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三彩的主要特征及艺术特色

 新用户99079681 2021-03-21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在古董专家与制假者的不断较量中,唐三彩的鉴别难度越来越大,假文物也越来越逼真。不过在文物鉴赏大家王世襄的眼中,制假者即使再变化多端,也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因为他有自己独特的鉴赏方式。

  

  唐三彩釉料中含有大量的铅,铅的氧化物作为熔剂,降低了釉料的熔融温度,以窑炉里烧成时各种金属(铜、铁、钴、锰等)氯化物熔于铅釉中并向四周扩散和流动,黄、绿、褐等多种颜色互相浸润,形成的釉面异常江亮,而且斑驳灿烂,绚丽多彩,烘托出了富有浪漫色彩的盛唐气氛。这是唐代以前各种单色釉陶器所没有的艺术效果。

  唐三彩颜色丰富,以黄、绿、白三色为主,因而称为唐三彩。造型以动物、人物雕塑和日用器皿等为主,尤其是侍女俑、胡人俑、舞乐俑、骆驼、马等最为突出。人物形象精细,动态刻划精准,生动逼真,极 具艺术张力。

  

  唐三彩最早出现大约是在唐高宗时期,流行于唐代中期,到了开元年间到达了唐三彩的鼎盛时期,但在“安史之乱”后唐三彩便开始逐渐没落,及至宋代被宋瓷逐渐取代。

  唐三彩通过轮制、模制、雕塑等方法成型,经过1150℃素烧后施低温铅釉,再经过950℃二次烧成,这是与汉代和北魏时期的制陶工艺明显不同的。

  

  没有装饰的瓷器是缺乏灵魂的,装饰一直以来都是作为对瓷器进行艺术加工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器物的内涵和观赏性具备重要意义,也只有精美装饰过的唐三彩才是真正的质量上乘,意匠浓厚。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在色釉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白、绿三色为主。它主要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