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语文】梁启超《论毅力》浅析

 一滴水之二 2021-03-21
聊名著,读经典
一、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等,出生于广东新会茶坑村。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启超17岁中举,曾与老师康有为等人一起联合发动“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回国后曾担任熊希龄内阁之司法总长。1917年结束从政生涯。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
二、文章翻译
天下古今成败之林,若是其莽然不一途也。要其何以成?何以败?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盖人生历程,大抵逆境居十六七,顺境亦居十三四。而顺逆两境,又常相间以迭乘。无论事之大小,而必有数次乃至十数次之阻力。
天下古今成败的种种事情,是如此的情况繁多、道路不一啊。概括地研究它们为什么成功、为什么失败?是有毅力的人成功,与此相反的人失败。人生的历程,大抵逆境占十分之六、七,顺境也占十分之三、四,顺、逆两境又常常互相间隔、交替出现。无论事情的大小,必定有几次乃至十几次遇到阻力。

其阻力虽或大或小,而要之必无可逃避者也。其在志力薄弱之士,始固曰吾欲云云,吾欲云云。其意以为天下事固易易也。及骤尝焉,而阻力猝来,颓然丧矣。其次弱者,乘一时之客气,透过此第一关,遇再挫而退。稍强者,遇三四挫而退。更稍强者,遇五六挫而退。其事愈大者,其遇挫愈多,其不退也愈难。非至强之人,未有能善于其终者也。
它们的阻力虽然或大或小,但总之是必定无可逃避的。那些志力薄弱的人,开始时一定说“我要怎样,我要怎样,他们的意思是以为天下的事情本来十分容易,等到很快地尝试一下,阻力突然来了,就灰心丧气地打退堂鼓了;那些志力稍微薄弱的人,乘着一时的意气,通过了这第一关,遇到两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稍微强大的人,遇到三、四次挫折就退后了;那些志力更加强大的人,遇到五、六次挫折也退后了;那种事情越大的,做的人遇到的挫折越多,他没有退后是不容易的,不是志力最强的人,没有能够好好地做到底的。
夫苟其挫而不退矣,则小逆之后必有小顺,大逆之后必有大顺。盘根错节之既破,而遂有应刃而解之一日。旁观者徒艳羡其功之成,以为是殆幸运儿,而天有以宠彼也。又以为我蹇于遭逢,故所就不彼若也。庸讵知所谓蹇焉幸焉者,彼皆与我之所同,而其能征服此蹇焉,利用此幸焉与否,即彼成我败所由判也。更譬诸操舟,如以兼旬之期行千里之地者,其间风潮之或顺或逆,常相参伍。彼以坚苦忍耐之力,冒其逆而突过之,而后得从容以容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得达也。
如果他遇到挫折而不退后,那么在小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挫折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烦难复杂的地方已经过去了,接着就会有随着刀子下去就切断了的一天。旁观的人只是非常羡慕他的成功,以为他大概是幸运儿,天老爷有宠于他,又以为自己在遭遇上很艰难,因此所成就的事业不如他。这种人怎么知道所谓的艰难、幸运,都是他和我相同的,但那种能不能够征服艰难、利用幸运的态度,即是他成功、我失败所区别的地方。又比如驾船,如果在二十天的期间内,行驶千里的水路,其间风潮的或顺或逆,常常交相错杂。他凭借坚苦忍耐的志力,顶着逆风恶浪而突破、通过难关,然后能够从从容容进入到顺利的境地。我就有时行驶了一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两三天即返回了,有时行驶了五六天即返回了,所以那边岸终于无法达到。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箦,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孔子说:“比如造山,还差一筐土,如果停止下来,那是我自己停止的;又比如填平土地,即使只倒了一筐土,如果继续去填,那是我自己去填的。”孟子说:“做事的人,比如挖井,挖了七、八丈深,还没有挖到井水,还是废井。”成败的规律,在此而已。
三、赏析:
1、【题解】

本文节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写于1902年,即变法第四年。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在这种逆境下,梁启超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经验——毅力,以此为半途而废永远到不了终点(譬如操舟)三、利用工具书〈一课一练〉自学课文,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第二课时一、导入本文节选自〈〈饮冰室文集〉〉中的〈〈专集,新民说〉〉。写与1902年,即变法第四年。变法失败后,志士同仁,损失惨重,环境险恶,在这种逆境下,他想到了古今中外伟大的成功经验——毅力,以此为突破口,证明只有凭着坚韧的毅力,才能征服逆境,实现人生的追求,以此激劢在变法之后处于逆境的同志。
2、【结构分析】
本文论述结构是:

提出中心论点——“曰: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
论证中心论点
        分论点一:事无大小都有阻力,毅力至强,才能成功。
           论据:十六七逆境,十三四顺境,总有阻力
                  志力薄弱者……其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                         者……至强之人
        分论点二:逆境可以转化成顺境,条件是要有毅力。
          论据:事情总是会变化的(逆境顺境会交替出现)
                    运气一视同仁(不必总羡慕他人)
        分论点三:古代圣贤对此早有定论(孔子说、孟子说)
          呼应开头(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3、【评析】

(一)、从思路上看,活泼开阔,自由畅达。

文章开头从天下古今成败之林着眼,总结了上下几千年的经验教训,字字千钧。接着又纵的从人生历程来论,横的从各类人对困难阻力的变态来谈,或古或今,或远或近,围绕论点,无拘无束。

(二)、从结构上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如:第二段第一层先以人生历程有顺有逆一般规律入手,说明人要有毅力,第二层在第一层基础上,以逆顺的转化,说明人必须要有毅力,第三层对一、二层次论证总结,点明中心论点。

又如:第一层中,五种不同类型的人对待阻力,逆境的不同态度和呈现的不同结果,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三)、从写法上看:

(1)、论证方法灵活多变

本文的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交互使用了归纳(“要”字)、对比(五种人,我与彼)、比喻(操舟)、引用(孔孟)等论证笔法。

(2)、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
文章论证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论证方法,说理十分透彻。文章开篇从“天下”,“古今”起笔,从“成败”落笔,中心论点有“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一正一反。第2段利用顺与逆,强与弱,我与彼,蹇与幸,成与败对举论证。

(3)、生动形象的比喻

以“操舟”比喻“有毅力者”“得从容以进度其顺”;“反是者”,“故彼岸终不可达也”。

孔子“为山”之喻,无毅力者功亏一篑。

以“平地”比喻有毅力者,“虽得一篑”,“吾往也”。

孟子“掘井”之喻半途而废,事业无成。

(4)、层递句的运用

面对逆境与阻力的五种人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志力薄弱之士”,“次弱者”“稍强者”,“更稍强者”,“至强之人”,一层由一层,层层递进,将“有毅力者”与“反是者”的不同层次都提到了,涵盖全面,说明周密。

操者,彼“从容以进度其顺”,“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故彼岸终不可达也”,三个层次的层递,将“反是者败”的道理说的明明白白。

4、小结:

本文是一篇证论文,做为变法维新当时新文体的代表作家,梁启超自己说,启超夙不喜桐城派古文,幼年为文,学晚汉、魏、晋,颇上矜炼,至是自解放,务为平议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以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致不检束,学者竟效之,号《新文体》。他的议论文写得平意流畅,清晰自然,气势恢宏。

本文是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不久写的。勉励处于逆境的同人,不要因一时受挫而灰心,鼓励他们克服困难,继续前进。

全文的中心论点: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本文写自戊戌变法失败以后,维新派人士有的被杀,有的流亡,有的退隐。梁启超逃亡日本,还想努力进取,于是写《论毅力》,勉励处于逆境中的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被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坚持不懈,继续前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