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咱们村‖梁燕呢喃旧时光/宛清流

 乡愁文学 2021-03-21

责任编辑亚静

梁燕呢喃旧时光

作者/宛清流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双剪刀似的尾巴,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凑成了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小燕子在我们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本里灵动地翻飞,从我们当年的琅琅书声里飞走了。

小燕子在唐风宋雨里穿行。“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这是唐代杜甫的七绝,借写燕子欺负客居茅斋的诗人,抒写作者面对生活的现实苦恼;“燕子营巢得所依,衔泥辛苦傍人飞。秋风一夜惊桐叶,不恋雕梁万里归。”这是宋代诗人刘子翚的诗,描写燕子不辞辛苦筑巢但并不留恋昔日繁华生活,以四海为家的豁达情怀。

小燕子轻快地从当代儿歌里掠过。“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

小燕子出现在我家昔日的老宅里。春节后不久,处于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上的家乡,开始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春水长天,长年与土地为伴的父老乡亲们,开始操忙各种田里的活计。春分春分,燕子进村。春分前后,燕子飞回来了,寻旧巢,筑新巢,养儿育女,一派崭新气象。

我家的老宅建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70年代末我上小学的时候,已是破旧不堪了。虽然后来因先后出现联产承包、家里开代销店两大利好,使得我家经济拮据的局面得到了缓解,结束了过去借钱交学费的历史,但由于供着三个学生,在征求了我们子女意见后,父母决定保持老宅旧貌,继续在老宅度日。

老宅低矮,堂屋的门框,不知碰疼过多少中等以上身材亲朋的额头。虽然低矮,但墙壁、屋顶用料均做工考究,所以冬暖夏凉,居住起来很舒适。

老宅离抱村而流的小河只有百十米远,前方无建筑物遮挡,向阳通风,夏天常有凉爽的河风从河湾吹来。燕子们看中了我家老宅的风水,不知道从哪一年起,开始在我家堂屋梁上筑巢,而且一筑就是两个!这一对燕窝相距不过10厘米许。土黄色的燕窝呈皿状,像镶在房梁上的半个草泥碗。

从那之后,春分前后燕子们从不知多远的南方飞回来了,因为之前搭的窝没有被破坏,是现成的,它们不用再衔泥2000多次筑一个新巢。在老宅安家的燕子,能够安心地生儿育女了。

呢呢喃喃、卿卿我我之后,燕子夫妇有了自己爱的结晶。产蛋之后,燕爸燕妈共同担负孵卵任务,轮流暖窝。它们用自己的体温孕育着新的生命。半个月左右,雏燕相继破壳而出,一窝有4~6只。它们发出孱弱无力的“叽叽”声,向春天报到,向它们的父母讨要吃食。

燕爸燕妈便轮流外出捉昆虫喂孩子们。每天都可以看到老燕子一趟趟地往窝里送虫子。老燕子一进屋,嗷嗷待哺的雏燕们马上来了精神,一齐张大了娇嫩的黄口,像是向父母行张口礼,撒娇似地等着爸爸妈妈把美味的虫子送入口中。

20来天的光景,雏燕就长得虎头虎脑、有模有样了,翅膀也长了出来,而且越长越长,再也不像刚出生时那么嫩红可怜了。五六天之后,新燕就在老燕的带领下外出学习捉虫、练习生存本领了。

燕子非常讲卫生。雏燕出生时产生的碎壳,幼燕的粪便,老燕都会及时衔走,确保燕窝内干净清爽。幼燕也十分懂事,等自己生出翅膀、身体强健起来后,需要方便的时候就在窝内转个身,站在窝檐上,屁股朝外,污物排在窝外。曾经有小燕子的粪便掉在人身上,为了吸取教训,以后不管是家里人,还是家人陪客人在堂屋内就坐,都会先抬头向房梁上看一下,避开燕窝正下方的位置。

虽然燕粪让人讨厌,但家里人从来没有产生捣毁燕窝的念头。

日子一年年过去,燕子来了去,去了来。燕子老了,父母也老了。大姐二姐和小妹先后出嫁了,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我大学毕业后离开家乡,来北京参了军,后来在北京安了家……老家只剩下燕子陪伴着父母。

不记得具体是哪一年的事了,母亲说,村里人把我家老宅屋梁上的燕窝捣掉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子:村里有个老太太得了食道癌,她的子女不知从哪里听到一个偏方,说燕窝可以治这种病。老太太的儿子找上门来,用商量的口气说,能不能让他把两个燕窝弄下来,回家治他母亲的绝症。听说这不起眼的燕窝能救人一命,善良的父母哪有不答应之理?

万物都有生命,燕窝也是。两个燕窝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它们是带着神圣的、救人的使命悲壮地死去的。遗憾的是,燕窝虽然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却没能完成自己的使命,老太太不久也死了。

此后,春的精灵,“那样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年年春天都穿花衣回来的小天使,再也没有到我家老宅屋梁上筑巢,那梁燕呢喃的旧时光也一去不复返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