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联易融通过港交所聆讯:用SaaS再造供应链金融,腾讯、正心谷持股超10%

 IPO早知道 2021-03-22

2020年,联易融的经调整净利润为1.925亿元。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Stone Jin
微信公众号|ipozaozhidao

据IPO早知道消息,联易融科技集团(以下简称“联易融”)已于3月18日通过港交所聆讯,并于21日晚间在港交所官网披露通过聆讯后的招股说明书,高盛和中金公司担任联席保荐人。

路透旗下IFR稍早前报道称,联易融计划在IPO中至多募集10亿美元,预计4月上旬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作为国内头部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联易融自成立以来相继获得腾讯、中信资本、正心谷资本、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招商局创投、微光创投、GIC、泛海投资、普洛斯、创维、渣打银行等10余家财务投资方和战略投资方的投资。

IPO前,腾讯持有联易融18.89%的股份,为最大机构投资方,中信资本和正心谷资本则分别持有12.03%和11.92%的股份。此外,GIC、渣打银行、BAI和招商局创投分别持股9.20%、3.61%、3.60%和3.04%

而代表投资方担任联易融非执行董事的三人为腾讯集团金融科技业务负责人林海峰、中信资本董事张予焓以及正心谷资本董事总经理赵永生。

成立于2016年的联易融主要为核心企业(供应链中高资信的较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客户提供高效可靠的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并提升整个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中的透明度和连通性,以实现供应链金融全工作流程的数字化。

其中,联易融的科技解决方案帮助核心企业和金融机构高效验证供应链交易真实性,促进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内的多方协作,有效管理运营风险,并实现一体化的供应链管理。

此外,联易融还利用区块链科技,重塑供应链上的交易和支付流程,为供应商应从核心企业获得的应收账款创建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数字凭证Digipo;而供应商可以对Digipo进行拆分,全额或部分支付给其上游供应商,或利用其从金融机构获得融资。

而联易融的云端解决方案则支持即插即用模式,让用户无需重新配置或调整亦可无缝连接及使用其科技解决方案,也可以为对定制、自动化及营运效率有大量需求的客户提供与其内部系统深度整合以及能用白标的方式输出的定制解决方案。

简单来讲,联易融通过运用AI、区块链、大数据和云技术等新兴科技,使供应链金融业务流程更加透明、高效、智能;而传统供应链金融模式存在的痛点则是:由于交易流程的透明度低以及严重依赖人工流程而不能有效地验证相关交易真实性和管理风险

灼识咨询的数据指出,预计供应链金融领域的核心企业及金融机构用于科技解决方案的总支出将从2019年的43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42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0.5%。

自2016年成立以来,联易融已服务超过340家核心企业,其中包括25%以上的中国百强企业,并与超过200家金融机构合作。截至2020年12月31日,联易融在中国已累计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处理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的供应链金融交易。

2020年,联易融处理的供应链金融交易金额1,638亿元人民币,在中国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20.6%

财务数据方面。2018年、2019年和2020年,联易融的营收分别为3.83亿元、7.00亿元和10.29亿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断扩大业务规模的同时,联易融的盈利能力亦在持续提升。2020年,联易融的经调整净利润为1.925亿元,远高于2019年的0.365亿元

从收入结构来看,联易融主要基于交易量收取科技解决方案的服务费用。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是,联易融的SaaS模式为客户提供了较低的使用成本,使他们不必从头建设基础设施和技术架构,从而节省了高昂的前期成本和投入。

灼识咨询的资料显示,自主研发具有AI和大数据技术能力的供应链金融系统通常需要3000万元至4000万元的前期成本,以及每年500万元至1500万元的维护升级费用,而联易融通常不收取或仅收取有限的前置费用,一般在500万元以内。

这就意味着,联易融需要保持与客户的强黏性,才可不断提升收入规模。

2019年和2020年,联易融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客户扩张率分别约为125%112%,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准;2020年,联易融供应链金融科技解决方案客户留存率高达99%

此外,联易融还与INFOR、PrimeRevenue及One Network Enterprises等全球头部软件供应商以及B2B平台合作,拓展至海外市场,发展国际业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