨,于是善卷洞内便有了须弥菩萨,华佗菩萨、地藏菩萨、如来佛、十八罗汉等,善卷洞由此成为最早的一个佛教溶洞。


善卷洞妙境奇观,言之不尽。

洞中,盘古、女娲洗澡的水池横卧溪畔,洞外,梁山伯和祝英台读书的庵堂矗立林间。

民国邑人储南强曾出资修整开发此地,世界稀有濒临活化石树种——银缕梅在此绽放数千万年。

洞天石扉,奇幻妙闻记载的不仅是宜兴人的故事,也是一副人类地理、历史、文明的画卷。

如今,善卷洞就在这里,它并不曾走远,而是载着时间的滤镜卧在宜兴山间,等待世人观赏和探索。

《在宜兴·有声》

宜兴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

宜兴市图书馆

微信公众平台《在宜兴》承办

用声音传达文字的情感和温度

宜兴好故事,好看更好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