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天老照片】--1万-3658--休闲游玩处,昌州别有情!

 缠丝拳会馆 2021-03-21

  

  

  

  

  

  

  

  

  

  

  

  

  

  

  

  

  

  

  


  

  

峨眉武术-(04)猴拳少林拳地功拳

  

峨眉武术概说(续10)

  峨眉猴拳 

  猴拳,是以猴形猴态和攻防技法融合而成的拳术,中国拳术中象形拳之一,因模仿猴子的各种动作而得名。

  猴拳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西汉时就有了猴舞和猴拳。西汉长信少府檀长清曾在一个盛大宴会上表演猕猴舞。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帛画《导引图》 上有“沐猴灌”的名目和图象,描绘的正是猴子的动作。猴拳在明代也有生动记载,戚继光著的《纪效新书 .拳经捷要》就有猴拳的记载,后世传有“猴拳三十六路”(见《江南经略》)。古代仿生拳家吸取猴子轻、灵、浮、猛、快的特点和闯、奔、闪、躲的本性,揉化在踢、打、摔、拿技法之中,创编出法、象结合的猴形拳术。金铁庵在《醉八仙谱》中指出:“拳法之盛行南方者,以七红、八黑、大小天罡、猴拳最为普遍”。

  猴拳模仿猴的身型,要求缩脖、耸肩、含胸、圆背、束身、屈肘、垂腕、屈膝。手法模仿猴摘果、攀援,有刁、采、抓、扣等法。步法模仿猴跃、窜、出入,有脚尖步、小跳步、交叉步等。眼神要像猴守物一样专注。技击中,主要运用上肢进行格挡、击打、掐拿等。起腿不多,仅偶用缠蹬、弹等腿法。猴拳的运动特点以灵敏善变、出手脆快为主。现代猴拳中吸收一些腾空翻转(如侧空翻、旋子等)和就地滚转的动作编入套路。猴拳套路一般模仿猿猴出洞、窥望、摘果、争斗、嬉戏、惊窜、入洞等情节编成。

  猴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和技术风格,但基本要领却是共同的,近代猴拳多以套路的形式出现,其动作内容既要模仿猴子机灵、敏捷的形象,又要符合武术的技击特点,具有形、法统一的猴拳动作。有的套路还编进一些跌、扑、滚、翻动作,做到神似,表现猴子的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猴拳在动作质量、套路编排、表演效果等方面都有提高。自1953年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竞赛大会以来,历届全国性武术表演比赛都有猴拳项目,其中峨眉猴拳一直是非常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一支。

  释通永老和尚是峨眉派猴拳当今重要的传人,年轻时出家峨眉山,继承了峨眉派功夫,尤以猴拳见长。民国时期,通永和尚为多次代表峨眉山前往成都参加武林擂台赛,力克众多武林高手,并与海灯法师切磋武艺。如今,通永和尚虽已年老,但精神依然很好,在2002年“中国少林、武当、峨眉三大武术精英赛”期间,时已百岁的通永老和尚身披袈裟,在峨眉山武僧的护卫下亲临报国寺赛场,观看“三大武术精英赛”盛况,关注中国传统武术的新发展。他得知将于当年8月在峨眉武术的发祥地—峨眉山市举办首届中国四川国际峨眉山武术节的消息后,十分高兴,欣然接受了峨眉派弟子拜他为师的请求。

  瑞典籍华人,峨眉临济气功,即峨眉十二桩功的优秀传人,66岁的曾庆宗先生和峨眉山报国寺主持共同主持了庄重的拜师仪式,释通永向入门弟子训诫,并为张林等人赐了法名。目前,猴拳在峨眉山市的主要传人有张林、李保明、杨烈洪、江德忠、王超、张世忠、沈贵华等。通永法师教导众弟子习武是为了强身健体,希望他们将峨眉武术发扬光大,传承好峨眉武术优秀的技法,总结和发展峨眉武术理论,为振兴中华武术,促进世界和谐作出积极的贡献。释通永还即兴展示双风贯耳、盘腿、缠丝手武术技艺等,令众弟子拜服。

  峨眉山风景奇秀,其中峨眉灵猴更是拳家的仿生对象。峨嵋猴拳遍及全川,重庆老拳师胡健秋先生擅长猴拳。当代“猴王”肖应鹏即跟从胡健秋学得峨眉猴拳,并经老武术家郑怀贤(郑曾跟赛活猴子孙录堂、活赛猴李尔庆、铁臂猴子金山等人学艺,对猴拳亦颇有心得)指点,其猴拳技艺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逐步有所发展。其特点是拳路活泼,形态生动,法藏猴形之中。抓、拿、刁、勾、弹、踹、踢、压、摸、爬、滚、打都与猴形紧密结合,创编的套路已达到惟妙惟肖,妙趣横生的境地。主要动作有猿猴出洞、登枝望景、奔闯山林、果园偷桃、藏身吃果、捕击生辉、食桃嬉戏、拳罢变身等,新颖奇异的各种形态与击法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缩小、低势、突变、奇巧的风格。 

  峨嵋猴拳套路较多,主要动作有猿猴出洞、登枝望景、奔创山林、果园偷桃、藏身吃果、搏击生辉、食桃嬉戏、拳罢变身等,新颖奇异的各种形态与击发相结合,充分体现了缩小、底势、突变、奇巧的风格。峨眉猴拳还包括猴型拳、猴子拳、子拳、白猿通臂拳等以及猴棍、猴刀、白猿剑等套路,有待进一步挖掘、整理。

  

峨眉武术概说(续11)

  川中少林拳 

  少林拳是指以河南省嵩山少林寺所传播的各式长拳为代表的拳术。少林寺始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可以推断,此时的武术已具雏形。斗转星移,岁月流逝。少林武术在漫长的道路上不断丰富、发展,少林寺习武之风代代相传,武艺之高、之妙、令人叫绝。明?唐顺之在他的《峨眉道人拳歌》中,以夸奖的诗句咏道:“浮屠变幻多技能,少林拳法世稀有”。明,文翔凤游少林寺时,亲睹寺僧的拳械表演后,兴奋之余写了一篇《嵩游记》:“归观六十僧之以掌博者、剑者、鞭者、戟者,遂以兴回”。说明当时的少林寺武风很盛,内容至为丰富,不仅有徒手的拳术,而且有十八般兵器的操练。再看一下千佛殿的地面,那坑坑凹凹整齐排列着的48个脚窝,是练功的实物、痕迹。有说是少林寺僧练“心意把”,日积月累踏震而形成;有说是练“桩功”的结果。总之,不管持何种见解,都是少林寺僧习武和功夫的写照。

  少林寺位居嵩山腹地、隋唐时,寺临通衢大道,加之,少林武术为武人瞩目,使之逐渐成了会武之所。明朝武功精湛的福居大师曾一连三年邀请全国民间十八家武林高手,云集少林寺会武,交流、切磋武艺。他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汇诸家拳法于一炉,并总结成册,后又进行删节,取其精华,整理出一本《少林拳谱》,拳谱中对十八家流派的武术是这样描写的:“以太祖长拳起手,韩通之通臂为母,郑恩之缠封尤妙,温元之短拳更奇,马籍之短打最佳,孙盛之猴拳且盛,黄佑之靠身难进,绵盛之绵掌疾飞,金箱之磕手通拳,刘兴之勾楼探手,谭方之滚漏贯耳,燕青之粘拿跌法,林冲之鸳鸯脚强,孟遍之七势连掌,崔连之窝里炮锤,杨滚之捆掳真人,王朗之螳螂克敌,怀德之摔掠硬崩。

  历史上的少林寺至少有过五次衰败。第一次是北周(公元574-577年),当时是僧侣半天下,成了国计民生的最大毒害,周武帝下令:“断佛、道二教”,故少林寺受到很大冲击,而遭冷落。第二次是公元616年前后,隋炀帝大业末年,天下无道,由于民不聊生,爆发了农民起义,作为拥有大量土地的少林寺地主庄园,也成了打击对象,群众放火焚烧了少林寺。第三次是元朝末年(公元1365年前后)的红巾起义,红巾军到了少林寺,烧毁了寺内的殿宇、佛像。第四次是明末,17世纪60年代,少林寺僧参加了统治者镇压农民的革命活动,因而遭到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第五次是公元1928年(民国17年)军阀混战,军阀石友三的部队放火烧了少林寺,熊熊烈火持续45天之久,使主要建筑付之一炬。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少林寺处于无人过问的境地,到处是败瓦残垣。

  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直接把武艺传给少林寺僧。有一次,他路过少林寺,看过少林武僧的演练后,不客气地评论道:“此寺以剑技名天下,乃传久而讹,真诀皆失矣!” 嗣后,寺里专门挑选了三名青年武僧,拜俞为师,随其学艺,三年艺成,重返少林寺,将学到的真诀广传少林寺僧,再次复兴少林武术。因此,可以肯定地说,少林武术的形成、发展,绝非ー人之功、也绝非某个和尚、道士“神仙”的发明、创造。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性,是集民间、寺僧、军旅武术之大成。

  自古以来,中原文化强烈地影响和促进着四川文化的发展,四川文化又与中原文化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峨眉系列川中少林拳就是这种相互学习的硕果之一。 峨眉派拳师在学习、继承、发展少林拳的主要技法的基础上,又吸取峨眉拳术的特点,创编出拳法刚劲有力,动作开展,拳长、腿快和防中带攻,动作结构严谨,内外兼修,以刚为主的峨眉川中少林拳。川中少林拳代表性套路有五虎下西川、鹰鹤手、三角身、黑虎拳、子孙丹、协战拳、九龙贴身肘、少林棍等。

  峨眉少林拳主要手形有拳、掌、勾手;主要手法为冲、搂、劈、砸、推、穿、贯、压等;主要步型有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等;步法有上步、退步、盖步、插步等。身法以拧旋翻转、吞哇浮沉为主;腿法有蹬腿等。峨眉少林拳路动作有顺水推舟、黑虎掏心、力劈华山、太公钓鱼、雪花盖顶、铁扇迎门、仙人摘桃、二龙戏珠、美女抱瓶、迎风掸尘、单峰贯耳、青龙探爪、白蛇吐信、燕子含泥、大鹏展翅、回龙使舵、毒蛇出洞、金刚捣碓、玉带缠腰等。 

  

峨眉武术概说(续12)

  峨眉地功拳 

  地功拳又称地趟拳、八折拳,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武术武术之一。因套路多由跌扑滚翻组成,故名。地功拳的特点主要是以跌扑滚翻的摔跌动作来诱敌入彀,败中取胜。地功拳腿法奇猛,腰身柔灵,跌法巧妙,随机就势,攻防中讲究形退实进,下盘进攻,站着能行拳,躺着能走势,躺着练滚着打是地趟拳的功法特点。因此,在训练中身体每个部位都与地面有着密切的联系。练习地趟拳对发展人体各部位肌肉力量,提高各关节的灵活性,对神经与肌肉的协调能力都能起到良好的作用。属于中国传统武术百花园中的瑰宝。

  峨眉地功拳是地面上滚打功夫拳术,以踢打击法为主,各种跌打滚翻技法为辅,是在跌打滚翻中袭击对方、保卫自己的特殊拳术。据1980年第3期《体育史料》(人民体育出版社)载《四川近代传统体育》一文记述:“1898年左右,龙泉驿贫农谢昆山,长于滚打地躺,外号谢打滚,曾在成都数次击败制台衙门镖师韩凤鸣,名噪一时。”“滚打地躺”即峨眉地功拳之一。体院教师陈坚曾以地躺拳获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金牌。此外,川渝知名武技黑虎拳和地龙拳中也有低桩接地旋滚翻扑招式,峨眉缠闭门还专门有名为“滚龙桩”或称“遁龙桩”的武术套路训练跌扑翻转中克敌制胜的技法。

  峨眉地功拳的特点是:以拳打脚踢为主,于险急中巧打,于败势中取胜,因势用法,外险内安,攻时猛烈,防守躲闪巧妙。攻上打下,快速有力,身体起伏翻跌变化于瞬间。地功拳以踢打功夫为主,切忌“为跌而跌,为翻而翻”,因为“套无拳,使人烦,拳无法,艺必砸”,要求拳中有法,法藏跌扑滚翻之中。近代地功拳常用九滚十八跌之法。九滚是:抢背、倒跟斗、乌龙绞柱、黄龙滚地、滚堂翻、头翻、加冠、小翻、挺身后翻;十八跌是:甩胯、栽碑、扑地蹦、鲤鱼打挺、小板子、死人腾床、背摔、腾空向前背摔、鸭儿浮水、前扑虎、侧扑虎、跌叉、老头钻被窝、腾空蹬腿翻转摔、直体后跌、摔捶、侧蛮子、拉拉提。因地功拳在不断发展,九滚十跌的内容各时代不完全相同。 

  峨眉地功拳远播各地,出现了许多名家好手。关于地趟拳的起源,说法不一:一说是在醉拳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区别是醉拳以醉形进行摔跌,而地趟拳只有摔跌而无醉形;另一说是各种拳术都掺用摔跌动作,只是地趟拳以摔跌动作为主,古称“九滚十八跌”,俗称“就地十八滚”等。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捷要》载有“山东李半天之腿”、“千跌张之跌”的说法,可见地趟拳的产生历史很久。《纪效新书》还载有 “ 滚躺刀”、“ 滚躺双刀”、“滚龙枪”等,都是用摔跌动作以克敌制胜的。

  学练峨眉地功拳需具备顽强、刻苦、耐劳的精神,结合健全的体魄,精湛的攻防跌扑技术和高超的胆略,才能“打得巧,防得早,险中攻,危时封”,才能体现出“惊、险、奇、巧”的特色。 

  

  

峨眉通背缠闭门--大练步问津诀

请手回环导气沉,  海底捞沙拨浪浑。

良庖解牛顺隙运,  狮子摇铃久闻声。

缠臂宰手劲势整,  反转辘轳巧动根。

顺手牵羊助推势,  袖底挥鞭臂力喷。

霸王脱盔双翻捶,  开门缉盗缠臂吞。

野马闯槽双兜手,  奇门抱元后劲生。

渊龙奋角翻头去,  盘旋开弓弩奔心。

退步跨虎消化式,  醒狮扬头斜抛砧。

玉龙含珠拐步抱,  盘旋折枝肘双伸。

鸳鸯缠绵行之字,  惊上取下勿分明。

撩掌倒肘前后势,  缠手边风在耳门。

翻云覆雨小擒打,  抓胸回旋挪步吞。

钝镰割草对称劲,  牛角挑心动腰身。

金山战鼓双擂捶,  夜叉巡徊在乳根。

精卫填海抱山运,  吕祖守座神意真。

扣步云手反推磨,  十字起手炮捶跟。

长信弓蹲顶点明,  雷神撞钟三界惊。

叶底偷桃削掌退,  反臂惊面忽风生。

单风贯耳边步绕,  缠头剪根须精神。

连空引头侧钻去,  滚肘贯掌急步跟。

神龙回首攻防意,  抱元守一势混沌。

  

  说明:此拳注重走步练气,运手启蒙,为练缠丝拳法之首层功夫。门外之人由此以登缠门津岸,功家多称为“问津”。俗语云:“缠丝无步被人跌”,极言其要,故民间亦称之为练步拳。行拳时须灌注沉坠劲于脚底,敷布缠丝劲于臂膊肌肤。诀曰:“打拳容易走步难,旋身侧进弧步窜。心虚神活审机势,意到步到任封展。螺旋缠丝牵不尽,运手从腰肩臂转。如蚕吐丝绷茧厚,风云漫舞势浑然。”

  

  缠打心法(选读):

  腿法宜矮,步法宜圈,拳法宜钻,掌法宜翻。

  起步不过寸,落地自无声,千斤应地潮,泛起随步撑。

  手如三春杨柳,步如风摆荷叶。柔过气,刚落点。以无法为有法,以无限为有限。

  若要拳法通,须知任督冲,带脉亦当练,旋转在其中,冲脉讲猛势,闪击归其功。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通背缠闭之道也。

  

  

(荣昌缠门钱鼎文先生演示巴渝缠丝拳四段拳法教学参考视频)

  

  附:巴渝缠丝拳四段大练步问津拳法动作名称

01.请手提气     02.退回奇门   

03.左挂步挤手    04.右挂步挤手  

05.沉气灌劲     06.右挑闭左掌  

07.左挑闭右掌    08.海底捞沙   

09.鸳擒左带     10.良庖解牛   

11.狮子摇铃     12.缠臂宰手   

13.反转辘轳     14.顺手牵羊   

15.袖底挥鞭     16.霸王脱盔   

17.开门缉盗     18.野马闯槽   

19.奇门抱元     20.短箭弹弓   

21.渊龙奋角     22.顺步触捶   

23.盘旋开弓     24.退步跨虎   

25.醒狮扬头     26.玉龙含珠   

27.缠袖折肘     28.钩挂起手   

29.云龙献爪     30.阴手起伏   

31.入步翻云     32.追步双炮   

33.撩掌倒肘     34.缠手边风   

35.入步翻云     36.追步双炮   

37.抓胸回旋     38.边缠巴耳手  

39.钝镰割草     40.摆步牛角肘  

41.上步挑心肘    42.马步扁担肘  

43.夜叉巡徊     44.狮子博球   

45.精卫填海     46.吕祖守座   

47.扣步云手     48.十字炮捶   

49.长信蹲踢     50.长信右踢   

51.雷神撞钟     52.云手撩掌   

53.叶底偷桃     54.反臂惊面   

55.单风贯耳     56.钩挂侧踹   

57.回步翻捶     58.连空引头   

59.滚肘贯掌     60.神龙回首   

61.右挑闭左掌    62.左挑闭右掌  

63.收脚提气     64.导气归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